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都市现代>脸红心跳>第38章

中华武术可谓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一门学问,包罗万象,深不可测。一个人纵是穷毕生精力,也不可能窥测得它的全貌。

简而言之,武术分内外两家。外家以少林为主;内家以武当为大。中国共有一百三十多个门派,但大多都是少林派的分枝。天下功夫出少林,也不是空穴来风,更不是无中生有。武当派的创始人张三丰年轻时就是少林寺的弟子。后来因误会而另立山门,开创了内家拳一派。像清朝中后期横空出世的太极、形意、八卦与先前的少林拳合称为中国的四大名拳。太极脱胎于武当,据说为张三丰所创;形意拳和心意拳是一家的拳种,是明末清初的姬际可从岳飞的岳武穆拳谱里领悟出的一门武学;八卦掌由董海川创立;少林拳以达摩为开山鼻祖。

一个拳种刚创立时,是非常简单、简洁、明快、实用的。比如八卦掌刚创立时只有单双换掌,但经过董海川的诸多成名弟子发扬光大后,最后增加到八八六十四掌,也分出了好几个流派。形意拳刚创立时也只有五行拳,但经过逐步完善,增加了技击十二形和诸多兵器。太极拳由陈氏发扬光大后,先后又有了杨式、武式、李式、吴式、郝式、孙式等新的派别。大成拳是在形意拳的基础上吸收诸多门派和西洋拳击的优点创立起来的。刚创立时只有站桩、试力、走步、发力、发声、推手、实作七样功夫,称为七妙法门。主要是养生和技击两部分。通过不断发展,又增加了养生动功和兵器,使它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任何一个拳种,都是由简入繁的过程。这一是说明后来者把自己多年的练功心得体会和感悟融入到了原来的功法里面,补充了原创的不足之处。二是说明这种拳很有生命力,实用性大,练习的人多,那些出类拔萃者把自己的研创都充实到这个拳种之中,才会使得这种拳越来越丰满完美。

但这样做不好的一面也逐渐暴露无遗,就是那些照本宣科靠拳谱练习功夫的人很难找准练拳的最佳途径。眼花缭乱、种类繁多的功法介绍,最容易把人引向歧途。正所谓乱花迷眼,乱功误人。哪一种功法都很高级,一个比一个看着更能通往功成名就的殿堂。哪种功法都想涉猎一下,又都是浅尝辄止,没练出名堂来又换了另一种功法。如此一来,反而很难登堂入室,有可能会一无是处,一无所成。用了心血和时间及精力不少,收获反而寥寥。不如选好一个拳种,就练那一招两式,专一并持之以恒地坚持练下去,反而能见大成效。

要想练出真功夫,非得拜明师不可。明师不一定是名师。关键是你拜的老师得明拳里,明是非,明良莠,会去糟存精,只教你真正的实用东西,指好明路,让你心无旁骛地专心致志练习,才能使你真正走上功夫大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明师就起那一句话的关键作用。

功夫练好了就会达到一定的境界,最高级的状态就是万法归宗境界,也是万法归一状态。“一“是这个世界上最简单、最容易、但也是最重要的一划。缺了它,就如大楼没有根基,建得再高,终是危楼一座,废物一堆。“一“也是由极多浓缩成精华的结果;“一“是物质万物的起始,百态的开端,世界的原始。古人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说的就是任何实质性事物的发展必须要从“一“开始起步,然后才有整个物质世界。

“道“还在“一“的前面,岂不是说先有“道“才有“一“这个概念?但你要知道,所谓的“道“是个虚无缥缈的东西,它不是一种物质,而只是一种状态,毋宁说是一个概念。也就是一个啥也不是啥也没有的东西。我说这,你老人家可能会听得云里雾里,搞不懂我说的是什么东西,你还是不能理解“道“的本质问题。关键是这里面牵扯到了哲学上一些问题,矛盾统一呀,唯物唯心辩证论什么的,这些虚无晦涩的东西最容易引起人们的茫然,所以人们才不好理解“道”的本质问题。

“道“就是混混沌沌、茫茫苍苍、无边无际、模模糊糊、莽荒一团的一种状态,它包罗万象,无所不容。世间万物包括宇宙都在“道“的范畴之内,没有什么东西和物质能超出它的范围而另行存在。

“道“处于一无所有和无所不有的状态中,比任何的物质都原始,比什么都简单,但却又比任何物质复杂得多。矛盾吧?

世界在“道“的范畴下,通过多种因素的反复相互交织、糅合、反应,就会生出不同的物质出来,也就是无中生有出一些物质来。

我再对你通俗地说一下。比如宇宙刚开始就是一个混沌一片未知未名的模糊状态物质,还是一锅大杂烩。杂烩菜你懂得的,谁都吃过,就是好多种蔬菜掺乎在一起,在大锅里炖的菜。宇宙这时正处在这样的状态,这就是“道“的境界。听好了,“道”这个概念出来了。

假使有一天,突然发生了点事故,炖杂烩菜的锅突然有了一个大窟窿,一锅菜迸射得遍地都是,这锅菜就没了。

宇宙也是这个道理,也是被一个突然未知的原因冲击,也四分五裂了,它里面的很多东西也是遍地开花。于是,宇宙就不是原来的宇宙了。就似杂烩菜流了一地没法吃了,一个道理。

但物质不灭的原理在什么时候都适用。杂烩菜流了一地,只是没法吃了而已,但它还是叫做杂烩菜。就似宇宙爆炸了,


状态提示:第38章--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