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铁血魏晋南北朝>番外篇19 屠杀启示录 上
刘裕“法外施恩”也就很好理解了。

到了萧道成时代,比起那些篡位的前辈们,萧道成得到皇位来的是那样的迅速和轻松,以至于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否有这么大的威望来承受天下这一“重任”。当然,朝堂之上不服气,蠢蠢欲动之人也就暗流涌动,大有人在了。在这种情况下,不要说是逊位的皇帝,就连一个前朝王爷振臂一呼,估计也有不少人响应,不管这些人出于什么目的,对于新生政府必然是一种伤害,所以萧道成扩大打击面,对一众前朝皇族亮出屠刀也就在所难免了。

从这个“政治利益”的角度讲,其实曹丕、司马炎、刘裕、萧道成在本质上是没有通常史家所理解的那么大的区别,之所以他们表现出不同的“表象”,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当时形势不同导致人性某一特性爆发的程度不同罢了。所以上文我在萧道成“丧失人性”字眼上加上了引号,因为无论是萧道成还是刘裕,他们并没有丧失人性,他们表现出来的残暴,才是真真正正,如假包换的人性。

我在上一章曾经把这种现象总结为“弱小的残暴”,如果把这个现象归纳成数学模型,用一个班级举例的话:如果大前提是小明想对外宣称自己学习成绩是班级第一,那么当小明确实学习一枝独秀,那么全班同学当然是安全的;可如果小明总考全班第二,那么作为第一的小李就危险了,因为如果小明要确保自己的“大前提”成立,要么自己发奋努力,要么杀死小李,只是小明需要比较下两个方案的“成本”,当然这个“成本”包含着小明的情感道德因素;在这种数学模型的推演下,如果小明不幸是全班倒数第一,那么全班同学就要人人自危,因为小明随时会对他们所有人亮出屠刀。

当然,这种“弱小的残暴”来源于人类一种特有的情感—“猜忌”,还拿小明举例,只有在小明“猜忌”自己得不到下次考试的“第一名”时,他才会对所有“第一名提名人”下手。

“猜忌”是我们人类特有的思维模式,尤其在惨烈的你死我活政治斗争中,人类的“猜忌”就表现得淋漓尽致。下一章我们再详细说一说“猜忌”这个人类所共有的情感吧。

;


状态提示:番外篇19 屠杀启示录 上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