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湖县,因境内拥有博斯腾湖而得其名。属古焉耆国危须国地。西汉宣帝神爵二年,为汉西域都护府辖地。东汉和帝永元三年,龟兹归汉,汉复置西域都护府,班超为都护,镇于龟兹,焉耆为龟兹国地。东严明成帝咸康元年,焉耆始置郡县,博湖为其辖地。唐贞观二十二年,唐设焉耆都督府。唐玄宗开元七年,安西都护府四镇节度使汤嘉惠,请以焉耆代碎叶而务四镇。民国十年(1921年),杨增新统治新疆时,博湖地区属焉耆行政公署管辖。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盛世才实行改土归流后,博湖地区属和硕设治局辖区。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和硕县成立后,博湖地区为和硕县第三行政区。新中国建立后,博湖地区属和硕县管辖,为和硕县的第三乡。
1970年11月21日,国务院批准建立博湖县,1971年4月20日博湖县正式成立,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管辖。
土尔扈特部东归后和硕特部定居在博湖县。
博湖县最有名的就是博斯腾湖,古称“西海”,唐称“鱼海”,清代中期定名为博斯腾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吞吐湖。由纯净的天山雪水汇集而成,水质清澈洁净。水域面积为1646多平方公里,名副其实的瀚海明珠。
博斯腾湖大湖南岸,朝南方向有高度不等的沙山,流动与半固定的沙丘,还有金字塔型沙丘链与高低起伏的沙包。
关于博斯腾湖的民间传说有很多,有说:尕亚和博斯腾两位恋人的传说,也有说西海龙王娶妾等各种传说,至少有五六种版本。
流传的最多的一个版本是,传说相传很久以前,这里没有湖泊,只是一片风景优美、水草丰茂的大草原,草原上有一对年轻的恋人,小伙子名叫博斯腾,姑娘叫尕亚。他们深深地相爱着。不知何时,天上的雨神发现了美丽的尕亚,要抢她为妻。尕亚誓死不从,雨神大怒,连年滴水不降,草原大旱。勇敢的博斯腾与雨神大战九九八十一天,终于使雨神屈服,但博斯腾因过度疲劳累死了。尕亚痛不欲生,她的眼泪化为大片的湖水,最后悲伤而死。为了纪念他们,当地的牧民将湖命名为“博斯腾湖”。
在《山海经》和《西游记》中都有提到西海,但很多资料中都认为《山海经》中记载的西海为青海湖。不过经过我和老公俩人这几年在新疆地界内,无一遗漏的转悠过之后,我们一致认为,不论是《山海经》中记载的西海,还是《西游记》中描述的西海,说的都是博斯腾湖无疑。
实地现状与《山海经》中记载和《西游记》中描述相比较之后,文字记载与现场实际极为相符。
博斯腾湖在《山海经》中有记载,对于西海的描述:“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此山万物尽有。”
西海之南,流沙之滨:博斯腾湖大湖南岸附近朝南方向有高度不等的沙山及流动与半固定的沙丘,还有金字塔型沙丘链与高低起伏的沙包。
赤水之后,赤水确定是位于新疆西南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地界内的克孜勒苏河,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地处中国最西端,境内有克孜勒苏河穿境而过,“克孜勒”是红,“苏”是水,意为“红水”。克孜勒苏河是喀什噶尔河的上游支流,克孜勒苏河春汛早,时间长,上游流经第三纪红泥岩石,河水中夹杂有大量红色细泥沙,颜色呈红色,为此历史上曾称之为赤河。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跨天山南脉、昆仑山北坡交汇处的帕米尔高原东部、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有“万山之州”之称。
黑水之前,黑水经过实地验证,有两处符合《山海经》中记载和《西游记》中描述关于黑水的特征。
有一条河,拜城县的喀拉苏河,拜城县五条河流中,有一条河当地人称:喀拉苏河,喀拉:黑色的意思,苏:为水。拜城县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尤其以煤矿居多,矿石中有一种当地人称为煤精石的矿石,乌黑发亮,每年春季天山雪水融化,导致喀拉苏河河水上涨,河流中带出煤粉,在河水表面翻起煤粉。
还有一条符合黑水条件的就是沙漠中的石油。石油更符合《西游记》里对河水河的描述:层层浓浪,迭迭浑波,层层浓浪翻乌潦,迭迭浑波卷黑油。近观不照人身影,远望难寻树木形。滚滚一地墨,滔滔千里灰。水沫浮来如积炭,浪花飘起似翻煤。牛羊不饮,鸦鹊难飞。牛羊不饮嫌深黑,鸦鹊难飞怕渺弥。只是岸上芦灊知节令,滩头花草斗青奇。湖泊江河天下有,溪源泽洞世间多。人生皆有相逢处,谁见西方黑水河!
而且《西游记》描述悟空得黑水河神指点,去寻西海龙王,方知妖怪是西海龙王的外甥鼍龙。可见西海龙王与外甥住的并不远。
所以进一步确定,博斯腾湖就是在《山海经》和《西游记》中提到的西海。
我们骑行顺着西海的踪迹想去大河口西海渔村。从博湖县出发时已到黄昏,一路骑行到半路时,有分岔路,不知道走哪条路是正确的。想着反正离的都不远,错了再返回来走另一条路,就选了其中一条路。这条路马路两边全是红柳树,红柳火红色的老枝上,发着鹅黄的嫩芽,大部分老枝已经有淡淡玫红色的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