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十六,宜:开光、嫁娶、订盟、祭祀、祈福。

大庆家门口早就是人来人往了,大家都是来看未来姑爷的。李家的定礼早早的摆在了院子里,这也是让来往的人们看看,李家对这桩婚事的重视程度。

按照这里严格意义上的婚俗讲究”六礼。所谓的六礼,指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按现今的语言来解释,纳彩是择配、提亲的意思。也就是俗话所说的”说媒”。问名,即所谓的”讨八字”。在古代和今天的婚俗中,讨回姑娘的出生年、月、日、时,要请阴阳先生推算。只有男女八字相合、才可以定亲。古代的问名习俗,还含有问清姑娘是谁生的,即问清是亲生的还是收养的是正室所生,还是继室所生。封建时代为求婚姻的门当户对,问清嫡庶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纳吉,指提亲。 一般来说,男女双方的八字相合,得了吉兆之后,就认为婚姻可以成立。男方将这一事实告诉女家,谓之纳吉。

纳征,即现今所说的”送彩礼”、 ”送嫁妆”。”征”的意思是成功。送彩礼之后。婚姻就算成立了。未送彩礼时,婚姻未必成立。

请期,指择定娶亲的日子,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通知女方家,就是俗话所说的”送日子”。 娶亲日期要征得女方家同意,所以叫”请期”。

亲迎,指娶亲。男家派人或亲自迎娶新娘。

村里人没有那么多讲究,一般都会将纳吉、纳征、请期放到一天举行。所以就形成了简单的婚俗习惯,提亲、下定、迎亲。提亲的过程中,就已经是双方合了八字的。所以后面也就简单了。

而庄户人家在这三个过程中,也非常简单。提亲时双方合了八字,随后就下了定,一般都是一些简单的物件,比如一个姑娘绣的荷包,男子做的木梳;有一点积蓄的会送一件银饰,这已经算是极其厚重的定礼了。

而今天李家送来的定礼就更让人大开眼界了。

显示几个大汉抬着两坛酒,两大袋白面,两扇猪肉,两大缸粟米。这叫红双喜,都是一对一对的。后面是瓜果蔬菜凑齐了十二种,用大盒子抬了进门。再有就是上好的棉铃布四十八尺。这都被红红的大绸子盖着,老远都看得见。这还有讲究的,说是新人到了婆家吃穿不愁,衣食无忧。

几个几个小姐妹也开始私下议论起来,“这可真是排场,我当时见过我表姐下定,那时候我觉得已经是极其有脸的事了,她家得了四样定礼,这还是我姑父在镇上开的茶馆里做掌柜的,人家才给的定礼。”

“是呀,你看看大妮子,真是好命,这婆家光定礼都送这老些,要是到了大婚,那彩礼不得一条街?”

“嘿嘿,喜子,吃味了?你娘不是也给你相了一门亲?啥时候也让我们看看你的定礼?”

“就你嘴快。”喜子也没多说,而是换了一个话题,“我告诉你,我见过比这个还排场的定礼。知道镇东头尹家村吗?就是那个出了举人老爷的尹家村。人家举人家大少爷定亲,抬出去的定礼八十八抬。这还只是定礼。大婚那天,那新娘子送进来的红妆都二百多抬。”

“哎呦,说的好像你见过一样。”

“别说,我真见了,当时我在我姥家,我们都过去看来着。尹家大公子姐成亲那天,我姥还让我们过去捞忙来着。”

“你们?你能干啥?又不是大人,总不能让你们掌勺吧。”说完小姐妹们都咯咯的笑了起来。

“这你就不懂了吧,我告诉你,大户人家亲戚太多,哪有忙得过来的。我们这些人过去就是端茶倒水的。不过,你没有见那排场,真是大的不行,尹家那庄子,可漂亮了。三进三出,这才叫大户人家!”

“哎呦,比刘家还大?”

喜子一听,先不说话了,她向众人招招手,小声的说道:“你们有枝儿的信儿不?我咋好久都没听说了。听说她当了刘府的姨奶奶。”

“说的也是,你说一个好好的人,干嘛去当什么姨奶奶,这不是糟践自己吗?”

喜子翻了白眼说道:“你这是没有见过富贵人家的生活,我告诉你,你见一次就再也不会说这样的话。”喜子神秘的笑了一下,极其享受的看着众人期待的目光,“就尹家那席面都是我们这种人平生未见的。可你知道不?这就是人家的家常便饭!如果我是沈枝,我也去寻他一场富贵去。”

“照你这么说,刘家比尹家还厉害?”

“这个?当时我在尹家,看到刘家人也有过去上礼的,被安排在了上席的首座,你说厉不厉害?”

众人一阵惊呼,有人有说道:“那现在沈枝岂不是飞上了枝头?”

喜子没说话,而是若有所思的笑了笑。

沈枝去刘府的事情,本就是瞒着村里人的,可保不齐有人去县城,多多少少也会传回来一些话。可具体沈枝在刘府的地位如何,或者说是不是服侍刘老爷子,村里人知道的就不详尽了,只知道去了刘府。可大多数人猜逢起来,也就是以为她做了刘公子的妾室吧。

沈如听了这一会子闲话,叹了口气,转身来到了大妮子的东厢房。一进屋,就看见一屋子的人们说说笑笑的,二妮子见沈如进门,赶紧拉了她坐在大妮子身边,“你可来了,赶紧帮我挡挡驾吧,这些人可厉害了,说的我姐脸都红了,就是没人能制住她们。”

这时候大妮子穿了一身玫红色的绣花裙稳稳的


状态提示:85、嫁娶--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