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都市现代>大明天子录>第136章 削爵

皇庄宫庄的改组太后是最大的麻烦,现在这个麻烦已经不存下了,问题也将游刃而解,顺利开展下去了。

朱祁钰当即下令,命令四大院联合彻查京师及其周边的所有皇庄宫庄,除皇庄留下五千亩之外,其余的所有庄田全部所归国有,分发给百姓耕种。

所有涉及违法乱纪的皇亲国戚,管理皇庄的太监宫人一律严惩不贷。

这个结果让很多原本等着看热闹的人大吃一惊,本以为有太后出面,又涉及到了这么多皇亲国戚,改组皇庄的事情就该不了了之。却不曾想皇帝竟然大获全胜,不但彻底的稳住了阵脚,改组皇庄。更是出手无情,连带着许多皇亲国戚都跟着遭了殃,下狱的下狱,罚钱的罚钱,罢黜的罢黜,流放的流放。

一时之间京师内的皇亲国戚瞬间少了一大半。

而国库在随着道观寺庙的整改后又一次进项大笔的金银珠宝,彻底的塞满了整个府库。同时,还有数以万亩的农田等田产收归国有。

随着这么多田产的收归国有,一些问题也将彻底得到改变。

这又是一个伟大的胜利,朝廷上下自然高兴无比。

朱祁钰却在收到一份密奏后,有些高兴不起来。

宁王死了。

在李贤带着圣旨和宫中御医以及数万大军进入南昌不久,他就悬梁自尽了。

对外的说法是病情加重,突然逝世,实则却是另有隐情。

他不能不死。

如果他不死,一个欺君之罪就足以让整个宁王一系就此成为历史。

所以,在朱祁钰动了真格的之后,他也只能自己吞下自己一手导演的这颗苦果,希望以自己的死换来宁王一脉的安然无恙。不然,宁王一脉皆会以抗旨不遵为由满门尽没。

宁靖王朱奠培(1418年-1491年),明朝第二代宁王,追封惠王朱盘烒的嫡长子,献王朱权的嫡长孙。他在正统十四年(1449年)袭封宁王。在位四十三年,弘治四年薨。年七十四。谥号靖王。

本该逍遥快活的活到弘治四年的宁王朱奠培因为朱祁钰传旨让他入京而称病不入,最终落得个自缢而亡的下场。

收到李贤的奏报,朱祁钰有些头痛。

朱奠培这么一死,却是给他出了一个难题。按照古制,亲人去世,都要守孝三年,这个时候将宁王一系迁入京师可是有些太不近人情,有些太冷血了,这于他的形象有损。

但是如果不趁着这个时候将宁王一系迁入京师,要是就此作罢的话,朱祁钰又有些不甘心。这可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可以一举解决宁王这一系强大的亲王,还能起到敲山震虎,杀鸡儆猴的效果。

“皇上可以下旨让宁王归葬凤阳,宁王一系入凤阳守孝三年,宁王世子暂不袭爵,待三年守孝期满再行定夺。这样也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是杨善给出的建议。

朱祁钰思索良久,并没有接受这个提议,这多少还是有些不近人情。他希望撤藩,让大明朝廷健康运转,皇室宗亲自食其力,成为国家栋梁,而不是国家蛀虫,却不想通过这种比较不人性的东西来达到目的。

尽管宁王欺君在前,可是如今他已经死了,也算是为此付出代价了。

就这样放了宁王,放弃撤藩?

显然,这是不可能的。

朱祁钰不想用冷血的方法去处理皇室宗亲,但是他也恼怒了这种慢慢折腾的手段。如今国内情势稳定,但是边境问题却不容忽视,接下来第二批的镇国军移镇,边境问题将会愈发的突出尖锐。他需要强势霸道的解决皇室宗亲的问题,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温风细雨的。对于因此而引发的一些矛盾和问题,现在也管不了那么许多了。

第二天,接连数道圣旨自皇宫内发出,一时间全民哗然。

第一道圣旨:“宁王薨,就地安葬,着宁王世子朱觐钧守孝三年,三年守孝期满后入京袭爵。”

第二道旨意:“十天内限所有亲王全部达到京师,逾期未到者,就地罢黜,贬为庶人。”

第三道旨意:“着廉政院,检察院,审察院三院联合,查察皇室宗亲中亲王和郡王等王爵封地田产。任何人有侵占百姓或朝廷田产者,严惩不贷。”

第四道旨意:“镇国中尉,辅国中尉,郡君,县君爵位的皇室宗亲全部取缔,所有拥有这四类爵位的皇室宗亲转为大名普通百姓,日后不再享受朝廷奉养。所有被取缔的皇室宗亲均可得到本爵位俸给的一次性十年俸给补偿。另朝廷无偿给予人均一亩土地,房舍,农具以及数量不等的大明宝钞等补偿。”

这不是最让人吃惊的。

让人吃惊的是,这最后一道圣旨表明了为强制性执行之令。所有拥有圣旨表列的爵位的皇室宗亲无论认同与否,都要执行。不然,不但拿不到十年的俸给补偿,连带着爵位也没有了,俸给也将会就此断了不在供给。

这是自数月前,下旨废除了最低的奉国中尉和乡君的爵位后,又一次大规模的废除皇室宗亲的爵位,一下子涉及了最下面的包括男女爵位在内的四个爵位,规模之大,命令之严可见一斑。

很多人心惊胆战,惶恐不已。这是一个很明显的信号,撤藩除爵,这是要大规模的裁撤皇室宗亲的爵位。

四道圣旨,每一道都不离皇室宗亲。这在以前,前所未有。

而这又和建文朝不同,建文朝时直接裁撤亲王,而现在则是从上往下可是裁撤。下面的爵位很多,但是却人微言轻


状态提示:第136章 削爵--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