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且,瞧朱尧媛哭得这花容失色模样,恐怕,于她心中,那张琴,远不是一万两银子,堪相较价值的才是!
“也,也不能全怪你。”
“这事儿,还是,还是得怪,怪那个姓沐的坏东西!他分明就是,分明就是瞧我好欺负,才故意,故意这么做的!”
朱尧媛的哭,毫无美感可言。
因为,她是真的在哭,而不似那些,为了争宠,佯装出来的梨花带雨。
听朱尧媛口气,应不似自己猜测的那样,与那个什么乐器铺子的东家,有不清不楚关系,隆庆皇帝才是稍稍松了一口气。
他就说,这么小的一个孩子,怎可能懂男女情事。
哼,果然是黔国公那老匹夫,在坏他女儿名声儿!
“不过是一万两银子,哭什么!”
“你可是我大明朝的公主,为了这么点儿银子哭,成何体统!”
确认朱尧媛没与人私相授受,隆庆皇帝的心情,也是随之开朗。
“传朕口谕,黔国公府嫡子沐德丰,残害无辜平民,罪大恶极,贬为庶民,发配西北大营,以兵士之职,戍守十年。”
“黔国公沐昌祚教子无方,罚俸一年,闭门思过三月,赔偿遭其子沐德丰恶意损毁古琴一张,折白银三万两,于瑞安公主。”
“限三日内清偿。”
“逾期以日利三分记,增罚其子沐德丰戍守之期,期满之前,不得入京。”
隆庆皇帝说的随意,所罚内容,却是足令在场的所有人,都背脊冰冷。
世人皆知,西北大营,是翎钧幼年寄居之地,现在的西北大营统帅,姜如柏,向与他关系亲睦。
世人皆知,对朱尧媛这个妹妹,翎钧一向偏护的厉害。
隆庆皇帝使人传口谕,将沐德丰发配西北大营戍守,无异于,将沐德丰的生死,交给了翎钧“裁决”。
毕竟,西北苦寒,像沐德丰这种,自幼娇生惯养,从未遭过苦累的世家子弟,熬不过刑期,简直是正常的不能再正常。
当然,比发配沐德丰更让沐昌祚难受的,应是隆庆皇帝还罚了他的俸禄,禁了他的足,威胁他赔偿朱尧媛“损失”。
虽然,黔国公府并不依靠沐昌祚的俸禄维持,时非战事,沐昌祚寻常时,也鲜少出门。
但,这道口谕,却章示了隆庆皇帝的态度。
因为有其胞弟沐昌世觊觎,沐昌祚这国公之位,一直坐得提心吊胆。
他的母族,已经彻底衰落,他嫡妻的娘家,亦因多年前择错了效忠之人,多年未得隆庆皇帝重用,唯有他的平妻王氏,也就是沐德丰的生母,娘家尚有兄弟于朝中掌权。
这,也是他嫌弃嫡长子沐睿,而欲扶持次子沐德丰承爵的根本原因。
而现在,沐德丰被贬为庶民,承爵,已全无可能,他与平妻王氏,又是除了沐德丰这一根独苗儿之外,再也未养出其他男丁。
换句话说,经此一事,若他不能让他的平妻王氏,尽快再给他生个儿子,他便将失去,王氏母族的帮扶,从而,处境更加尴尬。
再往坏处想。
若沐昌世趁此机会,对他落井下石,那……
“媛儿年幼,要这许多银子,恐乱心性。”
“故恳请父皇,除将媛儿跟翎钧哥哥借的那一万两银子归还外,其他赔偿,悉数用于赈济苦寒学子,使其能安心研习为臣之道,待将来,学有所成,为父皇解忧。”
常言道,财可通神。
但,却鲜少有人知晓,这“财可通神”的后面,原本还有一句说辞。
亦可招灾。
朱尧媛知道,她一个母族乏势的公主,突然入手这么一大笔银子,必会惹来嫉妒怨恨,从而身陷囫囵。
虽然,有翎钧护她,那些“牛鬼蛇神”,未必敢在明面儿上给她为难,但有道是,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她终究不可能赖在三皇子府里不走,更不可能,从三皇子府,登辇出嫁。
所以,她聪明的选择了,破财消灾。
用这笔“不义之财”,为自己博一个好名声儿的同时,让隆庆皇帝对她更多几分偏爱。
她总有一天,是要为万敬初报仇的。
那温润如玉,宛自九天谪落的男子,又怎是沐德丰那泼皮的一条贱命,可以偿还!
黔国公府。
不,连同沐德丰的母族,都该为他偿命。
为了那一天,她,必须积累足以与之相抗的力量,或者,让她自己的价值,高过这两者总和。
资助苦寒学子,就是个很好的法子。
几两银子,就可资助一人。
两万两银子,数量将何其可怕?
就算她再怎么倒霉,也不可能几千学子里,都出不了几十个,能致仕的人罢!
虽然,世事无常,致仕之人,从不乏为了前程,丢弃良心之辈。
但这于她,却是无碍。
她是公主,总有一天,会被父兄当成,拉拢重臣的棋子外嫁,然,也正是因为如此,那些受她恩惠的仕子,才不敢“忘恩”于她,以防将来,她成了他们仕途上,倾尽毕生心力,也无法破除的坚墙。
“准了!”
朱尧媛的“懂事”,极大的取悦了隆庆皇帝。
他大手一挥,应下了她的诉求,并“顺便”对她的“懂事”,进行了嘉奖,“传朕口谕,将银子一并送至三皇子府,责三皇子为赴考的寒门学子安排食宿,受恩者,需为瑞安公主颂德。”
众所周知,翎钧在燕京,有一处客栈产业。
隆庆皇帝传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