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史夫人一直忙于准备路上事宜,挑选带去的下人,史夫人第一次准备这些,幸有贾太君从旁指导,才稳妥的准备好。
二月初,运河已经通船,拜别了送行的亲朋好友后,两家正式出发前往扬州。
宽阔的运河上缓缓驶来四艘大船,每艘船都升着写了贾字的旗子,船上不时走过成对的穿着铠甲的士兵,正是贾邓两家的船只。
却说果如代善所料,这开船十余天来,风平浪静,可见那些幕后之人并未太过猖狂,还在观望之中,这无疑给了邓亨与代善更多机会。
船上无事可做,女眷还可以找小丫鬟们逗趣儿,做个女红。可代善与邓亨一文臣一武将说不到一起去,在处理好公务,论完朝中与江南局势之后,陷入了无话可说的境地。这也怪不到他们,邓亨书香世家出身,诗词文章上一等一的好,虽说君子六艺皆习过,但于武将的事上只是看过兵书而已。而代善十六七岁就去了战场,立过军功,却看到书就头晕,学识只能给贾赦启个蒙罢了。
但两人都想与对方的交情更进一步,自然不能撇下对方自己干自己的事去,这话题就不可避免的转到了孩子身上。
邓亨有三子,皆是嫡出。长子邓辙年纪轻轻就中了举人,次子邓轩也已进学,一同赴任的三子年龄虽小,却也老成持重。代善想到之前父亲对贾家能诗书传家的期望,心中欣羡,真心实意的夸赞道:“仲通兄,三子皆人中龙凤,着实令我羡慕啊!若犬子能如令郎一般,就是让我减寿十年也甘愿啊。”
“虎臣何必妄自菲薄,赦儿聪慧机灵,有赤子之心,哪像我那三子在我面前文质彬彬,离了我就猴子样的。”两人互相吹捧一番,气氛渐渐热烈起来。
代善又说道自己为何带贾赦一同赴任,“我听闻江南地区文风鼎盛,各大书院人才济济,这才带了赦儿,只求他能拜入书院,学得一二分文采在腹内就知足了。”邓亨若有所思,“原是虎臣与我想到一起去了,否则何必带孩子到这风险之地来。我那堂叔正在崇雅书院做山长,不若我写封荐信,让赦儿与轲儿一同上学,也好在这人生地不熟的扬州有个伴。”
“可是文清先生,我可是仰望已久了。如此,就拜托仲通兄了!”代善大喜过望,也不推辞,站起身来对邓亨作了一个揖。这文清先生名邓渊,前朝时不过弱冠就夺取状元,只因邓家族规族长一脉不能出仕,便辞了官,带了皇帝的赏赐回家经营书院去了。后来本朝新立,第一次科考就有七八名进士出自他所在书院,之后每次春闱都有学生榜上有名,秀才举人更是数不胜数,如今崇雅书院在江南文坛享有盛誉。
邓亨连忙扶起代善,对于他的做法也不觉唐突,反而感念他的一片爱子之心。“不过是举手之劳,虎臣不必如此。”两人聊的尽兴,又叫小厮上了酒菜推杯换盏起来。
又说,这贾邓两家共四条船,代善与邓亨在第一艘船上在最前行驶,女眷与孩子在第二条船上,由三条船护卫在中间。
船只已经行驶了十余天,除了中途补充给养,并不靠边停船。贾赦与邓轲在开始还有些新鲜,可不过两三天就无聊起来,将能玩的都玩过后,彻底的无所事事了。初春时节,天气还有些寒冷,江风更是透骨,他们只能在正午时去甲板透透气。船舱里光线昏暗,就算是大船也无法避免摇晃,他们又被勒令不准读书写字,怕坏了眼睛。最后还是贾赦想出了主意,找了识字的书童让他读书来听。
这下贾赦发现邓轲的记性好的出奇,前几天听过的部分,再拿出来还能记得七八分,全新的文章,听了不过三四遍就能牢牢记住,虽然据邓轲说他要是不复习,几个月后也会忘记,但即使如此也足以让贾赦感到压力了。
自他读书以来身边的同学还没有比的过他的,得到的也尽皆是赞誉,如今出现了自己拍马也比不上的人物,还是玩的很好的朋友,这一下子就将贾赦在读书上的一点自满打击的烟消云散。
贾赦也怀疑过是不是邓轲看过这一部分了,毕竟他们读的最多的是论语,但一次停船时,他让小厮买了新出的游记,只读了一部分,晚上书也放在了他那里,第二天问起时邓轲记得一清二楚,这下,贾赦的怀疑被彻底打消了。
史夫人最近两天发现贾赦精神有些萎靡,脸色也有些不好,一开始还以为是总是坐船的原因,拿了治晕船的药给他吃,又让厨房做些好克化的吃食来,每日都要看贾赦安稳睡下才回房去。可一连两日还不见好,下一个大城还要四五天才能到,史夫人正想着派人告诉代善是不是掉头去三天前路过的城镇,给贾赦请大夫看病。安排贾赦去睡午觉后,史夫人正要叫人来,就看到平常跟在贾赦身边的书童和贾赦一样脸色不好,还在不停的打哈切。
将书童叫了来,不过几句话的功夫史夫人就知道了全部。这书童名叫德瑞,是荣国府二管家的孙子,特地为贾赦培养的书童,他在府中家中的体面全赖于是贾赦的书童,不知有多少人惦记他的位子,史夫人一句话就能让他吃不了兜着走,自然不敢隐瞒。
原来从四天前,贾赦每天晚上还要让他将白日里读的书再读上几遍,总要晚睡一个多时辰,这两日史夫人看的严,贾赦假装睡下后,再叫书童悄悄点灯起来读书。睡得少了,又耗了精力,自然精神不振。史夫人知道了原委,排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