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言情总裁>残阳帝国>679 等待好天气

大批伞兵在布达林附近降落,西田根本没有预备队应付,加上他自己,这里只有两百多人。

他想紧急调动几十公里的部队,发现电话线被隔断了,时机不早不晚。徐冲就在附近,当然不可能让他舒舒服服等死。重要的并不是阻止他的抵抗,还有阻止他将消息传递出去,虽然这么大规模的空降,完全不惊动曼德勒的日军指挥机构是不可能的,但是混乱敌人判断还是很必要的。

为了这个目的,仅在这个早上,孙立人和温盖特的部队,都开始发起猛烈进攻,各地日军求援的电报雪片一样飞回去,势必让木村兵太郎这样头脑不够敏锐的指挥官,至少在下午前,无法发现褚亭长的真正用意。

布达林城里有一个物资集散地,是通向北方的一系列兵站之一,夺取这里的牲口和大米,这是这次作战的次要的战术目标。

徐冲早早就出现在附近,用他神乎其神的狙击战术,击毙了几名看守。日军守军一哄而散。他发现这个治安战部队的战斗力明然不如野战师团,这让他萌生了新的想法,于是不再等待伞兵,而是带着自己的20几名侦察兵,向敌人指挥部发起进攻。

敌人指挥部正在拟定电报,由于需要查阅密码本,工作还没有完成。徐冲的部队已经杀到近前,敌人的机枪阻挡住了部队进攻。但是徐冲可以看到指挥部上方架设的鞭状天线。他不能等着美国飞机解决问题,那些低空扫射的p38都在追逐卡车这样的目标,他们在空中只能看到动的目标。

好在他的斯普林菲尔德步枪特别挑选过,精度大约在150米距离内,打出0.5角分精度。他趁着早上无风,在200米外射击天线较粗的末尾一节,一枪就把敌人天线打断了。他个结果也让他也有些吃惊,原来预计需要3至4枪带能蒙中这样小的目标。

敌人的短波通讯,严重依赖发射天线,否则无法完成较远地区的联络。显然这一击是致命的。远在曼德勒的木村指挥部,只收到了求救电报的前半部分。

铃木发现电报提到了空降兵在附近空中出现,但是后续没有了,他等了二十分钟,似乎不再有其余信息。他赶紧来见木村。木村也有些吃惊,原则上,空降兵是陆军重器,极可能用在重要战略方向,但是电报没有提及伞兵数量,也许只是敌后破坏?在此之前,英国人常常使用这种战术,把排一级部队扔到缅北森林里,这些人带着电台和黄金,负责联络本地部落。他无法就此做出判断,尽管曼德勒还有些预备队。

铃木提醒司令官,这很可能是褚亭长的主力进攻方向,当然他也拿不出请报上的证据,只是对褚亭长的研究,让他觉得,这个人喜欢出人意表,喜欢攻其不备。如果结合早上96混成旅团其余的电报,比如发现敌人气象观测机,以及缅军报告钦邦山脉里的异动,那么极有可能褚亭长再次跳出了所有人的预测,他要从最不可能的地区,发起一次进攻。

不过铃木早已经失宠,尤其他现在以情报军官身份,企图干涉指挥,这让木村恼火。木村几乎是故意的忽略铃木的意见,只同意铃木在调动一架司令部侦察机。冒险去敌机出没的去布达林去转转。如果问题不大,可以在附近平地航降落,恢复联络。

在曼德勒的敌人正在互相扯皮的同时,伞兵已经轻而易举占领了布达林,大部分伞兵没有开一枪。这里大约二百多老弱病残的鬼子,提前逃走大半,剩下的不够这里两千多人分的。这次空投损失七十几人,只有一半是死在战斗中的,主要损失来自于准备仓促,使得一些伞兵掉到了附近河流里淹死。

周有福的第一批坦克,正在隆隆赶来。褚亭长把师属的坦克大部分给了他。老周刚刚完成了暗度陈仓的神来之笔,但是接下俩的长途奔袭则更加关键。他需要用斯图尔特坦克和半履带车来进行快速突击,撕扯开敌人南北连接。后方的道路还在抢修,没到能通卡车的地步,所以他的部队里没有自行火炮同行,因为无法供应炮弹。这支快速部队的火力掩护,将有迫击炮和美国飞机来完成。

百式司侦姗姗来迟,为了在一个盟军掌握制空权的区域执行送死的任务,这架飞机甚至没有带第二名负责观察的乘员,以增加航速。飞机迅速掠过布达林,一架p38企图追击,但是没有成功。

百式侦察机钻进山沟里,它的迷彩起了作用,美国飞机飞向了另外一边。飞行员贴着山转弯时,看到了一溜坦克在山间行驶。他立即向总部进行了呼叫,但是距离太远语音通讯不起作用。原本它可以进行距离更远的电报通讯,但是没有第二名乘员的情况下无法做到。这将使得日军做出正确判断的时间继续推迟。

周有福的部队浩浩荡荡通过布达林,与刚刚落地的辛克联络,伞兵将按照约定向南进攻,阻挡这个方向的日军反击,并与孙立人第30师东西夹击,打通通向梦内瓦的公路(第5军从缅北撤出时走的公路)。

而202师则继续向东南,直取曼德勒,随后赶来的第5军其余部队,将陆续加入进攻,届时周有福再抽身去龙陵击破56师团,救出74军,打通腊戌交通线。

布达林缴获的,96师团从附近村落征集来的200匹本地矮马和25万斤粮食,可以让褚亭长腾出运力,多运送一个师。

下午三点,铃木才意识到情况不太妙,因为第二架司侦核实了第一架飞行员汇报的情况,确实有坦


状态提示:679 等待好天气--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