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位,寡人欲攻楚,不知尔等意下如何?”召见鹖冠子的翌日,宋王偃便又在御书房中,传召相国苏秦、御史大夫子干、治粟内史邹衍、国尉匡章四人入宫议事。
一听说宋王偃要攻伐楚国,众人不由得为之动容。
苏秦愣了一下,随即作揖道:“王上,此番攻楚所为者何?”
“为破楚也!”宋王偃说话的语气是掷地有声的,让人觉着有一股子不可抗拒的力量。
“何以破楚?”
“今楚国经历丹阳、蓝田之战后,国力大衰,屈原失宠,变法派失势,旧贵族势力死灰复燃。楚王早已没有了当年的雄心壮志,而楚国国力不振,兵寡而将弱,财帛疲弊。寡人认为,不可予楚国喘息之机!”
宋王偃沉声道:“宋楚比邻,楚强则宋弱,宋强则楚弱。此时之攻楚,正当其时也!”
看宋王偃的模样,是执意攻楚的。而他的意志一向是别人无法忤逆的,天王老子都不行!
相国苏秦说道:“王上,此时攻楚无不可,我宋国自临淄之战以来,已经三四年未有大动干戈,正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宋国当前的国力足以支持一场旷日持久的大战!只是不知道王上打算如何攻伐楚国?用兵几何?”
“寡人欲破楚之郢都,将楚国的最后一丝元气彻底打掉!”
闻言,在场的苏秦、匡章等人无不勃然变色。
匡章更是急声道:“大王欲灭楚乎?”
“非也。”
直接捣破他国的国都,的确有灭国之含义,毕竟一国之都城,乃是国家之心脏所在,无心,可活否?
宋王偃说道:“楚国之疆域幅员辽阔,战略纵深甚广,非短时间内可以攻灭的,而以我宋国当前之国力,即使灭了楚国,只怕自身都会元气大伤,为韩、魏、赵、秦等诸国趁虚而入,只怕吾宋国会步上齐楚之后尘,乃有亡国之祸矣。”
匡章是沙场宿将,战略目光极为独到,故而第一时间便明悟了宋王偃心中所想,随即道:“大王,为破楚之郢都,只怕无有三十万兵马不可成功。楚国经历丹阳、蓝田两度大战,元气大伤,兵少而将寡,军力衰弱,但是楚地多大山,穷山恶水,占据地利,而楚国又有极为深厚的底蕴,土地之战略纵深,一旦打起消耗战,拉锯起来,恐功亏一篑。”
“要三十万之军?”
“少于三十万只怕不可。”
匡章摇摇头道:“郢都为楚之国都,战略要地,坐控淮泗,扼守重山,险峻异常。且不说郢都之城防工事如何坚固,单凭楚人之血性,我宋军若是大举进攻,直逼郢都,则分散各地的封君及其私兵,还有楚之黔首,必将众志成城,响应楚王之号召而阻击我宋军!”
“大王,我宋军孤军深入的话只怕打不到郢都,即便打到郢都,兵临郢都城下,恐功败垂成,如当年伐楚之吴军一般。如此,请大王三思!”
宋王偃一时之间,沉默不语,
相国苏秦亦有此顾虑,说道:“王上,山阳君所言极是。臣以为,三十万宋军可破楚,然则不止如此,似韩、魏、齐诸国,未必不会忌惮我宋国之威势,趁虚而入!若合纵联军伐我,如之奈何?”
邹衍道:“不错。大王,现在我宋国的国力还处于上升期,秋收已过,岁有余粮,但是绝不可四面开战!弱楚可以,破楚必将付出极大的代价!请大王三思而后行!”
闻言,宋王偃没有丝毫的恼怒,而是以一种平缓的口吻道:“寡人心中已有计较。”
宋王偃一向不是“拿来主义”的君主,他做的事情都有着自己的考量。
“破楚之事势在必行。既然忌惮于韩、魏、赵等国趁机伐我宋国,何不将三国都拉下水?今楚国势穷,如一块偌大的肥肉,任列国宰割也。”
“苏秦。”
“臣在!”
“你出使大梁,劝说魏王出兵攻楚。便约定所占得之地,当平分之,宋国不会多要一分。”
“诺!”
“邹衍。”
“臣在!”
“你出使邯郸,劝说赵王出兵攻楚。”
“诺!”
“子干。”
“臣在!”
“你出使新郑,劝说韩王出兵攻楚。”
“诺!”
三位重臣都派出去,这显示了宋王偃攻楚之决心,更具份量。
宋王偃又道:“匡章。”
“臣在!”
“你随后去淇水大营征调步骑十万,准备攻楚事宜。”
“诺!”
宋王偃最后又郑重其事地道:“此番攻楚,必破郢都。故而,苏秦、邹衍、子干,汝等俱要说服韩赵魏三王,使三国都至少出兵八万以上!”
“谨遵王命!”
……
子楚为宋王偃之第八子,贵妃贞姬所出,年已十九,当年他意气用事,用棋盘砸死了纪氏一族的少主,酿成大祸。
宋王偃为了平息隐患,又为了保护子楚的安全,不得已将子楚贬斥到会稽三年,但是三年已过,原本子楚是可以回到朝歌,继续做他尊贵无比的宋国公子的,但是子楚却执意留在会稽,娶妻生子,似乎想要一辈子在那里安顿下来。
宋王偃和贞姬几度去信,乃至于派人去传召,都被子楚婉拒了。
绕是如此,宋王偃还是很关心他的这个爱子的。
毕竟,子楚算是他在这个世上的第一个骨肉至亲。
不,应该是从灵魂的角度来说,子恒、子契他们都是宋王偃前任的儿子,而子楚以及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