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黄金时代之大宋王朝>第一百一十二章 经书的由来
p>到了太宗会同元年,取得了燕云十六州(今河北、山西北部),这一带地方原来佛教盛行,更促进了辽代佛教的发展,而王朝利用佛教的政策亦益见显著。其后诸帝,都对佛教特加保护,在圣宗、兴宗、道宗三朝中间,辽代佛教遂臻于极盛。

道宗皇帝尤为信仰,他在于内廷设坛授戒,开讲习律学之风。又以国家的力量搜集、整理佛典,督励学僧加以注解,刻行流通。他完成了契丹藏及房山石经的《涅盘》、《华严》、《般若》、《宝积》四大部及其他重要经典的刻事,佛教史上最著名的版刻大藏经就是在他的主持下完成的,后来传入扶桑,后流入中原。

道宗皇帝就是耶律洪基,本人精通梵文,对佛教华严学有造诣,尤精《释摩诃衍论》他常召名僧到宫廷说法,优遇他们,位以高官。当时僧人中正拜三公三司兼政事的达二十人,大大提高了佛教在社会上的地位。

佛教经过几代辽帝的兴盛,俨然已成为辽国的国教,是有西域胡僧巴纳铁掬偕密宗大乘教义来辽,在上京弘法四十三天,信徒过万,遂受到辽帝接见被授予国师尊衔,并且长期挂单上京开龙寺。

但巴纳铁掬此人很不简单,活动能力极强,短短几年时间就与辽国总是之内的王公贵戚打的火热,渐渐有左右朝政的能力了,而对于此天祚帝耶律延禧却视而不见,而是受到兰陵王萧奉先的鼓吹,让巴纳铁掬在辽国全境弘法,到处搜刮庙产修建佛塔,为此一项朝廷每年耗银无数,各地州府怨声载道,最后也被转嫁到了普通百姓身上,搞得民不聊生。

开龙寺内建有国师的行宫,如今国师跟随大辽朝廷避祸西京,这里反而没有人常住了,金兵攻占上京以后,并未骚扰僧产寺庙,开龙寺主持圆通悟理鲜演大师为此称善,组织僧众救护兵祸伤者。

济明来到开龙寺求见鲜演大师,得知从佛印大师那里失去的三部经书果然就在开龙寺,而这三部经书就是巴纳铁掬交给鲜演的,这件事颇为蹊跷,为什么佛印保管经书怎么会出现在巴纳铁掬的手里?而巴纳铁掬根本没有去过宋国。

济明求经不得,鲜演声称经书本来就是辽国至宝,并不是宋国所有,并向他展示经书之内的契丹文字,济明这次知道事情的原委,他在开龙寺一直逗留,与鲜演一起精研佛法,鲜艳对他大为佩服,遂将三部经书的梵文原本拿出交予济明,让他尽力翻译为汉文,也算了却济明的一番心愿。

济明于是一直在开龙寺译经,直到萧明出现,萧明知道为什么经书会出现在巴纳铁掬手里,明教的多宝观庞万春一直以来都是与巴纳铁掬有来往,经书肯定是庞万春盗出,并交到了巴纳铁掬的手里的。

“大师是否已经将经书的事情就这样彻底解决了哪?”萧明问道。

“也算了了一番心愿吧,经书毕竟是死的,佛法无边又岂能痴迷与经书典籍,所谓天下无有不是净土,修道之人心怀慈悲之心,秉持佛法普度众生才是根本”济明蔚然而道。

萧明问道:“大师是否见过一个叫庞万春的汉人随着巴纳铁掬出现过?”

济明皱眉回想了一下道:“我到开龙寺后,还一直未见过这个大辽国师,鲜演大师也不干涉我的自由,除了国师的行宫之外,其他各处都不对我禁行。”

萧明心里仍然有很多疑惑,为什么鲜演大师会对济明的存在和巴纳铁掬的事情忌讳莫深,不愿提及,这里面难道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吗?

看来国师的行宫之内肯定藏有更深层次的问题,萧明决定先回去,他了解到济明的翻译工作已经快要结束了,他不但翻译了《大佛顶陀罗尼经》、《大随求陀罗尼经》、《大摧碎陀罗尼经》这三卷经书,同时还翻译了另外两部经书。

这对他的梵文绝对是一个考验,好在这方面他可以和鲜演大师一同交流,他同时还翻译了《妙吉祥平等瑜伽秘密观身成佛仪轨》一卷,《如意轮莲华心观门仪》一卷,同时卷抄了《准提咒》、《六字大明咒》、《八大菩萨曼陀罗经》等经卷。

这些经卷本身都是佛教密宗的经典,而密宗除了跟宝相宗和华严宗有联系之外,跟中土的佛教流派其实没有很多关系,济明大师从净土宗的传承发展来讲,自此之后他就是中土密宗的第一人了。

……萧明回到住所之后,还在想着这件事情,丁建鹏所托之事,算是有一个交代了,这个可以通过飞鸢转告给他,但巴纳铁掬与庞万春的事情却没有解决,不过现在自己大权在握,手有重兵,看来想办这些事情也不算太难。

果然,在第三天的时候,萧明接到天祚帝的旨意,他要在辽河平原上游举行春倷钵盛会,本来辽国在每年的四季都会举行倷钵大会,最终名的要数秋倷钵盛会了,通过秋闱打猎,辽帝在皮室大帐接见各属国的来使,处理国家大事,祭祀祖先和举办法会,但今年的冬倷钵大会天祚帝借口雪地运输的爬犁损坏而取消了。

而如今,金国兵败,完颜阿骨打身死,上京也被克复,好事不断,天祚帝心情很好,决定举办春倷钵大会,同时还要大搞祭祀仪式,和盛大的法会,上京各大寺院的高僧都需要参加,那么鲜演大师也肯定要去,不日旨意就会传达到。

鲜演一走,整个开龙寺萧明自认为就可以为所欲为了,机会既然来了,那么国师行宫内的秘密自然不会放过,他和巴纳铁掬注定


状态提示:第一百一十二章 经书的由来--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