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光三年十一月,毛雄辉在回到镇江府的时候举行了盛大的凯旋仪式,而浙江那边传来的消息表明,郑成功欢迎施琅饱掠而归的动静也不小。这是一个很好的迹象,毕竟扩张、殖民、掠夺是这个时代的主题。
当晚,镇江府的百姓还沉浸在胜利的狂欢中之时,毛雄辉本人的脸上却多了不少挠痕。这些挠痕并非来自洛英,而是来自毛远航的,这孩子太皮!
“皮了好,皮而胆大的孩子才是好孩子!”毛雄辉一边说着这话,另一边毛远航已经上嘴咬了。在毛雄辉好好地享受了一番天(饱)伦(受)之(蹂)乐(躏)之后,洛英总算把毛远航喂饱哄睡着了,然后最高权力二人组进入讨论国事的阶段。
毛雄辉“跨海征东”期间,明、清、顺、西等势力之间依然进行着血腥的攻伐,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镇江侯控制范围的边境属于谁也惹不起的“死亡地带”,因此倒是保持着难得的和平。但这不等于洛英的工作会有多轻松,事实上,她要解决的问题可以用“庞杂”来形容。
后世有个概念叫“大企业综合症”,指的是一个体系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管理难度就会几何级数般地增加。而到现在为止,毛雄辉和洛英治下的人口已经突破了一千万,若是加上“间接控制”的人口,数量还会更多,要管理这样一个庞大的体系,其难度可想而知。
然后问题来了,在没有大型计算机进行辅助的情况下,那些坐拥数千万、甚至上亿人口庞大帝国的君王是如何进行统治的呢其实你想想“万王之王”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就明白了——这些庞大帝国的内部其实是存在大量自治权很大的次级统治者的,皇权不下乡是普遍存在的情况,而这些模式在中央强大的时候还好,一旦中央衰落,那么东汉末、中晚唐式战乱就会到来。
然而这种分裂战乱并不是最差的结果,至少东汉之后的三国,晚唐之后的五代十国,都对边患有一定的抵御能力。真正可怕的是宋代全时期、以及明代后期为了降低地方叛乱的可能性,大搞以文御武,结果确实地方军队弱鸡到无以附加,无力作乱了,但遇到大规模边患,那基本导致亡国……
所以把地方军力虚弱化是死路一,但要在地方不弱的情况下保证中央的控制力,对交通、信息传递的要求相当的高。“山高皇帝远”是地方势力自重的前提条件之一,而当地方干了什么事情中央没几天就会知道,地方搞什么小动作中央的大军很快就到的情况下,分裂割据的难度就大大的提高了。
所以必须修路,疯狂地修路,无论是为了新政权的管理力度还是为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都要修路!而土质的官道路面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大规模运输的要求,要逐渐改为泥结核、三合土的路面,最终目标显然是混凝土路面。
“镇江府的水泥产量现在如何”面对毛雄辉的问询,洛英的回答是“井喷”。而实际情况是水泥产量都以疯狂的速度增长着,比熟铁产量增加的还快,却依然供不应求。原因无它,这两种产品属于刚需,用途实在太广,而且镇江侯治下的百姓本着各种惊奇的脑洞,或者说是创新精神,不断发掘出水泥的新的用法,譬如说——
有个叫倪老五的泥瓦工发明了水泥船,没错,就是那种后世木船刚淘汰不久,铁船还因为成本太高未能大规模普及时,一度大行其道的水泥船。用他自己话说,那就是“造船和砌房子一模一样,啥地方烂乎了就用一团子泥糊上去,贼顺溜!”
一个叫洪三炮的炮兵提出了“混凝土炮弹”的想法,并且做出了实物。他的逻辑是现在的大炮口径越来越大了,一发打出去几十斤、上百斤的生铁疙瘩有些浪费,不如用石子、沙子、水泥和在一起,凝成一团做为炮弹。至于这样的炮弹不好做成球形这个问题……洪三炮给出的办法是——为啥要做成球形呢反正现在薄铁皮越来越便宜了,敲成和炮膛内径差不多大的一个桶子也比较简单,然后直接把混合好的水泥、石子、沙子倒进去,到时候就是一个铁皮石骨的柱形炮弹……
“这种炮弹在旧时间线上并未出现过,具体效果还得进一步试验……”这是毛雄辉对“混凝土炮弹”这种奇葩产物的评价,然后洛英笑了笑,“嗯哪,还记得当初从浙江那边过来的工匠么”
“说的是疑似被陈德派来当卧底的那些人”毛雄辉倒是有些印象,“他们怎么样了”
“他们跳反了。”
“……好吧,跳反是早晚的事,不过就算他们不跳反,真正的技术机密也不太可能通过他们泄露出去……”毛雄辉对这件事情并不是特别在意,直到洛英把两张纸递到他手里。
“关于火铳铅弹的改进,是寇老七提出的,关于‘旋风桨船’的设想,是郭猛子提出的,他们对陈德派他们过来偷‘秘术’供认不讳,为了‘将功补过’,还是挺努力的……”
听着洛英的描述,看着手中的图纸,毛雄辉重重地点了点头——“一个摸到了米尼弹的一点边,另一个摸到了螺旋桨的一点边,不说距离实际应用有多远如何,至少心思是到了……”
寇老七的改进方案名曰“窝头铅弹”,这个名字看起来土,却也非常形象——这铅弹不再是球形,而是一侧突出,另一侧凹陷,和窝头差不多。装弹的时候凹陷端朝着火药的方向,突出端朝着铳口,火药爆炸时巨量的气体会压迫凹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