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穿越重生>曲尽星河>一百七十一节第三个危机
战,你在挑起战争了。

他无奈极了,眼看周围的人围上来,嫌这些礼物寒酸,他却配合着信中的“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所谓的三方盟誓,发自肺腑地评价说:“此子非常之人,奸雄至极,即便他把陈州交还给朝廷,也等于是朝廷在助他成就巨大的声名。而他更是尽夺陈州民心,何时取,何时可取。”

取与不取,偏偏你拒绝不了。

你能拒绝三方盟誓吗?

全是劝你靖康好好对待陈民的,而同时,也是瓦解陈民,真正成为帝国一份子的,你就是为了拒绝而拒绝?为了不让他东夏占好处拒绝?宁愿打仗?而一旦拒绝,也等于在否认将要善待陈国军民。

这又意味着什么,陈国人反抗意志又强烈了。

这是个拒绝不了的提议。

起码他羊杜看得明白,他半点主张也不敢表达,飞快地送往长月了。他知道,皇帝也有得烦闷了。

信送走,健布的信到了。

健布是给他回的信。

东夏国的意图,以及应对东夏的反应,他是要与健布交流的,见健布回了信,而且回这么快,加急来的,二话不说,拆开就读。一拆,他才大吃一惊,健布竟然劝他将收降拓跋晓晓的功绩让给狄阿鸟,说狄阿鸟人家自家想要点声名,完全可以理解,不给他,又怎么让人家牺牲那么多军民之后感到值得呢?

如果只是这些,羊杜不会受到触动。

关键是健布又一句暗语:“弄刀者亡于刀,弄剑者死于剑,高名之士,必有毛羽自惜,奈何危之?”

这一句话,等于是健布在作保证,他狄阿鸟就是为了成就声名,只为成就声名,有了声名,他自己也畏首畏脚了。

这一点也逐渐被佐证。

羊杜躺在一把椅子上,双臂撑开,抬头看着夜空,陷入沉思。

如果真是他成就自己的声名,三方盟誓,其实也把他限制死了,他还能再取陈州吗?他取陈州,他自己就破坏了盟誓呀。

他到一定时候悍然破坏盟誓呢?

天下不齿。

但那些奸雄,几人在乎天下人怎么看他?

思前想后,思前想后,又拿出健布的书信阅读,倒是再读不出来什么……但羊杜换了角度,倒也知道狄阿鸟为什么非要这么大一个声名干什么。

灭了陈国,他东夏也自危呀,他不占住收复陈土,不占住为雍室伐的名声,将来朝廷伐他怎么办?

如此一来,这也是他自保的手段。

他坐收陈民之心,将来靖康伐他,陈州也必乱,而且因为他所立下的功劳,天下人也会同情他,甚至皇帝一说要伐夏,就有大臣站出来喊道:“夏未有失德,曾为朝廷立下大功,伐之不降。”

但是怎么证明狄阿鸟的真实想法呢?

天都亮了,他还挂在躺椅上瞪着两只眼睛摇晃呢。

这没办法,狄阿鸟的智慧中透着妖性,你不极力破解,你找不出他的花样。

揉揉通红的两眼,还有一个迫切的问题要回答狄阿鸟,受降陈国,他羊杜带不带人去。不带,是自己放弃了受降,带人去,一旦生变,自己和一干将领都在,后果不堪设想……而且,自己再不下决断,人家就受降了,说好等你,但是你不去,也不说去不去,人家还等你呢?

更何况时间紧迫,问题送不到长月,没法由朝廷回答。

去不去?

参加不参加?

想了一会儿,他觉得自己还是要慎重,自己还是不去了,也不大派将领,派遣一名使者带些参军便罢,去是去,但不能赞同他受降陈国够资格,一边反对,一边看他那边的情况怎么样。

将这些事情安排下去,底下有人来通报,说“朱长”求见。

这个“朱长”他知道。

这个朱长,连陶坎都给他写信说明过,随军购买战俘、奴隶和牲畜的,不但陶坎支持,皇帝都知道……朝廷的战俘、奴隶和牲畜怎么消化?皇帝都默许了的。所以这个朱长,简直是军队中的异数。

羊杜虽然反感,甚至有点同情作为奴隶会被转卖的游牧人,但他还是不得不为朝廷甩负担,从这个朱长手里换来部分军费。

也不知道这个朱长有多少钱,都说是他姐姐在背后,但一个寡妇,也太有钱了,靖康官币数车数车往上拉。

这家伙,羊杜见过本人,毫无城府,纨绔一个,本来不想见他,免得心里添堵,忽然阴差阳错生出一个念头,就说:“带他过来。”

人给带过来了。

朱长点头哈腰,却上去就坐到羊杜旁边,左右看看无人,一个匣子递过去了,看也不看,这是一匣子银票。

羊杜不是贪财之人,但还是收下了,他拼命想自污,自然不会客气。

朱长见钱收了,立刻笑逐颜开,连声说:“多谢元帅照顾。多谢元帅照顾。”说完,又说:“有个事情想与您商量。那东夏王不是把凉中城给夺了吗?他手里肯定会有更多的奴隶和战马,您看,您能不能送我过去,把他那里的也买过来?”说完,他就恳切地盯着羊杜,说:“元帅。你不知道,奴隶抢手,不知道多少庄园主排着队等着买,本来我姐说自己用,但是人一带到中原,别人就出面买,不卖得罪人,自己留不住呀。我就想,战争都快打完了,我不留一些,我姐回头就收拾我。”

羊杜表面没有动静,但内心之中,却是一个“果然如此”的验证。

他正想让人验证一下狄阿鸟是为名,还是为利,就说


状态提示:一百七十一节第三个危机--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