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都市现代>脸红心跳>第6章

程戬从宫大伯家出来,来到运销处大门口,就在门南侧的道路两旁看宣传栏上面报纸的内容。

运销处已成立十几年,岁月的沉淀,使这里的环境也变得清幽雅静起来。进门是一条宽宽的道路连贯南北,路两旁粗壮的白桦树已是浓荫繁茂,虬枝突兀,遮蔽得下面清凉、舒适无比。树荫下也有没事的老头或下棋或聚众聊天,甚显清闲。

程戬的爸爸是串集头或定期到某个油田单位去修鞋的。运销处也是他经常光顾的一个地方。离沙滩村最近的两个集,一个是柳屯镇,再一个就是东面四公里远近的户部寨乡。柳屯逢一四七为集日;户部寨二五八为集日。经商做买卖的、干各种手工艺的,卖老鼠药的、逢集镶牙拔牙的、理发剃头的等等很多行业的生意人,从四面八方汇集在集日上经营自己的本业。

柳屯镇的集市,当时是方圆二三十公里内最大最繁华的一个集。户部寨那个集市论规模、影响都和它没得比。集市上按区域或行业分成一块一块的,像骡马牛羊区、布匹区、理发区、菜市水果区,等等,你想买什么或者想卖什么,到那些区域内去做交易就行。

那时的集市,可谓是人山人海,人头攒动,拥挤不堪,热闹非凡;吆喝买卖声、讨价还价声,喧嚣无比。

上世纪九十年代前个体卖布匹鞋帽的摊位较少,那时打着国营或集体旗号开的商店还很多。像理发的那时也有国营的。程戬的爸爸在柳屯集日,都是固定在国营理发店和一个国营大商店门中间给来来往往的行人修鞋补鞋、上拉链、钉鞋掌。那时买一双皮鞋不容易,都很珍惜,总在皮鞋的底部钉上若干个铁掌,以多延长皮鞋的寿命。穿着钉上铁掌的皮鞋,走起路来咣叽咣叽地有节奏直响,就像某些抗日剧里rb军官穿着长筒靴啪啪响着走过长廊一样的造型。上世纪十年代比较时髦张扬显摆的年轻人,也都爱把钉着鞋掌的皮鞋踩得震天响,以引起路人的关注。铁鞋掌太招人引目,后来有了塑料制的鞋掌后,那些铁鞋掌就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程四民很会做人做事。凡是到他鞋摊上来的柳屯街上或者附近摊位上做生意的人,只要是认识的,他大都不收人家的钱。人家如过意不去非得给钱,他就只象征性地收些成本钱。他摊位旁边的理发店和商店的人找他修鞋,更是一文不收。人家纵是热情地把钱扔给他,他也会在闲暇的时候把钱退回去。对过的或者更远一些商店里的经营者,只要彼此认识,他也是只收低廉的费用。所以,程四民的人缘在柳屯街上、最起码在他修鞋那一片,名声是相当高的。

程四民就靠他的手艺和诚实的做人风格来笼络人情。同样,沙滩村的人找他修鞋,也是分文不收。除非有人钉鞋掌时,才适当收一些成本费。像补个补丁,钉上几个铁钉的小活,他向来是不收村里人费用的。他的乐于助人、大度、随和落下的良好人缘,多少年后善良本份的村里人都还惦记着。纵是程四民去世多年后,程戬还能依靠父亲在世时撒给村人的人情中得到一些回报。

他与宫晓结婚生下儿子后,几乎全村的人都给他们送来了鸡蛋、红糖之类的祝贺品。当时一下子收到了足足好几百斤鸡蛋,红糖更是多不胜数。他和宫晓感动的同时,也为那么多的鸡蛋和红糖如何处理而发了愁。村里人为什么会对他们如此热情洋溢,还不都是程四民在世时给了别人一些人情,村里人无以为报,正好借宫晓坐月子都凭心送上了一份祝福和心意。

程四民能和宫一南关系那么铁,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程四民的善良、真诚、待人接物不斤斤计较和宫一南的豪爽,大度、正直、至真至诚的美好品性息息相关。

程戬小时候自是有事没事都到柳屯集头上去看热闹。如果家里想卖羊了,他也帮着他娘把羊牵到羊市中去卖。

羊市里的羊贩子们娴熟麻利地把地上的羊一抱一摸,一掂一抓,随口说了声“八块“。

“不卖。“

程戬他娘毫不含糊地直接拒绝。

那羊贩子听后并不接茬,而是转身离开,去旁边另一家卖羊的重复刚才的动作,然后报价;如果那家卖羊的感觉价钱合理合适,再讨价还价一番,最后双方都以满意的价钱成交。

这个羊贩子去后,过不了多大时间,就会过来另外一个羊贩子到他们娘俩站的地方来看羊摸羊。但如此几个羊贩子都看过后,由于程戬他娘坚持死咬住必须十元才卖的决心,几个羊贩子都没有谈拢,最多的已经出到了九块五,但程戬他娘就为了心目中的五毛钱而不做丝毫让步。

那时五毛钱对一个普通老百姓来说也是个不容忽视的数目。当时国家发行的钞票总额一共是十八块八毛八。别说是五毛,就是一分二分,还能买几个糖块呢。当时猪肉也无非就是五六毛一斤。与现在十几元一斤相比较,可不在一个等级线上。所以当时买卖双方为了几分钱争得面红耳赤,吵的得脸红脖子粗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中原油田在新阳安营扎寨落地生根后,由于油田职工的收入高,生活好,所以当地的牛羊市场、菜市场都变得相当活跃起来。

最后还是原先第一个羊贩子又来到他们娘俩跟前,说九块七卖不卖,再不卖的话我可是真要走了。

程戬他娘一看确实卖不到十元钱了,也就不再坚持原来的报价,而是说“九块八,少一分也不卖!


状态提示:第6章--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