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彻抵达东宫时,刚刚好看到馆陶的马车离开。
“太长公主怎么在此时入宫的?”刘彻对着王道问道:“去给朕查一查……”
王道闻言,脖子一缩,背脊发凉。
这种事情,在过去是非常常见的。
太长公主殿下别说是在平明前入宫了。
她一天十二个时辰,任何时候都能入宫。
从馆陶府邸到东宫之间的道路,没有任何人敢检查和阻拦太长公主的车驾。
此事不仅仅是公开的秘密,更是连市井百姓都知道的事实。
但,作为一个宦官,王道很清楚,自己绝对不能想太多。
想太多的人,是很会死的很早的。
先帝时那位章德,就是想的太多了。
所以,他微微恭身,领命道:“诺,奴婢立刻就叫人去查……”
自馆陶府邸到长乐宫,沿途要经过两个北军的营垒以及六个哨卡。
毫无疑问,这些营垒校尉,立刻就要倒大霉了。
毕竟,按照律令,宵禁之后,无天子或者太后诏,擅自出入宫闱,都属于大罪。
而私自放这样的三无人员出入宫闱的人。
轻则丢官,重则丧命。
刘彻微微闭上眼睛,他感觉,前所未有的好。
马车缓缓驶进长乐宫的宫墙内。
此刻,已是平明,东方肚白,天色渐渐亮了起来。
长乐宫也从沉睡中苏醒,数以百计的宦官侍女,在宫阙内外,开始打扫卫生。
许多人看到天子车驾到来,都不明所以,拿着好奇的眼光打量。
实际上,在现在,除了少数的公卿贵族外,整个世界,依然不知道昨晚到底发生了什么。
甚至就是千百年后的史书上,恐怕也会对昨夜之事,讳莫如深。
甚至,只会在某些角落和个人的传记中得窥一角。
就像宋史中的烛影斧声,你能知道可能发生过这么一件事情,但你永远无法确认其是否存在。
在永寿殿附近下车,刘彻跟过去一般,走下撵车,然后在侍从们的簇拥下,进入大殿之中,立刻,殿中上下许多宦官和侍女们恭身下跪恭迎:“陛下万寿无疆……”
而刘彻则径直向前,来到殿中,抬头看向端坐于上首的太皇太后窦氏和皇太后薄氏,他微微恭身,若无其事的道:“儿臣拜见皇祖母,母后,恭问皇祖母及母后安!”
“皇帝来了……”窦太后听到声响,立刻就道:“快快坐到哀家身边来……”
等刘彻坐定下来,窦氏就拉着刘彻的手问道:“那太庙可处置妥当了?”
一边说,窦氏还一边自责着:“平陆候与红候是哀家对不住他们啊……”
刘彻微微抬头,一副刚刚睡醒,什么也不知道的模样:“太庙?太庙什么了?朕不知道!”
他回过头,问着自己身侧的王道:“王道,太庙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何无人与朕禀报?”
“回禀陛下……”王道也被吓了一跳,但好在,他在宫廷里混了这么久,早已经见惯风浪,只是微微一愣,就立刻反应了过来,他尽力平复心情,假装惊讶的说道:“奴婢并不知道太庙发生了何事?要不,奴婢去问问?”
“还不快去?”刘彻瞪了他一眼,笑着道。
而上首的窦氏和薄氏,都是听得一愣一愣的。
她们不傻,当然明白,这是皇帝在故意粉饰太平。
甚至,在窦氏心里,还有着一股股暖流涌动。
“皇帝果真孝顺啊,为了哀家,居然担下这么大的事情……”窦氏在心里想着。
前朝故事,指鹿为马,窦太后也不是没有听说过。
而当今这个世界上,也确实只有皇帝,能让某件事情‘从来没有发生过’。
这样的举动,让窦氏真是有些感动。
觉得自己运气真不错。
儿子孝顺,孙子也孝顺。
此生真是无憾了!
刘彻却是低头,沉声道:“正有个坏消息,要告知皇祖母与母后:平陆候礼及红候富,昨日皆薨了!礼世子道,富世子登、固等,因为哀伤过重,也于方才不幸故去……朕已经命令太常及大鸿胪,为两位宗室长者及兄弟治丧,给与美谥……”
“平陆与红候两位叔伯祖这一故去,元王子嗣,已无存当世……”刘彻看着窦氏请示道:“这楚国社稷如何处置,请皇祖母拿主意!”
这是刘彻最后的试探了。
而且是抹了蜂蜜的毒药。
窦氏自然不知道也不清楚这些,她微微一叹,道:“哀家老矣,余生之愿,长守宫廷,为太宗及先帝祈福,这天下之事,皇帝自己拿主意吧!”
她慈祥的抚摸着刘彻的脸颊,说道:“哀家当年就说了,皇帝跟太宗皇帝很像,现在,就更像了,简直就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这汉家天下和江山社稷,就交给皇帝吧!”
她的话语,也让刘彻回忆了起来。
似乎,自己的这位皇祖母当年确实曾经说过这样的话。
刘彻记得,那是在上林苑的虎圈之旁。
那次的会面,对他当时的助益非常大。
甚至可以说,铺平了他通向太、子、宫的道路——没有东宫的认可和同意,汉室的太子就不可能被册立。
“朕或许有些过了……”刘彻在心里也有些内疚起来,当然,他更明白,在政坛上,唯有胜利者方有权力内疚和同情。
就像在战场上一般。
失败者哪来什么内疚和同情的资格?
所以这种情绪,只在他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