TXT下书>都市现代>三国之献帝崛起>第七十三章丨时候未到

“为儒皆可立,自是拙时机。”————————【寄从叔】

杨众心里想的明白,无论是不是宣璠在背后谋划,只要把这盆脏水泼向宣璠,那他便是洗也洗不清,连带着当初力保宣璠的王允都要受到牵连。

一旦如此,顺蔓摸瓜,王允的名声将一落千丈,严重的还会下狱问罪。

这是继关西士族马日磾之后,由弘农杨氏领头的对王允的攻讦算计。

但对皇帝来说,现在并不是一个罢黜王允的最合适的时机,因为他还需要拿王允去继续吊着马日磾他们。

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尽心的站在皇帝这边、为皇帝出力。直到他们放弃对皇帝提出过多的利益需求,心甘情愿的接受皇帝对于朝廷权力的分配,王允才算是彻底失去他的存在价值。

王允的倒台是大势所趋,如今要看的就是谁先熬不住,谁先出头倒王允,谁就失了先机与谈条件的机会。

皇帝自然不用担心这个问题,因为他知道再过几天就会出一件大事,那才是皇帝等待的良机!

现在这个时候,他不愿顺着杨众的话头把事情往宣璠、王允的头上引。

刘艾刚好在此时奉诏前来,待杨众对刘艾复述了刚才的话后,只听皇帝说:“你以前曾在董卓府上,可有见过田景与一化名青牛角的人来往密切?”

“臣在董卓幕府三年,未曾听闻有此人物。”刘艾沉思了一会,小心斟酌道:“眼下依据贼首孙轻的供词,无非是青牛角与一人暗中密谋,联合啖人贼、牛辅残兵在闹市谋反叛乱。青牛角如今暂不知去处,但凭这几日长安关防死守,再加上其人性格谲诈,想必此时还潜伏城中,另待时机。”

“孙轻口中的青牛角确实是一个非常人,心思多变,又有远见。此刻长安四处戒备,要想出城简直是困难重重。”杨众在一旁插话道:“如果青牛角真如侍中所言,尚在城中,臣以为其人应在那人府上寻求一时庇护,毕竟两人同谋,绝不会坐视青牛角不管。”

“那依你之见?”皇帝挑眉问道。

“可使孙轻口述青牛角形貌体态,绘成图版,先往朝廷大臣中本是董卓手下的府邸逐一查探,既是董卓余部、又有资格探听到陛下行踪的无非就那几人,不消多时就能得出幕后主使。”杨众看似出自公心,其实还是打着自己的小算盘;“臣以为廷尉宣璠无论跟此事有没有干系,都应当上表避嫌,不该参与此案,以示公允。”

皇帝已有言在先,在没有真凭实据的前提下不会将此事扩大到王允身上,所以杨众在此当面提及此事,暗示宣璠嫌疑,无非是说给刘艾听的。

刘艾与王允关系亲密,若是能从他的口中得到什么蛛丝马迹让杨众借题发挥那就最好,若是不能,也可借刘艾之口传告王允,依王允的政治怪癖,以及对待张喜的先例,廷尉宣璠说不定又是一枚弃子。

此事一旦闹大,无论王允对宣璠是放弃也好、力保也罢,都会对王允的名声造成一定损害,到那个时候舆情汹汹,就算是皇帝无意如此,也不能等闲视之。

皇帝也不答话,示意刘艾先说:“陛下,臣愚以为此事不可大肆声张,如今李傕、郭汜等人拥众四万盘踞陕县,其人非坐而待亡之辈,见朝廷迟迟未发赦诏,难免不会铤而走险,酿出祸端。再加上关中凉州将校、朝中董卓余部因近日‘杀尽凉州人’的传言而人心不稳,此时再兴大狱,逐一过府,岂不是表明朝廷对其的不信任?若是有旁人挑唆,关中必将大乱以应李傕、朝廷亦将自绝于凉州,此殊不可为也。”

“你说得对。”皇帝沉默良久,从榻上站了起来,负手在背,四处走动,缓缓言道:“此事关系重大,又正处非常之时,不能闹得满城风雨,人尽皆知。所以此事只能有审案人等、以及你我得知,若是事情传到他人之耳,可别怪我不讲情分。”

杨众、刘艾俱是一凛,纷纷拜服称是。

跟杨众的心有不甘比起来,刘艾却是大松了一口气,皇帝不愿在此事追究下去,将事态扩大化虽然多半是出于稳定局势的需要,但还是不可否认其对王允的一丝回护之意,看来王允还是在皇帝心里有一定分量的,两者之间的斗争或许没必要到你死我活的那个地步。

“杨众,你带我的话去一趟廷尉府,传告宣璠与法衍。”皇帝点到,把案子定下了一个基调:“尔等即日上奏,就称该等贼子乃黄巾余孽,勾结乱兵匪徒,意图劫掠长安市民,误打误撞遇见了我微服在外,所以才会发生刺驾的事情。此事没有人暗中传递我的行踪,更没有事先定下诡计,你们私下商量好,不要说错话。”

杨众知道此事就算板上钉钉了,而且刘艾适才说的也在理,此时把事情扩大确实会把倾向朝廷的凉州人推倒李傕阵营里去。

在想清楚之后,杨众将其藏在心里,以待时机成熟的时候再拿出去,到时没准还是压垮王允的最后一根稻草。

“尔等既已定罪,便挑选时日,将该等贼人处死,至于那青牛角,我会让京兆尹等人暗中查访,你们就不要声张了。”

皇帝这厢定好决议,只言刺驾一案乃黄巾余孽偶然发作,但对于黄巾为何不去东西市,反而要跑去北焕里劫掠市民并没能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朝中众人心里对廷尉宣璠与谒者仆射杨众、廷尉正法衍三人联名上奏的内容都表示将信将疑。

在这种时候,依王允的个


状态提示:第七十三章丨时候未到--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