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青春校园>官话>第619章 踏遍青山〔二〕

两个女人喊了一阵儿后,从老城村里跑出来一个汉子,到河边沙滩上的小船跟前时,熟练地把船推进河里,划向对岸。复制本地址浏览%77%77%77%2e%62%78%73%2e%63%63

陈观心中感叹,这都什么年代了,这里的明水河上竟然没有一座桥梁,来往交通依然靠的是这么原始的小木船!

老城村的支书、村长赶过来了。

支书叫胡文章,四十来岁,小低个,白净脸。

村长叫张喜来,四十来岁,大高个,黑壮黑壮的。

看着明水河上的一叶孤舟,陈观问胡文章、张喜来,明水河上难道一直都没有桥?

胡文章回答说是一直都没有桥。

陈观又问明水河里鱼虾鲜美,村里面有没有人打鱼卖鱼?

胡文章说家家都下河打鱼,只不过没有卖鱼的,都是自家吃。

陈观追问为什么没有人卖鱼?

胡文章回答的很简洁:“没人买!”

张喜来补充说在周里街卖鱼没人买,拿到县城去卖,路途太远,卖鱼的钱还不够路费花销,不合算。

陈观又追问为什么不联系水泉、西京的水产市场呢?

胡文章说地都种不过来,谁还有那闲工夫!

陈观的老家五龙峪人均耕地只有2亩,周里乡人均耕地3。8亩,地多有地多的好处,那就是能多打粮食,不愁没粮食吃。但是,地多也有地多的坏处,那就是把劳动力全都捆绑到土地上了。

陈观又问胡文章和张喜来,村里主要的经济作物是什么?

胡文章回答说是土豆。

张喜来补充说不光老城村种土豆,整个周里乡都种土豆。土豆产量高,也有人来收购,一亩地一年下来能卖五、六百块钱甚至千把块钱,比种粮食划算。

陈观一听,脸上总算是有了一丝喜色。

陈观不再问了,让胡文章和张喜来领着他们到老城村的地里去看看,想实地看看土质怎么样,适合种什么。

农业技术员侯双成一路上都没敢说话,到了庄稼地里,总算是有了用武之地,开始给陈观介绍大豆、玉米的品种、产量。

陈观是农村娃出身,对农业生产熟悉的很,侯双成介绍着,陈观时不时问上几句,近乎于探讨了。

路过一个苹果园的时候,陈观专门进到园子里看,问林业技术员范忠实这是什么品种的苹果,亩产大概能有多少,年收益怎么样?

范忠实介绍说这是秦冠苹果,产量很高,盛果期亩产最高可以达到七、八千斤到1万多斤。但秦冠苹果口感一般,价钱卖不上去,一级果一斤能卖到两毛多、三毛钱,太便宜。

陈观说就是两毛钱一斤也比种庄稼、种土豆强啊?一年一亩苹果园可以收入两三千元呢,有10亩苹果园的话,年收入就达到两、三万元了!

范忠实说账不能那样算,关键是苹果卖不出去。周里乡太偏僻,很少有客商来这里大批量采购,果农卖苹果很作难的。

陈观说关键是种的少,没有形成大苹果产业基地。如果周里乡人均种2亩苹果的话,全乡5万亩苹果园,就会催生一系列专门经销苹果的公司,销路也就打开了。

范忠实一下就来了精神,向陈观介绍说,周里乡非常适合发展苹果。这里温差大、光照充足、海拔高度足够、土地肥沃,最适宜大面积种植优质苹果。如果真要是人均种植2亩现在最流行的红富士苹果的话,那就成全省最大的红富士种植基地了,老百姓的收入会成倍成倍增长的!

陈观疑惑地问,那为什么以前不大规模发展苹果呢?

范忠实解释说主要是因为苹果树一般需要四到五年才能挂果,生产周期长,见效慢。所以,老百姓积极性不高,领导的积极性也不高。

这话说的已经很直白了,就差没有说领导们都是要政绩的,而且还必须是快出政绩,对这种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事情不感冒。

陈观想了想,说到:“老范,据我所知,红富士乔砧树是4-5年挂果,矮砧树三年挂果,5年进入盛果期。这个周期不算太长。就算周期长了点,一旦挂果,那也是一本万利的事情。我看,这个事情值得干!回头,你给我写个可行性报告!”

范忠实兴奋得两眼放光,响亮地回答了声:“是!”

几个人在老城村的田野里转了一大圈,回到村委会时,陈观才拿出章、村长张喜来汇报工作。

胡文章汇报说,老城村共有人口2200人,分为10个村民组。全村共有党员26人,支部委员会由5人组成,设有支部书记、副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纪检委员;村委会由5人组成,设村、妇联委员、治保委员。

陈观问到:“老胡,你们村的民兵组织还能发挥作用么?为什么村委会里没有民兵组织成员?”

胡文章说是这些年和过去不同了,民兵组织基本上都瘫痪了。老城村原来有民兵连,现在基本上没有这种建制了。民兵都归乡武装部管理,训练都由武装部组织,村委会就没有民兵连长这样的职务了。

陈观在笔记本上大大地打了个问号!

胡文章对老城村的情况倒是很熟悉,耕地面积多少,荒山面积多少,林地面积多少,夏粮产量、秋粮产量等,说起来如数家珍,清楚的很。

胡文章汇报完,陈观问老城村两委对下一步发展经济有什么想法?

胡文章说是现在不是过去大集体时候了,村两委不能硬性规定村民种什么、不种什么,只


状态提示:第619章 踏遍青山〔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