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周时期,四川地区就已经由古蜀族为中心建立了蜀国;所以,四川地区古称“蜀”。
大约在夏商时期,蜀人部落从今茂县一带迁徙至成都平原。“三代蜀王”之后,大约相当于中原西周末期,杜宇王朝建立,其间蜀国的都城迁至郫邑(今郫县),杜宇王朝采用君主世袭制,其势力基本覆盖了整个四川盆地。
大约相当于春秋早期,杜宇氏禅位于蜀相鳖灵,鳖灵建立了开明王朝,定都于广都(今双流),开明九世迁都至成都。
公元前316年,战国时期,秦国兼并了蜀国,设立了蜀郡。
北宋先在今四川盆地一带设西川路和峡西路,合称“川峡二路”,后来又把二路合并为川峡路。北宋真宗咸平年间将川峡路分为益州路(后改为成都府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四路,合称“川峡四路”,南宋时又总称“四川路”,这是“四川”一名用于行政区划代称的开始,四川由此得名。
元至元十八年(1281年)正式建置“四川等处行中书省”,简称“四川行省”,再简称为“四川省”,这是“四川”省名得名之始。从此“四川”一名沿用下来。
明随元制,四川省也称四川府,是明朝两都十三省之一。如今大明地方行政区域经过改革重新划分后变成了一都十六省,四川的地位一如往昔,甚至,因为其自有就有天府之国之称,是大明重要的产粮重地。
但是四川多山,且种族繁杂,局势复杂,历来都是极为难于治理的地方之一。元朝时为了更好的治理四川曾在四川境内设置了大大小小无数的土司,管辖地方。他们掌握着管辖之地的一切军政财大权,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已经变成地方土著,土皇帝,严重阻碍了朝廷政令的实施,但是土司经过几十数百年的发展,势力盘根错节,加上四川山川环境复杂,种族混杂,想要清缴极为不易,朝廷只能缓慢图之。
四川土司大小数百,其中以乌蒙,乌撒以及芒部等六地土司最为势大,且传承久远,实力强劲,历朝历代稳居不倒。
芒部,元朝为芒部路,属云南行省,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正月改芒部路为芒部府,治所在今云南镇雄北,境约当今云南镇雄、彝良、威信等县地。洪武十六年正月(公元1383年)改属四川布政司,洪武十七年五月(公元1384年)升为军民府,境内原有益良州、强州,元朝时均属芒部路,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废除;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六月七日,朱元璋令免芒部土司递租(皇粮尾欠)。
四川土司遂安。
虽然仍有一些小动作,因无伤大雅,朝廷也无力管控,只能听之任之。两下相安无事到如今。
然,随着朱祁钰登基为帝后的各种改制改革的实施,切实的撬动了很多人的切身利益,再一次引发了一些世代土司家族的不满。
废除卫所制,纳吏入官,收缴地方军权,限制地方财政税收大权,强制摊派迁移地方世家大族,这都是在掌控一地军政财大权的土司家族势力身上割肉,一次两次他们还能忍受,这样无休止的持续下去让人看不到尽头,就让一些人狗急跳墙了。
加上和四川相邻的贵州,云南等地首开前例的实行了地方总督制,而四川竟然没有被列入首批实施的地方,四川各大土司坐不住了,他们联名上奏朝廷,请求准许四川如同贵州,云南一般实施总督制度,并自荐了第一任总督人选。
朝廷不允,驳回了他们请求。
想要继续掌控四川的土司家族们不死心,又接连多次上奏。自去年实行总督制开始之后,几乎是每半个月一封奏折,就连过年时节也同样如此。
到了后来,政事堂被扰的没有办法,直接严令训斥了对方一通,并责令其闭门思过,不要胡思乱想。
见朝廷态度坚决,而四川如今各种革职日子愈发艰难,权利损失愈发严重。各种原因加在一起,几个实力庞大的土司一言不合之下,竟直接起兵反叛。
这其中,位于云贵川交界的芒部实力最大,加上乌蒙,乌撒,东川等盘踞云贵川地方几十上百年的土司实力又联合其周边大小二十一个土司部落,瞬间侵占了大半个四川,声势浩大。
四川有成都府、嘉定府、夔州府、重庆府、顺庆府、叙州府、镇雄府、保宁府、马湖府、龙安府等十府,短短时间内除成都府,嘉定府,夔州府和重庆府外,另外六府全部失陷。
土司在地方实力庞大,势力盘根错节,在地方上一句话比朝廷的政令都好用,随便鼓动一下,就能让治下百姓盲目轻信,对其俯首帖耳。所以,他们才能如此快速的攻占四川数个府,追随响应者不计其数。
消息传出,举国震动,朝野上下同样意外和吃惊。他们怎么也想不到,只不过是拒绝了那些想要继续把控四川地方大权的土司部落实行总督制而已,没有得逞所愿的他们竟然敢以此为借口反叛。
此次反叛是芒部首领龙涛提出来的,就因为朝廷拒绝了在四川实行总督制,并由他担任第一任四川总督,朝廷故意打压消减地方势力的权势这一点他早就体会,不然即便是朝廷不答应在四川实行总督制他也不会贸然奇兵反叛。
一切,都是朝廷逼迫的。不反抗,他们这些原本手握地方军政钱一应大全的地方土司就会被朝廷温水煮青蛙一般的逐渐削弱手中的权势,这是他们万万不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