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调教太平洋>五七一 圣物毁了
同时,李秀岩大胆的下达了减速到18节的命令,然后看了看手表,拿起电话只对枪炮长说了一句话:“你有三十分钟。”

的的确确,卡夫卡率领的e舰队就在后面40海里外,而美国a舰队也已经拉近到了舰队以西50海里,如果三十分钟干不掉对方,那么就必须加速逃走。

陡然的减速中,图门江号雷达已经发来了计算好的对方角度,速度和距离的信号,配合关岛级本身的光学火控系统,舰炮已经完成了瞄准。

40分正,两艘关岛级打出了第一轮齐射。

陡然从视网膜中炸开的火团,让尼克尔森舰长目瞪口呆,他没想到在20000外,对手就居然减速开火了,直到第一轮炮弹在数十秒后落下,他才明想起阿金库尔号有着一个致命的缺陷。

没有火控和光学测距仪。

英国已经初步装备了光学测距仪和初级火控,但问题是阿金库尔号的特殊和尴尬身份,使得它被有意无意的疏忽了,所以在先要替大舰队升级的忙碌时刻,阿金库尔号直至加入e舰队出发都没有改装。

这也就意味着,阿金库尔号无法进行12000米以外的炮击,不是说舰炮射程不够,新12英寸舰炮虽然问题多多,质量也有缺陷,但射程还是可以达到21000米的,但缺乏火控和测距仪的配合,这个距离上只是浪费炮弹。

但尼克尔森舰长别无选择,他必须开火!

43分,阿金库尔号也完成了舰艏偏斜,给七座炮塔拉开了全部开火角度后,七座炮塔依次爆发出了怒吼。

舰桥内,依序开火的炮塔带来的震动而是足以让人发疯,足足27500吨的阿金库尔号被后座力撕扯的不断偏斜,如果不是航海长有足够的经验,或许第二轮炮击角度都会被挡住。

炮弹撕裂了空气,发出阵阵尖啸,呼啸着向21000米外的对手冲去,但无论是尼克尔森舰长,还是站在桅杆上的瞭望员,都无比的失望,因为这轮炮弹偏的实在是太离谱了!

但他的对手却没有这样的问题,9门380毫米舰炮的后座力不过等于14门12英寸舰炮,但关岛级的排水量却重了很多,加上减速到了18节,所以18门主炮可以获得稳定的炮击平台。

380毫米和305毫米穿甲弹根本不是一个等级,北京级在反击战中暴露出了远距离上305毫米穿甲弹命中率降低,必须拉近到16000米左右才能获得稳定弹道的弱点,但对308毫米炮弹来说,这个距离炮弹几乎不会收到风速的影响。

更重要的是,这个距离上,炮弹落下的弹药非常陡直,这就避开了最困难的水线装甲,而可以打击阿金库尔号最厚只有40毫米的水平装甲。

“轰!”

49分。

第一枚穿甲弹命中了阿金库尔号的舰艏,几乎是垂直落下的炮弹在舰艏穿出一个大洞,顿时导致舰艏进水,此时大家都还没有想到,这枚穿甲弹已经创下了最远距离炮击记录,因为当时两舰距离足足有20000米!

“没有大问题,炮弹穿过去了。”西恩举着电话对尼克尔森大喊,这让司令塔内的军官既惊讶对手穿甲弹的厉害,又暗自侥幸。

51分,在尼克尔森舰长的指挥下,阿金库尔号成功将距离迫近到了1900米,此时的14门舰炮终于有了些样子,虽然还未打中,但至少可以给在对方右舷打出吓人的水柱。

正当尼克尔森幻想着依靠这些水柱定位,可以让舰炮更准确时,两枚380毫米穿甲弹打碎了他的梦想。

第一枚击中了阿金库尔号,这枚穿甲弹直接摧毁了阿金库尔号的后桅杆,当军官们冒险冲到外面观看时,后桅杆已经倒塌下来,然后重重的砸到了后烟囱上。

而第二枚更是直接从舰艏的星期日炮塔正面穿过,不仅杀死了里面的所有人,还将沉重的炮塔掀翻压倒了星期一上面,砸断了其中的一根炮管。

虽然失去了三门主炮,但至关重要的烟囱没有问题,让大家再次动了口气,可紧接着下一轮炮弹却彻底断送了阿金库尔号继续机动的可能。

观测手报告,这枚应该是瞄准了倒塌后冒出硝烟的后桅杆位置的穿甲弹,几乎以垂直角度扎进了桅杆底部,并且顺着这里一直深入到了动力舱内,将唯一一台完好的往复式蒸汽机砸烂。

阿金库尔号瞬间就驶去了航行能力!

得到了报告后,尼克尔森舰长已经脸色变土,很简单,没有了动力的战列舰只是个靶子而已,连继续拉近距离都没办法做到。

奢华的内部装饰已经在剧烈的震动和爆炸下全部碎裂,大火顺着甲板开始蔓延,弥漫的硝烟让海面上一片模糊,此时即便是在顽强的水兵也无法在坚持,没有人愿意待在一艘无法航行的铁棺材里。

连续不断的爆炸和火焰,让尼克尔森舰长知道自己不可能完成任务,同时被两枚炮弹击中说明对方已经完成了瞄准定位,后面肯定会有更多源源不断地炮弹落下,所以他做出了一个极为重要的决定,可以说正是这个决定,挽救了大量阿金库尔号水兵的生命。

弃舰!

无论何时何地,弃舰对舰长们来说都是耻辱,就连尼克尔森下达了命令后,也是低下头阴沉脸半响没有说话。

但没有人责备他,因为他的命令太及时了!

4点55分,当第一批水兵已经放下救生艇离开时,阿金库尔号再次被连续命中了四枚炮弹,已经成了一团火海,当尼克尔森舰长登上救生船时,致命的一击终于完成。

状态提示:五七一 圣物毁了--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