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仙侠修真>从陈桥到崖山>金军反攻篇

可这时,东路主将郭倪的命令到了!南宋诸葛亮下令全线撤退,谁也不许逗留!毕再遇由此再不能进兵!一代名将决定为全军断后,以480骑人马!

毕再遇逆流而上,与金军争速,抢先进驻灵璧县。他刚到,迎面5000金军铁骑已兵分两路抵达北城门!众寡悬殊、临阵仓促,局势极其不利!毕再遇的选择却是宋军战例中最高端的!他像韩世忠、岳飞一样,勇于孤军奋战,善于以弱迎强!

一代名将只留下20骑守灵壁北门,率其余骑兵主动冲向十余倍于己的金军!战旗飘在烈风中,“毕将军”三字给女真人带来了巨大威胁!他覆鬼面具、戴铁盔、持双刀与金军血战!片刻后,金军开始了逃跑!毕再遇“手挥双刀,绝水追击,杀敌甚众,甲裳尽赤,逐北30里”之后他缓缓退回灵璧,直到宋军主力退回到淮河南岸,他才撤向泗州…

兴元都统秦世辅率军只往东走了不到30公里,到城固县,还没出兴元府呢,军队已大乱散去。

14日,宋宁宗下诏:以太祖赵匡胤第十世孙赵均为10多天前死去的堂兄赵抦之后,袭封沂王,赐名赵贵和。这便是宋宁宗驾崩当天,被史弥远硬生生从一步登天的皇位上拉下来的可怜人。

本月,金章宗命完颜守贞出任济南知府。在前线陷入大战的时刻,需稳定山东后方。

本月,吴曦露出了他的真面目!他妄图凭借祖辈、父辈在川陕70多年的经营,在蜀中自立为王!而这时宋金大战,正是他乘乱而起的好机会!于是他与吴晛、徐景望、赵富、朱胜之、董镇等人日夜密谋,第一步当然是要得到金国的支持,于是吴曦秘密派人入金求册封。

6月1日,金章宗完颜璟亲写诏书。愿册立吴曦为蜀王“宋自佶、桓失守,构窜江表,僭称位号,偷生吴会。时则乃祖武安公玠,捍御两川,洎武顺王璘,嗣有大勋,固宜世祚大帅,遂荒西土,长为籓镇。誓以河山,后裔纵有栾黡之汰,犹当十世宥之。然威略震主者身危,攻盖天下者不赏,自古如此,非止于今。卿家**蜀汉,积有岁年,猜嫌既萌,进退维谷。代之而不受,召之而不赴,君臣之义,已同路人。譬之破桐之叶,不可以复合,骑虎之势,不可以中下矣。此事流传。稔于朕听,每一思之,未尝不当馈叹息。而卿犹偃然自安。且卿自视翼赞之功,孰与岳飞?飞之威名战功,暴于南北,一旦见忌,遂被惨夷之祸,可不畏哉?故知者顺时而动,明者因机而发,与其负高世之勋,见疑于人,惴惴然常惧不得保其首领,曷若顺时因机,转祸为福,建万世不朽之功哉?今赵扩昏孱,受制强臣,比年以来,顿违誓约,增屯军马,招纳叛亡。朕以生灵之故,未欲遽行讨伐,姑遣有司移文,复因来使宣谕。而乃不顾道理,愈肆凭陵,虔刘我边陲,攻剽我城邑。是以忠臣扼腕,义士痛心,家与为仇,人百其勇。失道至此,虽欲不亡,得乎?朕已分命虎臣,临江问罪,长驱并骛,飞渡有期,此正豪杰分功之秋也。卿以英伟之姿,处危疑之地,必能深识天命,洞见事机。若按兵闭境,不为异同,使我师并力巢穴,而无西顾之虞,则全蜀之地,卿所素有,当加封册,一依皇统册构故事。更能顺流东下,助为掎角,则旌麾所指,尽以相付。天日在上,朕不食言。今送金宝一钮,至可领也”命蜀汉安抚使完颜纲携此诏秘密入蜀。

北伐军第一战在4月初围攻寿州。到此时6月1日,将近两个月过去,李爽面对徒单羲的死守,毫无办法。2日,奇珠、迈格等又率河南之军来援,李爽于是大败。

开禧北伐搞成这样,临安方面震怒,具体说是韩权臣大怒!他在战前是绝对想不到手下将军们会败得这么惨、这么快、这么不要脸!怒火中,他做了些从前历次北伐都没出现过的事——执行战场纪律!

之前无论发生过多么卑劣的事情,如隆兴北伐中的邵宏渊,做了也就做了,战场上没人敢管他,战后也没啥大不了的处罚。于是兵越来越懦、将越来越骄,军纪荡然无存,上了战场后丑态百出,连缚送自家战友给敌人的事都做得出来!

韩侂胄是不惯这种病的!

4日,韩侂胄首先将两淮宣抚使邓友龙罢免,以邱崈代之。进驻扬州,部署诸将,让三衙禁军全部上前线,分守江淮要害。韩侂胄派人到扬州与邱崈商议收聚残兵,扭转战局的意见。邱崈却说现在首要的是向天下说明苏师旦、周筠两人煽动出师北伐的罪过,还有这次北伐失利的前线将领应全部治罪。再提出放弃泗州,全力固守淮河南岸的盱眙。韩侂胄全部采纳。于是王大节、李汝翼、皇甫斌、李爽等败军之将全被罢免。

成都府路雅州蛮的叛乱还未平定。雅州知州张师夔被罢,由冯瑜代理知州,兴元府统领王钺奉命率六千兵前往平叛。5日,王钺杀入碉门寨,蛮军投降,只有蛮首高吟师不降,最后与其部酋共63人被杀。

5日,金章宗下令在国内设置急递铺,腰铃转递信息,可日行三百里。不过规定:除了军国、河防之大事外,不许使用。

7日,完颜璟特地下诏:保护河北西路相州彰德府韩琦(韩侂胄五世祖)的祖坟。11日又下诏:赵宋宗族在各地所居,毋得滋扰,只由各地长官常加提控便可。

18日,完颜璟命将寿州升为防御军、徒单羲升为寿州防御使。

北伐的败军责任还追究到了最高层!苏师旦


状态提示:金军反攻篇--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