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青春校园>太平血>第六百五十六章 哑然失笑

萧云贵的担忧并没有持续多久,深夜时分后方军报再次传来,清军已经被击退,驻守河西务镇的一个步兵团,派出两个营的兵力回援,在下午时分赶到通州大营,然后原本坚守通州大营的骑兵部队得以腾出手来前往前往支援。

说实话参谋部的各级军官都捏了把汗,传来的消息是数万清军攻打南苑大营,南苑大营留守的千余名步兵能够抵挡得住么?萧云贵虽然表面镇定,但内心也是七上八下的,直到深夜消息传来之后,大家都才把心揣回了肚子里。

看完战报后,萧云贵哑然失笑,自己真是有些多虑了,清军此刻的精气神已经彻底被英法联军打掉,李鸿章和僧格林沁的敢战精锐死伤枕籍,剩下的清军除了山西的军队和京城绿营之外,就是那些所谓的京城八旗,这些尸位素餐的丘八在任何名将手中都无法雄壮起来,更何况太平军已经蜕变成为一支近代精锐军队,虽然面对十余倍的敌人,但只要有充足的弹药和坚固的工事,防守应该还是不成问题的。

联想到后世历史上义和团运动时,清军数万京城精锐部队,手持先进的武器,在围攻京城使馆区,使馆区内被围者约3000人,当中2000人为寻求保护的华人,外国男性400人,女性147人,儿童76人。保护使馆的包括409名外国水兵及陆战队员。配备三支机关枪及四门小火炮,使馆内有足够水井及粮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从当年6月开始的围攻一直持续到9月八国联军兵临城下。清军也没有攻陷京城的外国使馆区。虽然当中清军可能有种种的进攻顾虑,但他们人数众多,武器比之现在不知道先进多少倍,但还是没能攻破洋人的使馆区,足见清军的攻坚能力向来不强。

南苑大营的太平军在萧云贵的指挥下修建了完备的防御工事,武器更加先进,清军士气低落。不论山西兵也好,还是京城士卒也好。都是久疏战阵的,而且武器落后整整一个世纪,无法攻克千余人守御的大营自然在情理之中。想通此节,萧云贵暗自嘲笑自己过于担忧了。

随后转念一想。要是清军不顾一切倾巢而出,发动人海战术呢?萧云贵随即掐灭了这个念头,清军能玩人海战术吗?显然不能,听闻京城里的山西兵已经欠饷数月,到了京城后才由京城富户们捐输,补发了三个月的粮饷。京城八旗也只是保证了粮饷发一半的状态,历来清军打仗不问其他,先问粮饷在哪,有粮饷便可出战。无粮饷兵不动窝。所以清廷能动员兵勇守城,而无法动员大规模的军队出城攻击,没钱谁为你卖命?!

这个情况在清军中普遍存在。就连曾国藩的湘军也是如此,历史上湘军曾国藩就惊叹不已,太平军出队无需粮饷动员,而湘军则必须备好钱粮鼓舞士卒,否则休想能动一兵一卒,到底是为何呢?

其实萧云贵想漏了一点。那就是清廷的那位西太后,因为她是勉强同意攻打太平军大营的。正是因为她的缘故,清军没有更加坚定的攻击太平军大营,所以李鸿章和僧格林沁只是草草的收兵了事。

在解决了清军从背后捅刀子的危机之后,第二天清晨,萧云贵再次召见了额尔金和葛罗两位公使。萧云贵毫不遮掩的向两人通报了南苑大营的战况,数万清军被揍了回去,英法联军或许应该清醒的认识到目前的局势了。

听完太平军军官趾高气昂的战况介绍后,额尔金和葛罗面面相觑起来,他们其实一开始也没想过满清军队能够打到河西务或者天津来替联军解围,至少他们应该能够调动更多的太平军回援,减轻联军被包围的压力,只要太平军调动之后,包围薄弱起来,联军或许还能够突出重围去。可没想到清军如此无能,基本没让太平军的主力动窝,就连威胁都算不上。

额尔金和葛罗没有说话,他们低头在思索,最后额尔金打破了沉默:“西王阁下,双方战斗了几天,能否休战一段时间,双方冷静的考虑一下。”

萧云贵哑然失笑道:“额尔金爵士,要考虑也是等你们的军队放下武器之后。”最后萧云贵郑重的告诉他们:“你们只有一天时间考虑,是否无条件投降,否则我们一天之后将开始进攻,持续的进攻直到将霍各庄的联军全部消灭为止。”

额尔金和葛罗垂头丧气,无条件投降从来都是他们向曾经被他们奴役过的殖民地抵抗者发出的最后通牒,曾几何时英法军队会受到这样的侮辱?他们面色苍白,直到此刻他们还觉得如同身在梦境之中一般。

沉默了很长时间之后,额尔金爵士痛苦的说道:“请让我们回去与联军的各位将领们商量一下再给出答复。”萧云贵欣然同意,并派遣一队太平军骑兵护送他们回去。

回到霍各庄联军控制区内,额尔金和葛罗垂头丧气的召开了会议,会上额尔金把满清出城攻打太平军大营失败的消息说了,并且将太平军让联军无条件投降的最后通牒也说了,多数军官和将领选择了沉默,少数将领则叫嚣着宁可战死也不愿意屈辱的投降。

格兰特和蒙托邦无疑是痛苦的,作为统帅部的决策人,两个人必须商量出一个决定来,这个决定有可能令更多人丧命,也可能让更多人活下来但两人将失去军人的尊严。

该何去何从呢?没人能给他们答案,最后两人命令军官和将领们退场,只留下额尔金和葛罗两人进行商议。四人围坐在这间中式祠堂的内堂里,屋内的气氛很


状态提示:第六百五十六章 哑然失笑--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