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张淼鑫发笑,禄华彤转口又说道:“其实,这是因为有人对诸葛亮臣节的质疑,而引发的疑问。他们说,假如诸葛亮不是早死,有机会克复中原而统一了天下的话,他还会辅佐那个扶不起来的阿斗吗?好像老天爷也是这么珍视人们的品德,他让诸葛亮早死,反而使其显出了鞠躬尽瘁;让周公一直活到侄子成年立世,好让他展现出高风亮节。假如周公是在还政之前就亡故了,那他就只能是留下一个与多尔衮同样的历史定论。”
张淼鑫说道:“华彤,我当然承认你的设想是很有道理的,可是历史就是历史,历史就是事实了。历史是一成不变的,它既不能重来,也不可以对其假想。”禄华彤说道:“张淼鑫,周公离我们太过久远,他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我知道自己没有资格对其评论。但是,既然我们相信史料对他高尚形象的记载,那就也要以同样的心态,去相信史料上记载的关于周公的其它事情。”
禄华彤打开了自己的手机,她的手机中或许存有早已写好的文件。禄华彤看着手机说道:“周文王姬昌有很多儿子,多得连史书中都不能一一进行罗列。不过,姬昌的结发妻子太姒,给他生育的十个嫡子,史书中记载得是清清楚楚。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姬昌这十个儿子由长到幼分别叫姬考、姬发、姬鲜、姬旦、姬度、姬振铎、姬武、姬处、姬封、姬载。长子姬考也就是伯邑考,他在武王伐纣之前就被害了。老二姬发就是周武王本人。武王伐纣成功之后他要分封天下,像他的兄弟们,像功臣姜子牙等人,像殷商遗老遗少微子、武庚等人,像尧舜禹的后人等等,在全国分封了八百诸侯之多。不过,姬发并没有分封他的九弟姬封,和十弟姬载。”
“这是为何呢?”张淼鑫问道。禄华彤接着说道:“因为他们两个年龄太小,还未成年。又过了两年,姬发就驾崩了。姬发在世时,一直没有分封九弟和十弟,这或许就是因为姬封和姬载的年纪太小的原因。周武王驾崩以后,由于儿子周成王年龄太小,王权就由老四姬旦代为掌管。姬旦就是周公,周公摄政七年之后,将王权归还给了已经长大成人的周成王。
“在周公摄政这七年之中,可是发生了不少的事情。周公开始摄政时,他同母所生的十个兄弟当中,老大伯邑考和老二姬发都已经去世,老九和老十还未成年。比较有成就的也就是周公的三哥和五弟、六弟、七弟、八弟。
“在周公摄政的第一年,史书上说,商纣王的儿子武庚就开始叛乱,周公花了两年的时间才把这次叛乱给彻底平定。有意思的是,史书对这次的叛乱却记载为‘三监之乱’。明明是商纣王的儿子武庚叛乱,为何要说成是三监之乱呢?这个说法,其实是很微妙的。
“周武王分封天下,为了表示自己的伟大,他不但分封了商纣王的哥哥微子,还分封了商纣王的儿子武庚。将武庚分封在殷商朝歌,让其代管殷商遗民。这一次叛乱明明是武庚发动的,却偏偏说成了三监之乱,应该是蓄意不说那是武庚叛乱的。”
张淼鑫疑惑着问道:“华彤,这三监,指的又是什么呢?”禄华彤回答道:“三监,指的是三个监督武庚行为的人。这三个人分别是周公的三哥和五弟、八弟。这三兄弟,都被暂时掌管王权的老四给办了。老三姬鲜,在平叛的过程当中被诛杀。老五姬度被周公判为流刑,而他在流放的途中死亡。老八姬处,被周公废为庶人。
“截至此时,在周公比较有能力的五个兄弟当中,就剩下老六和老七了。老六叫姬振铎,他被哥哥姬发分封为曹国的国君。姬振铎在《史记管蔡世家》中有明确的世家传记,其支脉记载得是清清楚楚。可是老七姬武就显得有些奇怪了,司马迁在《史记》中说:成叔武,其后世无所见。自三监之乱以后,姬武的信息就莫名其妙地没有了。一个堂堂的周王宗室,却一无所闻了?”
张淼鑫问道:“那会不会是司马迁,没有搜集到周室这一宗的史料呢?”“如此说法也没什么不可以的。”禄华彤说道,“假如本来就没有,司马迁又怎么可能会搜集到呢?连姬发的叔伯兄弟姬奭,《史记》中都有清晰的记载。我感觉也只能相信老七姬武,就是那么凭空消失了。”
张淼鑫笑笑说道:“华彤,对于周朝的历史我太孤陋寡闻了。听你这么一说,看来那井井有条的周礼,也是在刀光剑影之下创立起来的了。”“当然是这样。”禄华彤说道:“姬武并不是普通人,他凭空消失是不容易的。他是周武王的弟弟,他的凭空消失让历史显得很滑稽。姬武是被周武王分封过的一代诸侯,即使他消失了,他那封国的千千万万生民,也不会轻易忘掉自己的国君呀。
“我对此事的判断是这样,就好比做假账一般,如果有一笔账是大家都知道,想对其进行修改,你会发现,无论怎么做都会让人感觉那不能自圆其说。索性就将它抹去算了,这样反而容易让人遗忘掉它。”
张淼鑫说道:“后人对周公的敬重,更多在于他开创了礼乐制度。周公制定的礼乐制度,让大周天子维系天下八百年之久,也确实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华彤,现实是很复杂的,无论谁人对历史的解说都只能是片面的。你不认为,我们根本不能复原那圆满历史吗?”
“我当然这么想了。”禄华彤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