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了一晚,次日,继续赶路。
经过黄巾之乱的打击,原本富庶的河北经常出现百里无人烟的惨烈景象。
一些大的城镇也在战火中变成废墟。
处处是荒地,家家见坟头。
这景象怎一个惨字了得。
众皆摇头叹息,但论及战后重建却又个个充满信心,乐观地认为战乱已平,多则十年,少则三五年,经济就能恢复,顶多一代人就能重回“文景之治”的巅峰时刻。
李轨只能在心里冷笑,历史上的三国若从公元260年曹丕废汉建魏起算,到公元280年司马炎灭吴一统天下为止,长达六十年之久。
若从公元184年黄巾之乱算起,则差不多乱了一百年。
众人都以为黄巾之乱的平息是个终点,其实这只是一场旷世大混乱的开始。
李轨发现自己虽然有先见之明,却也无法阻挡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
他虽然有本事用六年时间从一个不名一文的穷光蛋变成准太守,却还是太过孱弱,尤其进了洛阳城后。
真是不进京城不知道自己的官小啊。
区区一个太守在这里就是个屁。
这座大汉王朝最后的辉煌虽不及后世的帝都、魔都那么玄幻,却也雄奇瑰丽令人惊叹。满大街的朱紫贵人,让李轨这个边缘小郡来的准太守深深感到了自卑。
“特么的,住一晚居然要二十贯,太贵了吧。”
二十贯差不多是四千人民币,八个人开了四间房,一间才一千,还包两顿饭,这里是帝都,很贵吗,不贵。
“计较那点小钱作甚,等主公做了太守,还差这点钱?”
曹默招呼随从把行李往客栈里搬,又陪着李轨看了房间,一切安置妥当,便对李轨说:“天还没黑,我去打探一下。咱们明早去哪家?”
李轨道;“先去拜会郭司农。他是郭公的本家,好说话些,这也是郭公特意交代的。”
曹默道了声好咧就带着随从出门去了。
休息了一晚,次日一早李轨带着赵云、周兴去司农郭赏府上拜会,郭赏是郭勋的堂弟,二人关系一直不错,郭勋特意嘱咐李轨到洛阳后先去见郭赏,请他参谋一下,毕竟他自己离京已久,黄巾之乱后音讯不畅,朝中的一些人和事已经不太熟悉了。
郭勋对李轨说:“如今朝中对地方举荐来的官员核验极严,原因不必我说,料必你也清楚,你既然来了,就不要怕麻烦,我陪你多跑跑,总是有办法的。”
李轨大喜。
郭赏当下设宴留李轨饮宴,饮宴完毕,曹默和他的行李已经被郭赏派人接到了府里。
由此李轨就以郭赏的府邸为根据地开始了跑官之旅。
几趟下来,李轨不觉扬天一声长谈,煌煌大汉气象早已荡然无存,眼下这个朝廷完全是狐狗当道,qín_shòu执政,上上下下都烂透了。
古书上常说气数已尽,何谓气数已尽,眼下的大汉就是气数已尽。
官不像官,吏不像吏,人不像人,活脱脱的一个僵尸王朝。
这样的王朝即便没有黄巾起义的打击,早晚也要完蛋,因为它已经不配再存在。
这一日,在郭赏的筹划下李轨拜会了自己的老上级刘焉。刘焉曾任幽州刺史,现在朝中任太常,位列九卿,又是皇族亲贵,在京中很有分量。
当然,刘焉在幽州做刺史的时候,李轨还是默默无名一小卒,二人压根就没什么交集。
但这并不妨碍刘焉盛情接见李轨,因为李轨的见面礼十分丰厚,而且刘焉也看重李轨现在的身份,准渔阳太守,这可是政坛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啊,值得扶持。
刘焉听了李轨在京中的跑官经历,哈哈一笑,道:“黄巾阻隔,音讯不通,郭公对朝中人事已经很陌生啦,现如今大将军执政,要想成事需得先见大将军。有老夫薄面,见大将军不难,你且回去安心等待吧。”
李轨大喜。
拜了一圈佛,终于要见到真佛了,李轨心里却没有半点兴奋的意思,他有些麻木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