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铁血魏晋南北朝>第五十三章 瓜步之“役” 上

(加我微信公众号“猎户星座”可以免费收到手机推送的历史故事哦。)

以前,我确实知道我们为何而战;可现在,时间过去太久,忘记了。--朝鲜人民军大尉《高地战》

公元450年,深冬,12月份的长江江面上寒风凛冽,大风卷起巨浪,拍打在长江边的巨石上,发出啪啪的声响,此时江南岸驶过来一条小船,船上满载货物,压得小船吃水很深,缓缓向江北瓜步驶去。船上之人是刘宋皇帝刘义隆派到拓跋焘行宫的使者田齐,而那些货物则是刘义隆送给拓跋焘的礼物。

田齐登上江北岸,早有一队鲜卑骑兵在那里等候,引导田齐穿过军帐密如森林的北魏军营,来到拓跋焘设在瓜步山上的行宫。说是行宫,其实就是一个巨大的帐篷,就建在瓜步山顶,盘山公路的终点。这个帐篷有普通帐篷10个大小,上面装饰着各种彩带和金银饰物,那些饰物在大风吹动下发出“叮叮当当”的撞击声,甚是好听。

田齐带着礼物,进入拓跋焘的大帐,帐内点着十几个火盆,洋溢着春天的温暖,不知是紧张还是帐篷内外温差太大,田齐的额头冒出一层细密的汗珠。只见大帐中央端坐一个方脸大汉,两鬓虽已斑白,一双虎目依然炯炯有神,此人正是北魏帝国皇帝拓跋焘。

田齐不敢怠慢,紧走两步,躬身道,“在下田齐,奉大宋皇帝之命前来向大魏皇帝致敬,并送来礼物,请大魏皇帝笑纳。”侍者连忙把礼物呈上。

拓跋焘随手拿起一个橘子,剥开后往嘴里放了几瓣,嚼了两下,说道,“不错,你们南方的水果就是好吃。俗话说南橘北枳真是一点不假,哈哈哈!”

一个侍卫见状,在拓跋焘耳边说,“皇上,南人狡猾,小心食物里有毒。”

拓跋焘指指天,说道,“我有神灵保佑,谁能伤我?你说是不是啊,田大人!”说着又拿起刘义隆送的美酒,大口喝起来。

拓跋焘怎么来到长江边的?怎么还在瓜步山上建了行宫?

原来拓跋焘在击溃王玄谟的北伐主力后,在整个战线发动全面反攻,并取得了巨大战果,宋军除了死守在彭城、寿阳、盱眙等几个据点城市以外,广大黄淮平原都成了北魏骑兵驰骋的广阔天地。生活在这个区域的汉人老百姓可遭了殃,深受魏军荼毒。

在分别派军队围困监视宋军在长江以北的据点城市之后,公元450年冬12月,拓跋焘率领魏军兵团主力终于杀到长江北岸,抵达刘宋首都建康下游的瓜步(南京市六合区),隔江遥望江南重镇京口(江苏镇江市)。北魏军毁掉百姓房舍,砍伐树木,建造小筏,扬言渡江。

此时的建康城一片混乱,刘义隆宣布戒严。命令太子刘劭统领水军,在长江上的舰船一字排开六、七百里,严密监视魏军动向。刘义隆登上城楼,遥望江北,叹息说,“我执意北伐,导致灾祸如斯,让老百姓生灵涂炭,真是我的罪过啊!”又说,“如果檀道济还在,怎能让胡虏的军马跑到这里来呢!?”

其实史书在这里的记载,前半句像是刘义隆说的话,而后半句则不会了。以刘义隆的性格,就算他怀念檀道济,也最多在心里想一想,而绝不会在旁人面前说出来,以至于记载在史籍上。

当时拓跋焘虽然饮马长江,但刘义隆应该清楚,刘宋将领们更应该明白,北魏军已经是强弩之末了。从古至今,北方对南方的统一战争,无不是在首先攻占荆州以及淮河流域之后,经营十数年甚至数十年来训练水军,屯田备战,在和南方共有长江后,才最终攻取江南。拓跋焘想一蹴而就击垮南朝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长江和北方的黄河淮河不同,即便在冬季也不会封冻,浩荡宽阔的江面对于北方骑兵来讲就是不可逾越的鸿沟。拓跋焘通过临时建造的木筏,根本无法在短时间内把大批军队渡过长江。在江南没有任何接应的情况下,一旦渡江行动被察觉,刘宋的舰队拦腰斩断北魏的渡江部队,则魏军死无葬身之地。几个月前的滑台战役,当王玄谟在黄河南岸溃败时,桓护之的水军依然全身而退就是一例。

所以拓跋焘不会傻到渡江去送死。而这次饮马长江,其实是拓跋焘的示威之举,或者说就是赌气,你能来黄河,我就能到长江,最后咱们就在淮河打打,谁也不吃亏。了解到拓跋焘当时的心态,就知道他根本没有吞并刘宋之心,也无吞并刘宋之力。于是拓跋焘开始在瓜步作秀。

首先,拓跋焘命令工兵开凿瓜步山,修筑盘山公路,在山上建立行宫。拓跋焘不喝黄河以南的水,所饮之水都是用骆驼从黄河以北运来。同时,拓跋焘派人送给刘义隆骆驼,名马;刘义隆也让使者田齐(当年给北魏下战书的人)给拓跋焘送去南方的奇珍异果和名酒。

拓跋焘对田齐说,“我从很远的地方来到这里,并不是想成就功业,传播自己的名声。就是想维持宋魏两国过去的友好,安定百姓,永远结成婚姻,相互援助。你们的皇帝如果愿意把女儿嫁给我的这个孙子,我也就把我的女儿嫁给你们的武陵王(皇三子刘骏)为妻。如果这样,从今往后我再也不让一匹战马南下。”说着,拓跋焘把自己身旁的一个孙子推出来给田齐看。

拓跋焘已经兵临城下,怎么又打出联姻牌?其实拓跋焘对自己不可能渡江作战心知肚明,之前扬言过江就是虚张声势。如今刘宋江面上有大量舰队,各个


状态提示:第五十三章 瓜步之“役” 上--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