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二十八,刘大牛带着大宝小宝回刘家庄过年祭祖。
李小红照旧不回去,虽然她知道,刘白氏肯定要在背后偷偷地骂她不回,但是她从来没想过要委屈自己,做刘白氏满意的儿媳妇。
大宝小宝穿得厚厚的,李小红干脆抱了床被子放到马车上,生怕冻着孩子。
刘家全家包括古浪县的刘家人都要回刘家庄过年,长久以来的传统,过年时的请祖先必须要在刘家庄的老坟地上进行。
刘大牛和七仔轮流赶着牛车,刘大牛身上还装了几两银子,李小红叮嘱他,若是老宅的伙食不好,就自己出去吃,别委屈自己,硬熬着。
低矮逼仄的老宅让一家人住得紧紧张张,刘大牛一家都挤到小叔家去住了,白天过来在老宅里与父母团聚。
住惯了宽敞屋子的刘白氏,突然回到老宅,狭窄的房间让她觉得特别憋屈,心情不好,言语更加尖酸。
她现在摸清楚了桓娘的底线,只要她不出门惹祸,在家里说什么桓娘都是不管的。
对于一般不回嘴的刘大牛,刘白氏各种刻薄的话就出来了,主要还是觉得大儿媳妇不孝顺,谁家儿媳妇过年不回婆家呀。
当然现在不敢骂儿媳妇,只能骂别的。
“老宅憋屈成这样,也不知道重新盖上几间大瓦房,把钱都撒在那么远的地方,有啥用,祖宗能看到吗?”
又去骂陈大姐儿:“明明房子够热了,还要烧那么多柴干什么?”
陈大姐儿不理她,刘二牛家的大女儿才几个月大,万一凉了怎么办?
就算家里现在能看的起病,孩子也最好不要生病,富贵人家夭折的孩子多了去了。
其实大家都住不惯老宅,只是过年就这么两天时间,凑合下行了。
刘白氏发现过年的时候,大家多少给她留点脸面,不象以前在庄子里,说话没人答理。
她其实一直想和大儿子大儿媳住在一起,李小红的性格比陈大姐儿柔和,刘白氏与李小红在一起觉得自在。
她一直为这在努力,这天趁着全家人都在一屋里,刘白氏开始对着刘大牛发飙了:“你们夫妻俩自己过好日子,把我和你爹放在小地方,你爹还要下地,这不是典型的只顾自己不顾爹娘吗?”
全家人望着她发呆,怎么又开始胡说八道了!
刘老实听烦了,把旱烟袋在炕桌上敲了敲,“你要觉得在古浪县住得不舒服,就回老家来住,没人求着你,那庄子是老大的。”
现在刘白氏但凡说儿子媳妇不好,就被刘老师冲,时间长了也就惯了。
只是好容易努力一次,哪能这容易被怼回来,刘白氏不理刘老实,再接再厉对着大儿子努力:“这次过完年,我和你回兰州,也跟你们享享福。”
自打经常出门游学开始,刘文星就从一个中二少年,慢慢变得沉默寡言,更象刘家男人了。
此时刘文星站了起来,走到母亲身边,情深意切地说:“这都是孩儿的不是,孩儿受爹娘、兄嫂供养多年,至今未能回报。”
“母亲,请你不要回大哥的庄子上了,在这老宅里等孩儿明年高中,一定接母亲去享福。”他慷慨激昂地挥舞着手说。
“母亲,请你一定要给孩儿这个机会,一定要在这里等孩儿来接您。”
刘白氏吓住了,住在这里,那谁给她做饭,谁给她洗衣,受委屈了谁帮她出气。这个老四是读书读傻了吧!
“老四啊,你的孝心,娘领了,不过娘现在在庄子上生活得挺好的,还是不回到这里来了。”
“不不,母亲,你一定要回到这里来,这样我中举的时候,您的脸上才更有光彩,您住在庄子上,人家只会说,看刘大牛一家供了父母和兄弟。”
“您住在这里,人家才会说,看刘白氏含辛茹苦供养了一个举人出来。”
刘白氏想想这样是更光彩些,可是与住在这里的艰辛相比,她还是宁愿不要这荣耀了。
“儿啊,我,我还是要回庄子上的,你二嫂孩子小,我还要帮忙照顾的。”
陈大姐儿在旁边翻白眼,婆婆可连抱都没抱过她的大女儿。
略有不甘心的刘文星说:“母亲,你可想清楚了,真的要住在县城的庄子上吗?”
“是啊,是啊,家里人都离不开我,我还是住在县城好了。”
到最后,刘白氏已经忘记了开头自己想说什么,终于说服四儿子让她回县城,她还是挺高兴的。
大宝小宝钦佩地看着刘文星,这个四叔平时不声不响,关键时刻很能扭转乾坤啊!围着刘文星转来转去,借着请教三纲六纪的借口,三个人叽叽喳喳说成一团。
其他人舒了口气,终于能吃年夜饭了。
关于吃饭,李小红担心的问题,有陈大姐儿在,哪能允许家里吃的不好,尤其是陈大姐儿还在哺乳期,更要吃得好些呢,一天桌上没见肉,陈大姐儿就会吊着脸,问刘白氏几个意思,大过年的刻薄儿子儿媳和孙子孙女。
闹了一次之后,刘白氏也觉得为这点吃食折腾,没啥意思,重新放开了手,他们愿吃什么吃什么好了。
本想回到了老宅可以自己当家做主,结果做了一顿饭就累得腰酸背疼,干脆还是让别人做吧。
到了初二,女儿回娘家的时候,刘白氏怒了,自己家两个女儿一个都没回来,
除了刘文星还没订亲,留在家里,老大老二都要看老丈人去,大过年的家里空了,这不让村里人笑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