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桑头也不知道事情会变成这样。
当年他从敦煌那处逃出来之后,简直是穷困潦倒,加上总是有不怀好意的人想要逼问他敦煌那笔宝藏的下落,最后他只好去投奔了一个昔日的熟人,一群白马羌建起的马贼组织,沙风盗。
他当年是天台军的斥候首领,到了沙风盗之后,用昔年训练天台军的方法训练他们,很快就得到了重用,他一直想要为首领复仇,无奈却撼动不了魏国的根本,只能疯狂的掠夺这条商路上的魏国商队。
他充当向导为诱饵,将商队引向埋伏的地点,极少失手。会雇佣外面向导的商队一向是很少来往这条商道的,出了事也很正常,他的向导诱饵越做越好,直到沙风盗收到了孟王后的委托,从魏*中带出沮渠菩提,老桑头才明白原来这支马贼一直被没北凉剿灭,是因为他们的靠山是那位白马羌的孟王后。
几乎是很快的,老桑头就知道自己报仇的机会来了。他对北凉并无好感,对魏国更是满腔恨意,孟王后想要把菩提弄走,那一定会得罪魏国人,说不得魏国和北凉从此就要打起来,两国相争,势必会消耗掉魏国的国力,给南边的刘宋可乘之机。
老桑头性格沉稳,又智计多端,沙风盗的首领很倚仗他,而且隐隐向他透露了这一票做完后他就要收手跟着孟王后的意思,所以这些兄弟们以后肯定是要散掉的,他必须要把自己洗白。
于是完全针对这只魏国人的计划就这么展开了。无论是绿洲外的伏击也好,还是把沙风盗里最穷凶极恶杀人如麻的那一部分刺头处理掉也好,都是老桑头和沙风盗首领的计划,为的就是取得魏国人的信任,加入到魏国使团的队伍里去。
孟王后早打听过这支队伍里的卢水胡人就是天台军,老桑头又是他们的熟人,得到卢水胡人的信任也容易。
孟王后这个人向来只注重大局,对细节并不苛刻,沙风盗首领保证他们能把沮渠菩提偷出来,她就动用了所有的人力物力去支持沙风盗。
这处“风城”并不算秘密,来往这条商路的向导有许多都知道“风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遭遇大风的事情。
风城周边的环境非常奇怪,西边有鸣沙,南边有沙山,北面是死地,所有的沙子到了这里像是打了个旋一样,经常从此处呼啸而过的沙暴更是让人胆战心惊。
当它温和的时候,它是最安全的休息地。
高大的岩沙遮挡着沙漠中酷热的太阳,平整的沙地适宜于安营扎寨,没有毒蛇和其他有毒的动物在这里久留,因为几乎找不到什么吃的。
即使刮起了风,只要躲避在砂岩和骆驼之后,很快的沙暴也会过去,等沙暴过去,沙子会自然倾泻而下,只要登上几天,埋藏在沙子里的东西会自己露出来。
沙风盗之所以用这里做一处巢穴,便是看中这里天然而奇妙的地理特性,来掩盖其他人的追捕。
更可爱的是,这种风暴不是无迹可寻的,一旦周边连续出现好几天没有风的情况,那么离大风来的时候也不远了。这个周期一般是在二十天到二十二天之间,老桑头掐的很准,只要等菩提离开,风沙就会卷起,至少一天之内魏国人无法追寻到沮渠菩提的位置,也无法离开风城。
而一天的时间,足够孟王后那位狂热的追随者把沮渠菩提带到更远的地方去了。
但老桑头没想到这一次的风暴大到这种地步。
老桑头早年也曾受过孟王后的恩惠,只是孟王后自己不知道。当年敦煌内乱,所有人都差点渴死,是随军的孟王后下令挖掉上游蓄水的大堤,让山上蓄着的水源流向下游,解了敦煌的燃眉之急。
虽然那一战杀死敦煌里叛军无数,但对于敦煌城中对政权完全不感兴趣的这些人来说,他们没有被困在城里渴死,而是度过了最难捱的那段时间,孟王后的恩德足以立上一个长生牌位了。
老桑头会帮助孟王后送走菩提,一方面是想给魏国添点麻烦,最好能让北凉和魏国打起来,一方面也是记得那次人情,他并不擅长战斗,做这种事倒是合适,由他亲自布局、亲自调度,自然是成功率最高的。
风城曾经数次被掩埋的故事老桑头也听不少人说过,但他只当做老年人吓唬孝不让孝到处乱跑的故事而已。沙风盗盘踞风城有两年了,从来没有哪次的大风刮到能把风城掩埋,连小腿肚都埋不了。
风把老鼠和其他动物们卷成一团的时候,老桑头突然就想起了那些老人们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里,铺天盖地的沙暴迎面而来时,天地之间总会产生无数的异象,有时候是下红雨,有时候是蝙蝠成群……
如今他知道了,不是下红雨,而是蛇虫鼠蚁从天上落下来的样子从远处看起来像是下雨,而蝙蝠也都是些沙漠鼠罢了。
可惜他知道的太晚了,而他也确实是自私凉薄的性子,首先选择的是救下自己的族人。
让所有的卢水胡人都进了骆驼圈子后,老桑头偷偷牵走了两匹骆驼,趴到两匹骆驼的身下躲过了一劫,待所有人惊魂未定地从沙子里爬出来时,他早已经骑着骆驼离开了这里。
离开的老桑头心中没有一丝后悔,只有对这种“天意”的恐惧。
他相信不是自己的布局哪里出了什么问题,而是老天要借由他的手达到这样的效果,要将这些魏国人全部埋在这里。
他突然想到了北凉王室背后神秘莫测的那些僧人们,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