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都市现代>一笑天下>第五章 爱读书的韩笑

他们的相逢从此开始,韩笑还不认识楚绫兰,楚绫兰已经被韩笑惊为天人。

韩笑爱读书的好习惯还是楚绫兰给带出来的。在培养韩笑爱读书的习惯中,楚绫兰借用北宋大文学家苏洵教儿子苏轼、苏辙读书的例子轻而易举地克服了这个连韩笑的爸爸韩昌试都不能攻克的难题。

苏洵、苏轼、苏辙,父子兄弟,一门翰墨,史称“文章三苏”。苏洵,字明允;苏轼,字子瞻,又宇和仲,自号东坡居士;苏辙,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此一门三父子,皆大才之士,眉州眉山人,位列“唐宋八大家”。

北宋大文学家苏洵的两个孩子苏轼和苏辙自小十分顽皮,在多次说服教育不见成效的情况下,苏洵决定改变教育方法。从此,每当孩子玩耍时,他就有意躲在角落里读书,孩子一来,便故意将书“藏”起来。苏轼和苏辙好生奇怪,以为父亲一定瞒着他们看什么好书。两人出于强烈的好奇心,趁父亲不在家时,把书“偷”出并认真地读起来,从此逐渐养成读书的习惯,切切实实感受到了读书的无穷乐趣,终成一代名家。

苏洵践行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方法,在说服无效的情况下,并没有用“棍棒”、“恐吓”之类简单强制的教育方法,而是巧妙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加以引导,终于获得成功。从苏洵教子读书故事中楚绫兰深刻认识到读书的积极意义,读书是一种自我教育,是一种间接学习。读书会使人开阔视野、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从小让孩子养成读书的好习惯,会让人受益终生。苏轼和苏辙能成为一代名家,与他们有一个好的读书习惯是密不可分的。

楚绫兰于是设计让韩笑爱上读书。

在楚绫兰加入韩家后,因为韩笑从小没有母亲的关怀,终于在少年懵懂时期有了妈妈,拥有了母爱,不会再受到同学们的嘲笑,他们之间非常亲近。仿佛前生就有关系,今生的相遇不是偶然,而是必然,是灵魂的惺惺相惜。

对于楚绫兰的话,韩笑尽量去听,做不到的尽量去做,偶尔也可以撒撒娇。楚绫兰也是如此,对韩笑疼爱异常。疼爱也不会无条件接受韩笑的无理要求,楚绫兰也是想平等和韩笑交流,所作所为都是为了韩笑好。

世间爹妈情最真,泪血溶入儿女身。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最后一句可怜天下父母心为天下人所熟知,但是整首诗鲜为人知,作者慈禧,出自《赠母亲的诗》。等楚绫兰真正当了母亲之后,才懂得了可怜天下父亲心。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不当父母,不知父母情深。即使楚绫兰没有经过十月怀胎,也懂得了养育孩子的不容易。

楚绫兰是这样做的:鉴于楚绫兰和韩笑开始时关系比较融洽,韩笑很听楚绫兰的话。楚绫兰也是把韩笑当成一个小大人、鬼机灵来平等对待,直接告诉韩笑开卷有益,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在楚绫兰的引导下,韩笑先看了童话故事,在翻书时,韩笑忽然对楚绫兰说:“小妈,开卷有益真是有道理啊!”楚绫兰很高兴,说:“是啊,以后要多看看书,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的。”“小妈,书里面夹着一块钱,我可以去买雪糕了。”

其实,书里面的钱是楚绫兰放的。这也是她引导韩笑读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小孩子对零食和钱的渴望,创造不经意的偶遇,让韩笑收获书中的黄金屋。俗语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古人对一些问题看得还是很通透的,以古观今有教育意义。以上两句名句出自的宋真宗赵恒的《励学篇》: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全诗如此。读书就是接受教育,教育是社会的一个功能,让学生掌握知识学能,以投身社会,服务人群。若想改变命运,读书是一条适合于大多数人的方法。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读书都不为过。

就这样,韩笑经常去看书,渐渐读了很多,喜欢上了读书。韩笑还不承认他读书开始是为了钱,他说是对知识的追求,这是高尚的追求。钱是顺带的,提钱多俗啊。

从开始学习记忆术开始,韩笑必须找回当初一天看十八个小时小说的猛劲。事关性命大事,容不得半点马虎。

没什么事情的话,韩笑就喜欢看书,在自己一个人的世界,没有任何纷扰,为书中的人物喜怒哀乐,故作嗔态。大体来说,韩笑每天都要看十个小时以上时间的书。大部分书是小说故事,偶尔也有名著散文美文杂谈。

韩笑已经这样看了六年。

如果韩笑把这些时间花在学习上,他的成绩可能已经是前几名,可能考上了重点高中。而不是像现在一样,需要花钱去买一个重点高中的名额。如果他能这样学习到高考,他可能会去清北等国内外顶级名校。

可惜,没有如果,韩笑还只是一个没有上高中的孩子。现在,还有着无限可能等着韩笑去书写。高中,才是人生的试金磨练场。人生不是一百米,而是马拉松,暂时的领先不代表什么,看的是持之以恒。

看了这么多书,又经历了梦境的历练,韩笑变得更成熟了。表面上15岁,韩笑的心里年龄仿佛很大了,其实还是15岁。没有一梦韶


状态提示:第五章 爱读书的韩笑--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