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红警大中华1985>445.第445章 446 车臣战争(下)

俄军在准备新一轮的攻势,可是他们的对手车臣人也没有丝毫的放松,在齐一鸣指示下,西伯利亚和远东两国都在加大对车臣共和国的支援,甚至齐一鸣本身还不仅仅在唆使车臣跟俄罗斯作对,北高加索地区的奥赛梯人、阿瓦尔人、卡巴尔达人、印古什人,齐一鸣都在物色合适的人物能够站出来建立一个独立国家。

高加索地区一直是历史上各游牧民族进行迁徙的重要落脚地,很多在这里的民族其实都有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比如阿瓦尔人其实是柔然人的后代,迁徙后慢慢成为了阿瓦尔人;奥赛梯人的祖先是西域的奄蔡人(一说为乌孙)。

到了现代这一地区的人大都接受了伊斯兰教,成为了穆斯林,教派以逊尼派为主,也有少量的苏菲派。

本意上来说,齐一鸣并不喜欢让高加索地区的车臣人一家独大,很公平客观地评价,车臣这个民族民族性很落后,尽管被苏联纳入,但几十年来并没有什么太多长进。即便西方很多学者谴责俄罗斯和苏联对车臣的欺压,但是这些学者也承认,车臣确实是一个比较极端的民族。

车臣人鄙视诚实劳动,崇尚暴力和抢劫,并且以抢的多为荣。因为在被苏联统治前,他们的发展程度尚处于十分原始的氏族阶段,甚至仍实行奴隶制,以至于在现在********后,厌恶劳动喜爱抢劫的车臣人故态复萌,从格罗兹尼到普通的山区小村,车臣人并不工作和耕种,他们将一批批不同族裔的人抓捕起来,然后把他们当做奴隶,甚至一些大的市镇还公然开设奴隶市场,供车臣人选择奴隶。对待奴隶,车臣人可不像西方人吹嘘的那样热爱自由和人权,被折磨死的奴隶数不胜数。

除此之外,车臣人对于各种犯罪活动更是不觉得有什么大不了。车臣人在取得独立后,开始以俄罗斯银行汇款单诈骗的方式,非法获得了大量的财富,至少是以千亿卢布计算的。车臣人还十分喜欢印假钞,曾经有俄罗斯警方进行统计,每三个印假钞的人中,就有一个是车臣人。

其他诸如偷盗从阿塞拜疆到俄罗斯石油管道里的石油,半路跳火车抢劫车上乘客和货品,不客气地说车臣这个民族简直就是一个强盗民族。虽然并不是所有的车臣人都是这样的德行,但大多数车臣人却传统到骨子里,也就是说像野蛮的祖先一样。

除了是强盗民族之外,车臣人还有着睚眦必报、血债血偿的性子,齐一鸣后世见过多起车臣人进行的恐怖袭击,什么别斯兰人质事件、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这么极端的车臣人简直就是天生为恐怖事业而存在的。

齐一鸣不想看到过于强大的车臣存在,搅乱高加索局势,甚至向外每年输出大量的恐怖分子,所以这会儿他虽然在扶植车臣,但是后手他必须防着,在俄罗斯被搞得差不多后,他必须能够压住车臣继续发展的苗头。

能够借助高加索地区的其他几个民族对抗车臣人显然是非常不错的,车臣人不讨喜的性格一定会让这些国家产生危机感,从而对车臣进行制衡和防御。车臣的精力被牵扯在北高加索,那么也不虞向外输出恐怖活动了。

为了避免车臣过于壮大,所以西伯利亚和远东对车臣的支持都是有限的,比如空军力量一项上,虽然有近百架战机陆续的飞抵车臣,但是无论是地勤还是飞行员,都是西伯利亚和远东自己的人,他们是以友军的模式来此助战,并不是真的就白送给车臣的。

地面部队中大量的骨干技术军人也都是来自西伯利亚和远东,虽然这个过程中难免一些车臣人会学到一些东西,但是需要的时候一个大撤出,车臣的战力就会严重削弱。

随着越来越多的苏制装备被从西伯利亚和远东经哈萨克斯坦和里海送至车臣,车臣武装力量正在不断地扩大。志得意满的总统杜达耶夫也更进一步细化和构建了车臣的国民卫队,三大军种正式组建,杜达耶夫也自任为国民卫队的最高统帅。

车臣国民卫队的陆军被杜达耶夫组建了5个步兵旅,加上一些零散的编制,人数大约在近两万人左右。其中两个旅都是重装旅,装备了大量的t-72坦克、br-70/80装甲车,而且车臣国民卫队还格外注重炮兵部队的组建,他们有被支援来的大量苏制牵引火炮,炮兵的阵容堪称豪华。

空军部队其实主要是来自西伯利亚和远东的援军,真正的车臣人并不多,不过杜达耶夫本身是空军出身,所以故意安插了不少人手,希望能够借着西伯利亚和远东的帮助,搞出自己的空军。

其中车臣的海军主要是在达吉斯坦的马哈奇卡拉港,真正的船舰其实就是一些百余吨被安装上火炮的内河炮艇,也是前苏联的遗物,甚至数量也不多。

可就是这数量不多的“海军”,却在第二轮战事中,直接参与了战斗。

这段时间以来,大量的武器装备和给养从里海运输,而且哈萨克斯坦使用的船舶又不是半潜船或者潜艇,俄罗斯那边虽然各种混乱,但也不至于完全发现不了,所以在海上运输持续了多时后,俄军终于捏到了车臣武器装备的来源。

因为牵扯到哈萨克斯坦,格拉乔夫不得不将情况上报给了叶利钦,叶利钦得知后也不敢怠慢,摆出雷霆震怒的架势诘问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可是纳扎尔巴耶夫将事情推得一干二净,称自己忙于国内政务梳理,并没有向车臣匪帮输送武器,当然


状态提示:445.第445章 446 车臣战争(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