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26年,后金酋长努尔哈赤病死,朝鲜国并未派人吊唁。后金对辽东汉人残酷镇压,血腥清洗,百姓忍受不了鞑子编汉为奴的政策,纷纷出逃,而被后金定为“卖国贼”,而朝鲜却堂而皇之的照单全收。这两个举动极大羞辱了后金鞑子,从而促使后金新酋长黄太吉做出了迅速征讨朝鲜的决定。
公元1636年,崇祯九年,黄太吉以朝鲜背“叛盟、忤逆皇命”为由,发动战争。朝鲜国王李宗希望得到明朝宗主国的帮助,然而明朝内忧外患,并未履行自己的诺言。
公元1637年正月,清军轻松击败朝鲜两道援军,君主李宗落荒而逃,在清军威迫下,称臣请罪。
正月最后一天,李宗在鞑兵压制下,面见皇太极,极尽羞辱,两泪纵横伏地请罪。投降仪式之后,皇太极将李宗妻儿家眷押回建州,以作胁迫。自此,朝鲜不再是清朝的兄弟之邦,而是藩属之国,每年例行朝贡。
皇太极征服朝鲜,缔结“君臣之盟”,取代明朝成为朝鲜的宗主国。但是,满族蛮夷,以武力战胜朝鲜,文化上一无是处。朝鲜臣服于其只是慑于军事威胁,而非文化上的真心仰慕。
历史上吴三桂起事时,朝鲜君臣多希望对三藩完成“反清复明”的大业,恢复华夷秩序。
当时,朝鲜国内大臣们分成两派。一派以大司宪尹鑴为代表,主张采取军事行动,与三藩、台湾郑经一道夹击满清,恢复明朝统治。
另一派以“南人党”领袖领议政许积为代表,认为满清军事实力强大,伺机而动。
三藩失败,满清政权稳定。朝鲜李氏君臣看到满清日益强大,感觉“反清复明”希望渺茫,同时满清对朝鲜采取怀柔政策,减少朝鲜岁贡,朝鲜虽文化上不认可,但作为满清的附属国,例行朝贡。
“天道沦丧,胡酋荼毒上国,剃发易服,遍地腥膻。王大人手握万千虎狼之士,难道只图个人富贵,就不想恢复故国衣冠吗”
王斌哈哈一笑,美丽的少女总是能激起男人心头的野心。他点头道“时势造就英雄。朝鲜国力寡微,尤能不惧清酋,奋起一搏,在下岂能不效仿乎只待时机一到,在下自会亲提部众,驱除鞑虏,恢复中国。”
恢复中国张玉贞一下子想到那首“少年中国说”,脱口而出道“大人所想,是建立一个新中华,而非前明吧?”
大堂中的人都是一惊,不知王斌该如何回答。就连顾炎武也是看着王斌,想看他作何解释。
王斌沉思了一下道“前明崇祯帝殚精竭虑,勤勉尽责,依然未能阻止满清入关,空余恨而吊死煤山。新的中华必要发展华夏文化,继续中华文明,百家争鸣,生生不息,而不像满清毁我文明,断我文化,奴役百姓,禁锢人心。”
“新的中华帝国必须承载东方文明,生生不息。富国强兵,百业兴旺,百姓安居乐业,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孩子上得起学堂,孤寡残疾有官府照顾救济。人人独立自强,民众积极进取。”
王斌说了诸多,只字未提恢复前明,堂中诸人听的目瞪口呆。
王斌继续道“国家容易建立,民众的思想却是需要引导和改造,就像成人的习惯和思维一样,尤难改变。所以,通过持之以恒的新教育,从幼儿开始,接受百科知识,经过两三代人的努力,国民的素质得以提高,国家自然得以强盛。这也是在下建立希望学堂的初衷所在。”
顾炎武频频点头,王斌的话通道了痒处。相处这么久,他也是今日才听到王斌的这些具体想法。如此巨大的国家系统工程,也让他充满了动力。
张玉贞两眼放光,眼前的男子如此胸怀天下,目光长远,让她春心萌动,却也自惭形愧。
王斌自己也颇为振奋。他对白潜道“一旦大卫从泰西归来,自然学科也就会建立起来。自然学科加上中华百家,千万孩童能学到更多、更深的知识,国家也会兴旺强盛起来。”
张玉贞轻声道“王大人志趣高远,小女子钦佩之至满清皇帝禁锢百姓想法,奴化百姓,文字之害,死者尤不放过。王大人却是让愚者变贤,学者至达,两者一拟一扬,可谓天壤之别”
白潜笑道“大卫说泰西国家开明,王大人若是主宰中华,必会更胜泰西。中华文明也一定会传播天下。这才是万国来朝的天朝之邦。”
王斌前面的话,张炫听的云里雾里。白潜这么一说,他倒是听的明明白白。难道说这个王大人有问鼎中原的异志
再看向自己这个侄女,向来矜持,自小便是饱读中华诗书,仰慕中华文化,七窍玲珑,乃是天下一等一的聪明人。虽然尚未长成,已经出落的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更兼文采飞扬,乃是许多朝鲜年轻贵族的梦中人。
今日,这位朝鲜国的国之蓓蕾,在这位四川的王大人面前,脸色红润,眼波流转,笑语盈盈,显然是少女情动了。
他看了看眼前的王斌,年少英俊,彬彬有礼,文武双全,龙行虎步,乃是年轻一辈少有的雄才,若是……
注意到侄女看向王斌时,含羞答答,面红耳赤的样子,而王斌也是有问必答,显得十分认真,注意礼节。张炫不由得暗叹道,这二人只怕是对上眼了。
昔日吕不韦邯郸一掷千金,奇货可居,乃成国父,富贵无双,权势无二。
张氏一族,虽是国中巨富,但在党争不断,政坛风云变幻的朝鲜,只是中人之阶,断上不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