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龄《望月怀远》
又逢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今年王府新添了几口人,本该是热热闹闹地过节,但是大家想到三日后朱翊钢就要出征开拔,王府的气氛就怎么都热烈不起来。
愁归愁,但是节还是要过的。
蔡姑姑早早地让人出门去买了一只泥塑的兔儿爷,又特地让厨子给今晚加了胡萝卜做的菜肴,还有宫里御膳房赏赐下来的月饼和应季的螃蟹。
南北过节的风俗不同,启瑞在杭州就没见过这泥塑彩绘的兔儿爷,非要拿在手里把玩不可。
“小祖宗,这兔儿爷是保佑家宅平安的,得罪不得,你要是喜欢啊,明儿个我上街给你买其他玩具好吗?”蔡姑姑笑着对启瑞说道。
启瑞瘪了一下嘴,然后又跑回到小环身边了。
朱翊钢则赶在晚宴开始的空当,专心致志地逗着启琛。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王爷更偏爱大女儿轩婉县主这家人,尤其是这个像极了他的外孙启琛少爷。
“等你长大了,外祖父教你骑马『射』箭,读书写字,让你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好不好?”
朱翊钢看着这个快满周岁的娃娃,想到自己短则半年,长着一两年才能回来,心中充满了浓浓的不舍。
但是保家卫国,戍边抗敌,是他一生的梦想,也是他的责任。
和可能是他最后一次出征,等他解甲归田,就可以回彰德安度晚年了。
按照如意跟他商量的结果,她和柳承志以后半年住彰德,半年住杭州,他可以在杭州安心地含饴弄孙,享受一下天伦之乐了。
这样的日子,他以前从来没有想过,他过去的人生里,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权衡和追求功利中度过的,剩下的一小部分才属于他的家人,准确地说,是属于陆还真和他从出生起就没有见过的长女。
“哎呀,王爷,您的胸前湿了一大片呢……”身旁的小太监小心地提醒道。
朱翊钢一看,果然是湿了一大片,织金的蟒袍上散发着热气,一闻还有股腥味。
“是启琛『尿』了,这小子『尿』到我了,哈哈哈!”朱翊钢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很高兴。
如意赶忙将启琛抱了过去,交给了『奶』娘,让她赶紧换洗。
“这孩子也真是的,怎么偏偏这个时候『尿』了……”如意一转身,正对上启琛那张咯咯咯笑着的小脸,仿佛带着一种恶作剧后的快感。
“你这小家伙,你还笑,外祖父的蟒袍何等贵重,你知不知道?”如意装作很生气的样子指着启琛说道,这孩子马上就不笑了。
这么小的孩子,才开始牙牙学语,他竟然能听得懂大人的意思?!
“不妨事,不妨事,童子『尿』嘛,败火的!一件衣服而已,身外之物,启琛开心,真是千金难买啊!”朱翊钢笑着说道。
这几个月,虽然有些波折,不过他找回了女儿,弥补自己人生最大的一个遗憾,所以过得很高兴。
特别是这两个外孙,给了他前所未有的欢乐,这个原本死气沉沉的王府也因为孩子才变得像个家了。
这次中秋晚宴,只有王府的人参加,常池因为要留下陪着叔父过中秋,所以没有回赵王府。
柳承志和如意『妇』唱夫随,一唱一和地尽力逗着大家开心,晚宴便在其乐融融地气氛中进行着。
轩如的话不对,她有自己的心事。
自父亲决定了杜长风做她的仪宾之后,诏书很快就下来了,拟定明年的中秋节为杜长风和朱轩如的婚期。
因为朱翊钢要出征,加上在彰德修建郡主府和仪宾府需要些时日,所以婚期就定在了一年后。
仪宾人选决定了,婚期决定了,她应该安心待嫁便是,但是也许是待嫁女儿的忐忑,也许是对于杜长风这个来自民间的男子感到“陌生”,她的心里始终七上八下的。
蔡姑姑和瑞英已经开始商量着给她置办嫁妆了,而她却想着什么时候能够再见一见杜长风。
不是为了互诉衷肠,而是为了在婚前见一见他,化解一下心中的烦忧。
晚宴过后,按照中秋的习俗,大家又来到庭院里拜月。
蔡姑姑拿出一个巨大的月饼,让朱翊钢给大家分食。
“我记得在江南一带,这月饼是由当家主母来分的,而且这拜月原就是女子的习俗。”朱翊钢对如意说道:“女儿啊,你是家中最长的女子,你来为大家分食如何?”
说着他把手中的小刀递给了如意。
长姊当母,他的妻室都已经亡故,现在有没有续弦,自然是由大女儿来分月饼。
他也想趁机抬一抬长女的身价,让大家在他离开的这段时日里尊敬她,爱戴她。
等吃完月饼,朱翊钢又对如意说道:“为父想跟你单独在园子里走走,如何?”
如意看了看柳承志,他笑着点了点头,就到厢房里哄孩子去了。
轩如和常池也“知趣”地各自回了房。
偌大的庭院里只剩下了父女二人的身影,在如水的月『色』里穿梭行进。
他们一路闲聊,从家长里短到琴棋书画,无所不谈,像世间所有的父亲和女儿一样高谈阔论。
不知不觉地,他们来到了思真轩的门口。
柳承志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回来了,房中正亮着灯。
“在彰德的王府中,我也种了这么一棵树。”朱翊钢指着院中的那棵海棠说道:“我如果年前能回来,就带你们全家去彰德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