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寒山轻推院门,瞧见房间里有灯烛的影子,便知老师未曾睡去,便绕过葫芦藤止步门前执礼唤道:“老师。”
补天掌教神阙大人褪去道袍,着一身灰色里衫,转身看到苏寒山的瞬间感到些许讶异。想到这徒儿也是无事不登三宝殿,才邀苏寒山进屋。
天寒夜冻。
苏寒山走到屏风旁取下道袍,为老师披上。
神阙大人躺坐竹椅:“说吧,这会儿又有什么难题?”
苏寒山站在身旁,静默沉思。
他需要理一理思绪。
今早正欲准备画符时,脑中忽有灵光闪过,想着……
符乃天地自然存在的各种痕迹与线条,这是道符最初由来,因此最原始的符才被视作蕴含天道规则的天符。
后历经许多代道门传承,天符演变至今变得面目全非。它不停被提纯,不停被简化,然后赋予各种各样的意义……渐而浓缩成道门弟子入门必修的千字符,失去最根本最原始的线条面目与天道规则,沦为依靠排列组合方能产生特定功能的道符。
以至于,现如今道门弟子观符,极少能透过表象窥探出符的由来本质。
当然,这种演变不能说是退化。
凡事皆有两面。
试想当初亲手创立道门领悟天符的那位祖师爷何等天纵之姿?这种人物千年难遇!
总不能以祖师爷的资质条件去要求后世所有修符的道门弟子。
世上平庸者居多。
因此天符演变道符是不可避免的必然,唯如此方能受众于人……
苏寒山询问过老师,天符之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否则拔苗助长伤及元神。却没说道符之术也不可传教,因为七星院青袍大主教的职责就在于此。
只是那些不曾领悟天符术的主教们传授的道符理念,往往仅限于他们自己的片面狭隘理解,无法通达真意。
比如说某位大主教观那千字符第一枚符文是个晦涩的古字,那么他堂下的教徒学生,也只能遵照这种理念修行。
而另一位主教认为它是一篇短诗,根据自己的理解同样可用这枚道符与其他符组合排列勾勒出具有特定功效的符文。
两者的差距,归根到底不过是道符组合排列的顺序与数量而已。所铭之符的威力,限于道符,并无太大差别。
长此以往,难保不会产生一种弊端。
固步自封。
道符的传承愈发局限于青袍大主教们的理解,束缚了道门弟子的想象与开创能力,势必会一代不如一代。
即使如今七星院里有不少主教提倡弟子自行领悟千字符,可碍于无人指点,天赋平庸的教徒修行速度太过缓慢,日复一日,瞧着自己愈发落后于身旁师兄弟,产生畸形比较的心里,最终丧失那股坚毅,迎来半途而废的结局。
既然如此,苏寒山想着,老师为何不亲自传教?
领悟天符术之人眼中的千字符,自然比起寻常青袍大主教的理解更加透彻。
传教之时大可避开千字符演变之初天符最原始的线条痕迹不谈,寻找合适的切入点,将它重新带回原来的轨道,岂不是功德一件?
最简单的道理。
武道七重化凡境与武道四重三昧境之间,自然要选前者作为授业恩师,武道一途见识更多风景的机会方能多些。
……
苏寒山沉默许久,理清思路后问道:“我可以传教自己对千字符的理解吗?”
神阙大人诧然。
他好奇地看着徒儿:“你知道该如何讲解?”
苏寒山点头。
神阙大人及其不放心,又问:“不可传授千字符最根本的原解。”
苏寒山说道:“徒儿知道。只传道符,不涉天符。”
……
苏寒山重新出现在登山石阶尽头的圣殿之前,引来一片躁动。
得了老师默允的他,终于没有任何疑虑。俯视着石阶下数千道人影,凉风拂面,弯月皎洁,他心情舒畅。
在神阙大人指示之下,青莲殿里出现许多负着书案的主教,列作长长的队伍从左侧的幽径朝圣殿门前走来。
有位主教将书案放在苏寒山面前,并备好纸墨笔砚。
更多的主教沿着石阶走下,仿照七星院讲堂的模式将书案整齐排列在山脚。
马车周围,连同破阵子苍梧谣在内的两教弟子纷纷面露诧异,神色费解。
天都城各路百姓更是满头雾水,摸不着边。
混在人群中的楚南诏心疑:“难道他是要在此画符?”
不知何时坐上马车的红佛衣透过车帘,柳眉微蹙:“闭关了六日,现在才开始动笔?”
是的,苏寒山准备动笔,也准备画符。
当着天符山所有道门教徒与天都百姓的面前画符,顺便讲符。
便在无数道迷茫的视线里,在皎洁月色与登山石阶两侧灯火映照下,苏寒山摊开千字符首页,右手提笔蘸墨。
指了指那枚符说道:“这是一幅画,画名风吹叶落。”
灯笼映照。
苏寒山面前千字符首页那枚道符所蕴含的繁复无比线条里,忽而有根笔线亮了起来,而后顺着一道道交错的线条游走,好似无形之中有支笔在临摹。
描绘之处,线条变得光泽凉凛,犹如月光。
苏寒山面露笑意,提笔顺着指引在空白的纸张描绘起来……
这一幕画符的速度被身旁掌灯的两位大主教亲眼所见,露出骇然!
……
苏寒山的声音飘散在天符山脚。
入耳后,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