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的时候,林小铁在湖边跑步训练,竟然又有了意外的收获:在草地中又发现几棵玉米,虽然棒子(玉米棒子,就是玉米的果实)都不大,但毕竟是又增加了谷物种子的储备;在下游的溪边和蒲苇丛中发现几株水稻,稻穗有些稀疏,干瘪的稻粒居多,但还是有一部分饱满的种子;在蒲苇从中发现了几株高粱,高粱杆竟然是甜的,想必是“甜杆”(类似于高粱似的甘蔗,东北农村叫做甜杆);在溪边还发现了几棵水芹,与水草混在一起,虽然深秋已至,依旧葱绿如常。
林小铁猜想应该是鸟儿带进来的种子落在这片区域,加上之前找到的玉米、水稻、黄瓜和西红柿、辣椒,已经找到这么多粮食和蔬菜种子了,年可以开垦一块很大的种植园了!
现在发现的水稻和玉米、高粱还不足以支撑林小铁做一顿粮食饭。即使够了,林小铁也不会做,他要保留这些来之不易的种子。
第二天,林小铁开始继续探索湖边和草地、灌木丛。刚来到这里的时候,才要入秋,百草万木欣欣向荣,很难发现农作物的影子。如今则是秋高气爽、百草枯黄,所以之前掩盖在杂草中的粮食都逐渐显现出来。林小铁先后发现了几穗水稻、几株大豆、几株红豆、几棵玉米,还在草地中发现已经开花结子的油麦菜、一棵已经成熟的豆角秧,结了六个豆角,还有两个已经变成黄色的圆形老窝瓜和一棵长得细细的向日葵,结了一个如拳头大小的向日葵头,剥下来有二十几颗饱满的种子。
在林子外面的空地上,林小铁铲平了一块空地,用几块石头将剩下的降落伞伞布铺平在地上,然后用石头压住,将来之不易的种子全都小心地剥好、晾晒干,最后分别用矿泉水瓶、竹筒及带来的纸包好保存起来。这些是他今后的希望。
在晾晒种子的空档,又去挖了一爬犁莲藕。现在气温一天比一天低,湖水愈加冰冷刺骨,早晨起床的时候发现小溪及湖边已经有了薄薄的一层冰。每一次下水前林小铁都要做很长时间的思想斗争,最终都是以寒冬漫漫、缺乏食物为缘由激励自己下水挖藕。这几天他几乎不去采冬笋了,毕竟挖冬笋不用忍受那样的严寒,还是趁湖面封冻之前先挖藕要紧。
经过这几天的奋斗,储藏室中的莲藕和冬笋已经占据了将近一半的空间,再加上苹果和山梨,已经有三分之二的空间被填满。只是肉食还显得稀缺,只有两只鹿的鹿肉和几只野鸡,不过林小铁一点都不担心,外面还有三只狍子,山里的野鸡也多得很,再加上鱼池里那么多一尺多长的大青鱼和鲶鱼,渡过这个冬天所需食物应该足够了。实在不行,就将两头小熊放生出去自己觅食。
为了真正能够饲养起狍子、梅花鹿等食草动物,林小铁开始利用空闲时间割草,这同时也是在为明年的开荒做准备。他要趁草籽没完全成熟或者没有完全掉落在地上之前,将刚刚青黄的草割下来、晾晒干,储存起来冬天喂狍子用。
选了湖边靠近营地的一片地,用砍刀平着剡(农村土话,就是快速割草),然后用一根三叉的红柳树枝做成的简易叉子将草收集到一起,晾晒到靠近畜栏的湖边草地。这小半天的时间,竟然也割了二三百平米。
在割草期间林小铁也有意外收获。先是连续发现了两棵距离不到五米远的花生,每一棵花生秧下都刨出来七八个饱满的花生果实。然后发现了一株大豆,有五六个豆荚,剥开后得到了二十三颗大豆。后来又在草窠中发现了一堆“小根蒜”,大一些的直径有一角钱硬币那样大,小的像玉米粒一样大。这小根蒜也叫山蒜、苦蒜、小么蒜,茎可供药用,为健胃理肠药,有理气、宽胸、散结、袪痰之效,并可治痢疾、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炎等,外用治火伤,东北通称“小根菜”,也作蔬菜食用。发现这小根蒜,林小铁的调料清单中又多了一种。
其实还有一种,林小铁还没来得及去采摘,那就是山花椒。
在峡谷的另一侧安营时,林小铁曾在灌木丛中发现了一种带刺的灌木,当时并未发现是花椒。在临出发前,由于被这刺划破了手,所以就仔细看了一下,才发现结满了褐绿相间的花椒粒。由于急着回家,所以也没有采集。现在一切都基本安顿好,猎豹也一时不敢过来,这几天就可以抽空去采集一些回来。
当天晚上林小铁以一道特色烧烤作为晚餐,就是他在割草时在草窠里捉的蚂蚱。
由于气温低,蚂蚱已经接近生命的终点,所以林小铁没费什么事,就捉到了一大堆,用猫耳草串起来。这些蚂蚱都非常肥大,以稻蝗、“扁带勾子”为主,稻蝗有大拇指般大小,“扁带勾子”有中指般大小。
蚂蚱又名蝗虫,它不仅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钙磷铁锌锰等元素,还是治病良药,能治疗破伤风、小儿惊风、发热平喘等,集食用、药用、滋补于一身,而且许多大型饲料厂家都需蚂蚱干品磨粉做动物饲料添加剂。据统计,全世界有超过12000种蚂蚱。雌雄异体,自然交配,卵生,自然条件下1年繁殖2代,即夏蝗和秋蝗。
其实林小铁还不知道的是,蚂蚱含丰富的甲壳素,营养专家研究认为:甲壳素被誉为继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之后的人体第六大生命要素,甲壳素可升高体液的ph值,改善体内酸性环境,可清除人体自由基,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