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一天天过去,天气转暖,罗兰一家每天过得平淡而充实。
大丫每天跟着干娘学刺绣,下午回家自己练,不明白的第二天再问干娘。
二丫知道姐姐学手艺三娃念书,都是正经事,所以她也收敛不少,会好生带着弟弟妹妹了,至少四丫没再告状说二姐欺负她了。
三娃念书念得很好,罗姥爷直夸三娃有天赋又努力,肯定比他有出息。喜得罗老娘当晚自摸腰包添了好菜。这些都是三娃回家时跟家里人说的。现在的三娃和之前比起来都象话唠了。三娃在学堂里认识了新同学,学了新知识,又和家人十天才见一次,故每次回来,总有说不完的话。罗兰乐见其成,男孩子还是活泼些好。
至于其他几个娃,只管吃好睡好不捣蛋就行。
东边的两间偏房罗兰收拾出来,一间大丫用,一间三娃的。只是三娃还小又在外念书,放假回家不想自己睡,跟罗兰撒娇,依然和二丫几个住了西屋。大丫大了,又学绣花,一人一间清静些。
天气渐渐暖和了,田里活就多了。田里的活儿,不是罗兰有心就能做好的。李老头找了村里一户娃王的人家帮着打理。这家人老实巴交的,没个手艺,又是外来户,没个帮忙的,日子越发难过。老两口带了两个儿子,大儿子娶了妻生了两个女娃,小儿子二十了因为穷还没成亲。李老头找着他们的时候,一家人都很高兴,直唤李家是救命恩人。
田里活不用罗兰操心了,罗兰只管种着五亩山地。家家都有些山地,基本种菜不种粮,也没指望收成有多好,自家够吃就行。所以罗兰也不怕人说种得不好,能种成啥样就啥样。不管是前世的罗兰之前的罗二丫,都没怎么种过地,也就是在农忙的时候帮一下。
五亩山地,一半种了花生,花生省事,只管成熟了收了就行。罗兰还想忽悠二丫去卖花生,煮花生炒花生都行。想想还是算了,二丫九岁了大姑娘了,不好再像野小子了。再说石头也跟着他爹学木工了,没时间跟二丫玩闹了。
李大嫂的小儿子也去罗姥爷的私塾念书了。罗兰一幅花样卖了五十两,外人不知道,李大嫂是知道的。李大嫂也是好心,大丫学绣花不能卖绣品,三娃念书学费伙食费都要钱,李大嫂难免在罗兰面前念叨。罗兰也烦了,就说了花样的事。嘴严,李大嫂的另一个优点,不用罗兰叮嘱,李大嫂自己就保证,绝不跟外人说起。
李大嫂有了想法。罗兰不过是跟着秀才老爹学了点皮毛就能轻松赚钱,李大嫂就想着送两个儿子也去念书,不说功名利禄,总比大字不识的多条路子。趁着三娃回家的时候,李大嫂带了两个儿子过来,先让三娃教教两个哥哥认几个字。
三娃越来越来活泼,倒学了姥爷的样子,正儿八经的当起了小夫子。只是他的两个“大弟子”都是坐不住的。气得三娃用手中的树枝拍桌子:“再不认真听讲,我要打板子了。”一旁看热闹的大人们哈哈大笑,笑得三娃跑屋里躲起来了,大人们又是一通笑。
李大嫂可是真的下了板子。石头大些可以帮着家里做事了,而且如果供着两个学生银钱有些不济。李大嫂就打了小儿子木头两板子,打得木头哭着跟三娃念书去了。木头跟着去了几天念出趣味来了,不用娘亲举板子,自己就去了。还说每天回家太麻烦了,要住校了!当然木头是住在校舍里,有着一层亲戚关系在,木头的住校生活也不错。而且罗姥爷看在罗兰的面上,还减了学费。
天气好的时候,罗兰就带了六娃到地里干活。李老头给六娃做了个竹椅子。罗兰就把六娃放到椅子里让自己玩。二丫在家里带着两个妹妹。四丫五丫都乖巧,不用费多大力。春妮有时过来找二丫做针线。春妮也不爱绣花,她更喜欢厨房些。二丫经过“深思熟虑”后,觉得自己在针线上的悟性有限,又坐不住,就没往这方面下功夫了。她还跟罗兰讨论:“娘,你看,我不像大姐会绣花,又是女娃不能当官,你说我干个什么好呢?”
干什么?这时代的女子能干什么?不就是相夫教子夫唱妇随吗?
二丫胆子大不莽撞有点小聪明,要是在现代没准儿能干一翻事业。罗兰忽然觉得有些惋惜。或者真的可以把二丫培养成女当家的罗兰可不敢把这想法说出来,不然二丫得反了天去了。
二丫想不出答案也不想了,她有了新的爱好。受春妮的影响,二丫也爱上厨房了。一家人的三餐,二丫全管了,有时还做了糕饼给大家吃。只要不浪费,罗兰就不管她。
二丫还给三娃装了不少好吃的,让三娃给姥爷家带去,特别交待了,一定要让两个舅妈知道。
三娃在罗家过的不错,甚至比罗家正经的孙子吃得都好。三娃乖巧有礼很招人疼。以前是因为不满婆婆明里暗里的贴补二姑姐,故而说了些酸话。现在至少婆婆没明着贴补了,二姑姐给的伙食费又足足的,两人也没委屈三娃,对三娃照顾有加。
二丫在这方面无师自通,做了好吃的让三娃带去,孝敬姥姥姥爷是明面,暗里是让两个舅妈对三娃印象更好,对三娃更照顾,比罗兰这个当娘的还想的周到。
顺顺利利的过了麦收,种了水稻,李老头看着王家人收拾得妥妥帖帖。李老头对王家很满意,多给了半成工钱,又让他家接着做。罗兰就是一甩手掌柜,李老头全都安排好了。
到了给养老钱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