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网络游戏>纳米时代的战争>第三十四章 华夏文明

他们三人在大坟口人和良渚文化洞穴博物馆内转悠了有好几个时辰,其中又有了许多新的发现。总结为以下几点:

1摩西选择研究华夏历史是有很深的考虑的,华夏历史一脉相承,阶段明显,呈现出明显的阶段特点,工具的发明创造是一步步延伸的。

2图画和甲骨文的资料很多,包括也大量的实物,有器物、遗迹、遗址等。

3世界四大文明,是指巴比伦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文明和华夏文明。当人们蓦然回首,发现四大文明剩下中国的华夏文明,依然在传承着文化精髓,而其它三大文明却被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

神学评价华夏文明有神的护佑,历史学家认为中华文明是以汉文化为主体的,汉文化的基础是农耕经济,农耕经济要求和平稳定。相比较其它文明,它是温和的柔性文化,外来文化的冲击它可以包容并吸收,而不是破碎。而中国相对封闭的地形和足够强大的自保能力使得中华文明没有中断,完整地被传承了下来。22世纪科幻小说家则认为,华夏文明的祖先来自于外太空,他赋予华夏文化强大的生命力。

李真俊走过一个个有着珍贵历史价值的壁画和古迹,脑袋在不断寻思,他希望能将所有的线索串联起来,得出一个结论,但苦于没有发现文字资料进行他猜测的支持,一路都不敢对百变女郎说出自己的判断。毕竟华夏早期的文字以符号和甲骨文为主,他们能依稀猜测出大概的意思,但残留的文字图案却是残缺不全,顶多也就几十个符号,不具有连贯性,只能表明那个阶段发生的事情,不是他们想找的东西。

(注:史学界普遍认同中国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距今3600多年,而平湖庄桥坟遗址考古成果表明,大约在距今5000年前,良渚先民就开始使用文字。这些刻画符号将中国的文字史向前推了1000多年。刻画符号相对于甲骨文更加简洁,笔画不超过五笔,却初具系统文字的要求。)

在博物馆的尽头,他们三人在拐角的一处墙壁找到了他们想要的东西,文字符号依旧是拓印上去的,和之前的残破的符号文字相似,年代也接近,最完整无缺,铺满了一整面大墙壁上,一眼估计至少有几千个字,而字体文字发着微微的金光,显然放了些类似闪光粉之类的涂料方便来者阅读,来看最多的人应该是摩西,这不是李真俊的猜测,而是文字的最下层,有一段醒目的中文:“过去属于神明,未来属于自己。---摩西。”

“这个摩西,是那个摩西么?”古妮薇尔也看见了最底下的文字,声音激动地都有些颤栗了,那人可是传说中最恐怖的存在,她从小各种媒介都形容他是世界上最恐怖的人,没有之一。其邪恶和狡诈堪比童话故事中的狼外婆。

尽管符号文字来源于至少4500年前,但它依旧是象形文字的范畴,仔细辨析,还是能知道其中大概的意思,三人同时贪婪的阅读其中的含义,百变女郎要更为谨慎,一般阅读一边在牛皮地图上翻译。

翻译稿如下:

我是一颗来自太空中的种子,乘着飞行器在浩瀚的宇宙中旅行,旅行的目的地是未知的,飞行器导航系统选择在哪颗合适的行星停留,哪里就是我的归宿。

运气似乎出气的好,一颗湛蓝的星球出现在眼帘,蓝色和白色交织的景象画面是我最喜欢的,蓝色代表有孕育生命的水源,白色的云层表示这座星球有抗辐射的纱衣,是调节生态机能的卫士。

飞行器降临、高温中燃烧、弹射出生存舱、投入大海的怀抱、水哗啦啦的作响,代表着种子萌芽阶段启动程序开始。

长期的星际旅行需要将能源消耗将至最小,为了安全落在一个合适的星球,我们需要将形态微缩的比一颗尘埃还要小,这样生命的存活的几率也就更大,当然,种子不止我一个。有数不清的种子保存在生存舱之中,在漫长的宇宙旅程中,种子间也在竞争,在不断会生存奋斗,精神力不断强化,而真正落在这颗水星的时候,存活下来的只有我一个,作为种子,一颗也就够了。

进化的成长过程不算漫长,我从天际而来,在海水中生长,缓步走向陆地,我行的很缓慢,周边的生物由浮萍进化为长约几丈的大鱼,在我眼里只是沧海一粟。

海洋之中许多大型海洋生物选择同我一般从海洋逃离到大陆,它们在痛苦的进化中得道成长,很好的开始,海水的温度和氧气的供给已经不足以提供它们愈发庞大的身躯,改变不了环境的生物,唯有改变自己,假如连自身都不愿意改变,唯有灭绝这一条路。

他们很怕我,有着很好的直觉,我的肩膀与山齐高,皮肤犹如太阳般刺眼照耀,生物懂得惧怕,才会懂的生存,我庆幸这座水球中的生物是有着起码的本能反应。

但本能离智慧还有很远的距离。

生物大致在我们星球分作二种,一种是习惯沉迷于大海,他们是对生命本源的眷恋。一种是习惯仰望星空,这是他们对外面世界的好奇和遐想。一心想突破囚笼的生物,他们有的不是勇气,是智慧。纵观生物的进化,凡是想了解星空的生物,都会在漫长进化的历程中,了解自身,探寻万物的规则,最终从一个星球飞向第二星球,从一个宇宙到达另一个宇宙,从一种生命形态进化到另一种生命形态。而一切种种都从仰望星空开始。

大陆之上有一种双腿直立的生物引


状态提示:第三十四章 华夏文明--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