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恐怖悬疑>灵魂当铺>【140】 哭庙过桥

含口,顾名思义就是给死者嘴里含的东西。一般分为“含口钱”和“饭含”,也有含着玉蝉、玉鱼或者珍珠的。钟山在祖父墓地里发现的那个死尸嘴里的不化珠,也是含口。

中国古籍中“含口”记载,《礼记·杂记下》:“凿巾以饭。”《后汉书·礼仪志》也说:“登遐,饭含珠玉如礼”,取意也在于让死者顺利地渡过冥河。

古人认为,冥河上有船,也就必有专门负责摆渡的舟子。亡灵渡河,当然也应该像人间一样,付钱给舟子,否则很可能受到舟子的责难,甚至无法渡河,又回来找子孙的麻烦。亡灵口含的钱就是付给冥河舟子的船费。

手里拿馒头的原因,据说是打狗用的,去往阴间的路上,可能遇到饿狗来咬,把馒头扔出去,恶狗都去抢馒头,逝者幽灵便可脱身了,还有防止挨饿的含义。

这都是中国北方死人必须要做的事情,所以黄老太太自然看得精细。见这些东西一应俱全,便喊道:“封棺!”

张卫国便爬过来,把着棺材痛哭。但是,这里面也有讲究,就是活人的眼泪不允许落到死者身上,不然容易让亡者阴魂不散,甚至诈尸,尸变。加之这棺材每个人都知道是用纸做的,即使知道坏不了,但是张卫国往那扒的时候,还是小心翼翼,如此一来,倒是转移了不少注意力,一时并无那么难过了。

浆糊把张卫国拉到一侧,钟山便将那纸棺盖子盖了上去,黄老太太用筷子蘸着面粘浆糊往纸上一贴,棺材便被封的严严实实。

接下来便是“哭庙”。

庙指的是城隍庙。城隍是城池守护神,其前身是水庸神。城隍,有的地方又称城隍爷;起源于古代的水(隍)庸(城)的祭祀,为《周宫》八神之一。“城”原指挖土筑的高墙,“隍”原指没有水的护城壕。城隍爷是冥界的地方官,职权相当于阳界的市长。城隍庙并不是每个城市都有,只有县治以上层级的城市才能设有官方的城隍庙。

所以这哭庙,并不是真到庙里去哭,而是朝着负责当地的城隍庙的方向磕头痛苦,意思是告诉冥界城隍老爷,自己的亲人去世了,现在已完全由您管辖了,一定好好照顾下我的亲人。

下午的时候,黄老太太已是和钟山、浆糊用草秸扎了一个草人,上扎符箓,符上挂名,便代表了张木匠本尊。

黄老太太在前面提着长明灯,张卫国背着草人,钟山和浆糊一左一右,在后面举着燃烧着的香,两侧跟着,去村南哭庙。漆黑夜晚,月亮还未升上来,远远看去,只能看到一个晃晃悠悠的灯笼后面跟着几根红色的火点,别的再也看不到,说不尽的诡异。

浆糊还有些担心,悄悄地对钟山说:“咱们都出来,那木匠老头的尸体没事吧?”他想起昨夜的事,不由得有些担心。

“放心好了,黄姑做的那些金甲武士可不是吃素的。有它们在,不必有后顾之忧。”钟山答道。

哭庙回来,便要“过桥”了。

两张八仙桌子中间用竹竿或者木头相搭为桥,桌子旁放置一把长高凳。张卫国背着草人踏着高凳上了桌子,颤颤巍巍地就要从那桥上走过。

桥即使奈何桥。奈河桥是鬼魂历经十殿阎罗旅途后,准备投胎的必经之地。在奈何桥上,孟婆会给予每个鬼魂一碗孟婆汤以遗忘前世记忆,好投胎到下一世。传说死者到了奈河桥,生前有罪的要被两旁的牛头马面推入“血河池”遭受虫蚁毒蛇的折磨,而生前行善的死者过桥,却非常简单。

但是,阴间对于在阳间之人一生所犯律法十分严苛,谁又能保证自己这一辈子不犯什么错误呢?所以子孙为表孝道,便要将亡者背着过去。

这“过桥”,一般情况下都能顺利过去,也有一些过不去的,便是活着的时候造孽太重。

“过桥”是在院外举行的。不在院子里举行的原因很简单,黄老太太不想让这家成了阴阳两界的结合地。

这个环节,黄老太太他们并不担心,这张木匠一生忠厚老实,过这桥定是有神灵庇佑的,何况儿子还亲自保护着给背过去。

张卫国上了高凳,前脚刚一踏上八仙桌,后脚还未跟上。谁料此时,忽然怪风四起,吹的众人一时竟没的躲避,纷纷难以睁眼。黄老太太心道不好,这定又是昨晚那帮东西前来捣乱了,便嘱咐钟山盯好,自己奔进院子。

只见周围围了一圈的盔甲纸人,此时正浑身透着金光,随风似有微动,却丝毫没有挪动自己的位置,被它们保卫着的这个院子里似乎并未受到一丝影响,棺材依旧,纸人纸车马依旧。

黄老太太默念咒语,那些盔甲纸人身上的金光似乎更是加强了几分,这才放下心来,走出院子。

黄老太太在中午和下午的时候,和张卫国强调了好几遍,如果晚上突有阴风四起,无论如何也要稳住脚身,不要受其他干扰,将你父亲背过桥去。张卫国此时自然记得这话,奈何这风刮的不仅邪乎,而且很是猛烈,张卫国眯着的眼甚至很难睁开。一时间竟然半步也前进不得。

钟山手探进怀里,摸着那带着体温的藏魂瓶。见黄老太太回来,便说:“我把它们收了吧?”

黄老太太忙制止道:“此时不比寻常,这桥本就有难过易过之分,我们也无法判断这到底是不是他在世的时候犯了什么,如果贸然收了这股邪风,或许无意间便是触了天律,实在使不得。而且,此时木匠的魂魄已


状态提示:【140】 哭庙过桥--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