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如是等到春花的背影消失不见,这才收回目光看向朱三爷,“三爷既然诚心相邀,奴家自会欣然前往。”
朱三爷像是并没有发觉宋如是悄然改了称呼,他冲着宋如是拱了拱手,口中感激道:“多谢娘子赏脸,只是赴约之日娘子还是莫要带春花的好。”
宋如是嘴角绽放一抹温柔的微笑,她笑盈盈的看着朱三爷,口中应道:“春花如今正在备嫁,我自是不会带她出门。”
“多谢。”朱三爷面露感激,他复又冲着宋如是拱了拱手,口中又说道:“那便明日午后,我在后门等着承德。”
宋如是笑着应了,看着朱三爷慢慢穿过院子,缓缓跨过门槛,出门去了。那院门呼扇呼扇,磕碰着门框,头顶阳光炽热,终究不及前些日子那般肆无忌惮的燥热。
司马周玢陪同着刺史老爷送走了王公子之后,随即告了假,因他最近有功,刺史老爷哪里有不准的道理。
再说周玢归家之后,白日里守在书房,一日三餐自然由绿腰变着花样的送来。
偶尔正房也会送来一顿两顿的,周玢也照单全收。有吃不完的,就随手赏了身旁的小厮。贴身的小厮,原也是家生子,面容清秀,口齿伶俐,有了屯粮的前车之鉴,周玢对他不冷不热的,又给了改了名字,名唤“百岁”。
“长命”,“百岁”本是极为寻常的名字,但是用在身旁的小厮身上,却有几分意味深长。
那小厮眼睁睁的看着屯粮浑身是伤的被拖出门去,如今又有了“百岁”这新名字,于是伺候起来越发尽心。
百岁性子开朗,每每后院有了新鲜事,他总要事无巨细回报给周玢。
且说今日,百岁提着食盒进了书房,他悄然把食盒搁在案几上,一样一样的把饭菜拿出来。
头一样菜是碗鲜鱼汤,乳白色的汤汁上面撒着碧绿的葱末,瞧着就让人食指大动。另外还有几样清炒小菜,另有一盘鱼脍,摆的整整齐齐。
周玢打眼一瞧,轻轻皱了一下眉头,“怎么又是正房送来的?”
“听闻绿腰姨娘出门去了。”小厮百岁手脚麻利布置好了饭菜,又从食盒下面一格掏出一盘香味扑鼻的烤羊肉。
周玢搁下了手中的书,不由挑眉道:“绿腰姨娘怎么捡着大中午的时候出门?”
“听说西街新来了家戏班子,姨娘一早就出门瞧热闹了。”百岁恭谨道。
“也罢,她也不常出门。这道烤羊肉原是她最爱吃的,就给她留着吧。”周玢拿起勺子,先喝了口汤,这才举箸用饭。
百岁也不再说话,只用心伺候周玢用饭。
眼看到了午膳的时辰,街上行人亦是少了许多。有那酒楼饭馆里头不同于街上的清净,而是热闹非凡。有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江湖人士,自然也有手拿折扇咬文嚼字的读书人,还有那满脸和气的生意人。
各家酒楼为了招揽生意,自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寻了能歌善舞的胡姬,有人则重金请来了掂勺的厨子,还有人别出心裁,请了长安城里的戏班子过来。
西街就有家酒楼请了长安城的戏班子过来,那戏班子连带着班主约莫二十号人。自打那戏班子来了之后,这酒楼里头的小伙计就忙的脚不沾地。午时刚过,酒楼里头就座无虚席,推杯换盏间,等着那旦角上台。
这边热热闹闹,那边自有清净之地。
城外寺庙,极为幽静,缕缕佛香,阵阵木鱼,闻之只觉得清净无比。午时刚过,就有两人出现在庙前的竹林中。
打头那人一身青衫,手上拿着折扇,身后那人身姿窈窕,身上穿着件姜黄色的襦裙,腰间系着玉佩,头上簪着玉簪。
两人一前一后进了竹林,打头那人突然低呼一声,“我的折扇哪里去了?”
宋如是抚着胭脂色衣襟,口中慢悠悠的说道:“许是方才落在马车上了……”
朱三爷一拍脑袋,一脸感激,“多亏娘子提醒,娘子莫要乱走,我这就去取折扇来。”
“三爷当真会回来吗?”宋如是望着朱三爷的背影。
朱三爷回过头来,面上隐约带着尴尬的神情,“娘子多心了,我取了折扇就会回来,娘子切莫乱走。”
朱三爷又叮嘱了一遍,于是宋如是点头应了,朱三爷这才匆匆去了。
宋如是看着朱三爷匆匆而去的背影,面上隐隐带出了失望的神色来,她冲着朱三爷的背影高声唤了一声,“少连兄,当真会回来?”
朱三爷许是没听见宋如是的声音,他头也不回的匆匆去了,直到背影一点点的变小,再到消失不见。
宋如是轻叹一声,她环顾四周,这一片绿意盎然的竹林当中,满是剩下的气息,外头太阳热烈,竹林里头却是沁着几分柔和的凉意。
宋如是目光不由看向朱三爷离开的方向,她随手掏出帕子,随手擦了擦汗,而后摩挲着手中的帕子,竟是神色闲的把玩了起来。
盏茶的功夫过后,朱三爷没有回来,一柱香的功夫过后,朱三爷仍旧没有回来。
宋如是神色不变,只是慢悠悠的收起了手中的帕子,抬起步子朝着寺庙方向而去。
她抬步间就听到竹林里头有细微的动静传来,待她转过身子,那细微的动静就成了悉悉索索的声音。
宋如是只装做没有听见,抬步朝前又走了几步,很快那悉悉索索的声音就放大开来,她很快听到了一个人的声音,一个女人的声音。
“娘子且慢……”女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