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大汉帝国风云录>第二卷 乱世豪雄篇 第十章 问鼎中原 第十九节
并不知道不一样在什么地方。这场盛大的迎亲大礼,或许能告诉那些无知的人们一个清晰而明确的答案。”

傅干匆忙来报,江东孙贲和朱治两位大人求见。

“大将军,你曾向我承诺,说一定会出兵徐州解救江东,这话是真是假?”孙贲脸显怒色,十分不客气地质问道。

“怎么?你怀疑我不去救助江东?”李弘一边伸手请两人坐下,一边笑着问道。

“大将军,我知道你一向信守承诺,但这次……”朱治重伤初愈,身体消瘦了很多,说话也没什么力气,他迟疑了片刻,鼓足勇气问道,“我在城中听说大将军马上要为自己的一位手下迎娶曹操的女儿,是真的吗?”

“确有其事。”李弘神态从容,微微笑道,“我这位手下叫祭锋,是长水营的校尉。他父亲就是乌丸渠帅恒祭,当年曾和我一起戍守北疆,征战西凉,远伐大漠,功勋卓著,后来阵亡于落日原。这个孩子聪明好学,作战勇猛,是本朝年轻武将中的佼佼者,我一直视为己出。”

孙贲和朱治的脸色愈发难看。李弘稍显惊讶,“怎么?君理兄和伯阳对此有异议?”

孙贲愤而不语。朱治叹了一口气,“大将军,既然你和曹操联姻议和,你还怎么救助江东?”

“我为什么不能救助江东?”李弘奇怪地问道,“曹操归顺了朝廷,江东也归顺了朝廷,你们都是朝廷派驻各地的一方大吏,都要遵从朝廷的旨意。朝廷命令你们双方握手言和,你们就要停止攻伐,这难道还不能救助你们江东于危难之中?”

孙贲嗤之以鼻,“大将军,说两句有用的话吧。如果大将军不愿意帮我们,那我们就立即离开河北,和曹操决一死战。”

朱治轻轻推了孙贲一下,示意他不要激怒李弘。

“大将军,江东是否拒绝了招抚?”

“和拒绝差不多。”李弘点了点头,“朝廷提出的三个招抚条件,孙权和周瑜一个也没有答应。”

“孙权?周瑜?”孙贲和朱治心神俱震,“伯符他……死了?”

“死了。”李弘把陈好说的话大致说了一下,“江东的形势现在非常危急,但孙权和周瑜似乎忘记了忠诚是什么东西。他们爱惜自己的妻儿更甚于爱惜大汉。”

孙贲和朱治悲伤不已,坐在那里半天没有说话。

“大将军,刚才你说仲谋(孙权)把自己的妹妹尚香嫁给了陈好大人。”朱治忽然想到什么,“大将军,也就是说,江东和河北也有联姻关系。”

“我可以承认这是河北和江东的联姻,但是,他们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举行迎亲大礼。”李弘淡淡地说道,“曹操不知道江东也有归顺朝廷的意思,他匆匆把女儿送来完婚,显然是为了即刻攻打江东。你们的时间不多了。”

朱治蓦然醒悟。河北的目标是洛阳,李弘显然无意攻打徐州,所以他想利用和双方的联姻议和的机会,既阻止曹操打江东,又利用江东牵制曹操,从而在后顾无忧的情况下,倾尽全力打洛阳。

“祭锋大人的迎亲大礼何时举行?”

“我们可以延迟几天。”李弘说道,“如果你们现在送信回去,让孙权、周瑜立即派出送亲队伍赶到定陶来,我可以把这场迎亲大礼放在同一天举行。”

“同一天?”朱治惊喜地说道,“大将军,那就这么说定了,我立即书告江东。”

送走了孙贲和朱治,李弘返回大帐,命令傅干、赵行立即拟写奏章。

陈好南下江东的目的已经达到,我们可以确定江东孙策已死,江东正面临很大危机。不过,孙权和周瑜这两个叛逆,即使在这种危急情况下,也依然没有归顺朝廷之意。因此我们可以断定,将来江东必定会成为朝廷平定天下的巨大障碍,朝廷应该未雨绸缪,及早组建和训练大汉水师,为大军将来收复江东早做准备。

陈好与江东孙家联姻一事,给朝廷轻松解决徐州和江东之事带来了契机。曹操看到我们同时和江东孙家联姻议和,无论如何也不敢贸然攻打江东了,如此则江东之危自解。而我则利用徐州和江东互相牵制无法动弹的机会,迅速从威胁徐州的军队中征调一半兵力赶到颖川战场,把本该在河南战场上的牵制攻击,转化为颖川战场上的强力攻击。从而利用短短的牵制攻击时间完成对颖川的攻占,切断袁绍和豫州、荆州之间的联系,包围洛阳,把袁绍大军全部吸引到京畿八关以内,给攻打关中的大军击败韩遂争取足够的时间和取得兵力上的绝对优势。一旦关中、关西、颖川被我们先后拿下,大军攻克洛阳的时间将大大缩短。

“大将军,我们打颖川?”傅干担忧地问道,“青、兖两州还未稳定,现在拿不出粮食,而朝廷给我们的粮食也只有一个月的用量,我们能打下颖川吗?”

“就地解决,颖川肯定有粮食。”

“大将军,现在荆州刘表的大军已经打进了江东,如果曹操不顾一切,全力猛攻江东,那江东岂不危在旦夕?”赵行也吃惊地问道。

“派人联系袁耀和刘晔,让他们立即掉头佯攻九江,让曹操腹背受敌。”李弘笑道,“袁耀该回来了。如果我估计不错的话,曹操极有可能先打袁耀,后打江东。曹操是什么人?他会在打江东的时候,把袁耀这个仇人放在身后?想想袁术当年是怎么打他的?前车之鉴,他岂敢忘却?”

“佯攻九江?”赵行迟疑道,“难道大将军想


状态提示:第二卷 乱世豪雄篇 第十章 问鼎中原 第十九节--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