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言情总裁>残阳帝国>669 田纳西号战列舰

褚亭长终于彻底控制了实兑港,大量的物资和人员开始卸下,他心里的石头落下。目前他的第5军兵力有3万多人,已经编成了200、201、202三个师,以及军直属的坦克团、重炮团和工兵团。实力在整个亚洲的盟军中首屈一指。孙立人也得到了新一军的番号,但是装备和人员还差得远,廖耀湘部队的优先程度则更靠后,新22师的部队,还在更北方,保护修路部队修建一条绕过野人山,向密支那延伸的道路。

至于斯利姆看好的温盖特部队,仍然只是一支几千人的旅级部队,正在进行训练,按照英国人的进度(实际上是对战局的预测),至少得等到1943年,该部队才能投入战斗。

当然由于其他战场的恶劣情况,美军势必开始优先装备褚亭长的部队,这种局面是褚亭长打出来的,某种程度上,比宋美龄的演讲更有用。美方已经向重庆吹风,希望抽调一支中**队远赴澳洲作战,当然被本站区的名义司令蒋介石断然拒绝了。

没有人知道褚亭长的下一步计划,目前,他的部队与日军脱离。显然在日本人的计划中,撤退本身是成功的。在牺牲了几千名缅甸独立军后,日军部队顺利沿着钦敦江向南后撤,预计将会在那里形成一条防线并慢慢补充起来。缅甸地形北宽南窄,这样收缩兵力,显然是有价值的。但是木村有不能全线后退拉平战线,他的大部分主力还得在东线控制住怒江防线,避免中**队从腊戌方向杀进来,所以整个战线仍然是十分变扭的。

缅甸方面军正面临严峻的时刻,大本营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澳洲,木村这里可以得到的补充十分有限。大本营要求他在将来的一年中,稳住缅甸防线,等待时机。日本帝国已经由一年前的全面侵攻,转变成了重点进攻,国力不济的问题已经显现无疑。

11月2日。千岁号水上航母已经到达了特鲁克以北440公里的地方,距离最终集结点——罗德尼角,还有一千多公里。不过现在它面临着一些风险,即通过所罗门群岛与新不列颠群岛之间的海域。由于浅野的建议,瓜达尔卡纳尔岛上战役没打响,这当然使得日军没有陷入添油战泥潭,但是负面后果同样存在,美军在半年年,挺进到了干布维尔岛,与拉包尔隔海对峙,双方飞机互有来往。目前日本海军指挥部也不胜其扰,已经从拉包尔转移到了莫尔兹比。

千岁号原本计划,是趁着黑暗穿过对峙海域,天亮时将得到飞机的掩护。但是它的主机一直有些问题,无法全速出力,整个晚上,只能达到平均25节的速度。较之理论速度,慢了九分之一。

黎明时,这艘船仍然在危险水域航行。出于无线电静默的考虑,不到最后关头,千岁号没有通知新不列颠的零式战斗机起飞护航。船上瞭望哨全都冒着刺眼的朝日,盯着东面,这是敌人潜艇最容易出现的方向。护航的地29驱逐舰中队,两艘驱逐舰则警惕于一侧。

指挥舰桥内,佐佐木大佐故作镇定坐在驾驶室内,作为一艘水上飞机载舰舰长,他的工作长期都是在舰队后方,并不那么危险的区域,至今没有挨过一颗*。

正常的情况,至少应该起飞一架水上飞机进行侦察,但是千岁号上并没有水上飞机,那些被包裹起来的小飞机,其实是新式兵器。

大佐刚刚接受了新式兵器的原理学习,知道这种东西能够袭击30公里外的大型目标(理论上),是山本司令官延迟对澳大利亚的战役的一个原因,山本就等着这两艘特殊战舰(另一艘千代田号,并不同路)到来。

早上6点10分。瞭望哨报告,看到东南浅浅的烟雾,瞭望哨的判断,可能是美军驱逐舰队,或者运输船队。

佐佐木在海图上估算了距离,不可能是本方的船队或者舰队,那里太靠近肖特兰的美军基地。所以必然是一支敌人舰队。由于千岁号烧重油,而且在全速前进,烟雾更大些,所以对方应该也看到这里了。从航行方向看,双方正在靠近。很快就会靠近到近点。

7点05,新的报告确认烟雾异动速度很快,已经露出部分桅杆,显然不是一支运输船队,可能是一支作战舰队,研判为轻巡洋舰编队。

故作镇定的佐佐木有些坐不住了,他知道敌人可能准备要接战,自己的航速将会成为一个致命的弱点。如果敌人是一支轻巡洋舰编队,那么可能掌握5节(他判断为经常出没的克利夫兰级)的速度优势。

是否破坏静默规则,要求岸上掩护?他有些犹豫。敌人应该也会忌惮日本潜艇不敢靠近,或许双方会相安无事地隔着30公里平行而过,毕竟几个月来,这一带并没有大规模海战爆发的记录,只有飞机和潜艇袭击记录。

30分钟后,瞭望哨继续报告,从敌人桅杆判断,为首可能有一艘重巡洋舰。

佐佐木静吾简直想把瞭望哨找来骂一顿,一会驱逐舰一会儿轻巡,这会儿又成了重巡,还有谱没谱,识别桅杆的基本功都没有了?正心里骂人,又送来报告,说可能是一艘战列舰。

他真的坐不住了,猛地站起来,亲自用望远镜向那边望去。然后他必须承认,自己也有些看不明白,那艘军舰的上半部分轮廓已经显现,确实像是一艘战列舰,但是它的桅杆显然改造过,并不在他的记忆中。

还是副舰长三浦,最先从炮塔和舰桥形状识别出,这是一艘田纳西级战列舰,按说所有的两艘田纳西级,早在一年前


状态提示:669 田纳西号战列舰--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