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大唐乐圣>第186章 各有捞钱的招

李隆基同意了哥舒翰的建议,并且命将作监快速冶炼出一百万枚钢钉出来,五十万个箭头,箭杆,和五万马蹄铁的坯子,以不同的价格,对外包工。

也就是说,百姓可以到将作监来领这些朝廷冶炼出来的毛坯,将其按照要求,凿成螺纹钢钉,打磨成马蹄铁或者锋利的箭头之后,交还给匠作监。

毕竟,钢铁乃管制物品,必须出自朝廷,出多少,收回多少,要做到有数。

比如帮朝廷加工一枚螺纹钢钉,就以可获得一文钱的工钱,如果这个百姓一天能够加工出四十根,那么,他在将作监交货的时候,就能够赚到四十文的工钱,一天一领,一天一交。

这个方案,能够分摊将作监很大的工作压力。

另外,李隆基还让内侍去了蓝田县,强行将他指定的九百亩田地,包括这些田地里中间囊括的一个村庄,和里面的宅子,全都划归到了李龟年的和杨三胖的名下。

那郑浩之所以不愿意将田地让给杨三胖,正是因为他在这个村子里,修建了一座豪华的别院,这座别院,以后,就是蓝田县子杨三胖的宅邸了。

而被他隐匿到村子里的两百三十多户百姓,也被内侍全部登记造册,上了户籍,划到了杨三胖的食邑之中。

回头,等新上任的县令给这些百姓划分了永业田和口分田之后,他们这些人的税收,就是杨三胖的俸禄,直接交给杨三胖就行了。

以开元时期每户二十亩永业田,每丁四十亩口分田,妻寡三十亩口分田来计算,两百三十多户百姓,至少是两万多亩田,因为,男子年满十六为丁,女子年满十六为口。

一户百姓家里,至少都有一丁一口,多的,可能有两丁三四口,至少要分九十亩到两百多亩田不等。

而这些隐户不用服兵役,除了种田,就是吃饭生孩子,为主家创造更多的劳动力,家里很少有五口人以下的,所以,到时候的口分田会很多。

此时大唐还没有实行两税法,不过,李隆基上位之时,租庸调税法已经陷于败坏,天下户籍久不更迭,丁口转死,田亩卖易,贫富升降不实,土地兼并严重。

是以,他在解决土地兼并之前,为了加大税收,进行了财税制度大改,把征税的大头,倾向商业不说,还对于农民百姓,也实行了地税和户税两项征收的新税法。

这就是后来唐德宗推行的两税法的基础,只是目前它还是个漏洞百出的雏形。

所谓地税,就是种多少地,交多少税,官府不问原来户籍,只按现居地点定籍,按田亩数量收税,大致是唐初定下的四十税一没有改变。

之前官府并不是年年清查田亩,这就导致了权贵大户,组织人手开垦荒地,瞒报的现象严重,也导致了李隆基封出一块储备用地的时候,并不知道这块地,实际上人家已经种了很多年,而且,并没有给朝廷交过税。

而户税,则是按照上中下户定级之后,按照丁口数量,缴纳固定的税收,大致每丁每年两石粮食,还有一些丝,麻,布之类的。

这两百几十户,近一千五百口人,每年缴纳的户税,差不多就有两千石米,和三千多斤麻,以及一百匹以上的绢布。

再加上地税,两万亩的四十分之一,差不多是五百多亩地的产出。

虽然这个时期农民种田是种一半,休一半,并不是将名下所有土地种满,但纳税是以全部土地来计算的,以平均每亩一石半来算,五百亩,就又是七八百石粮食。

另外,还有每年二十天的劳役,差不多能帮他把八百亩永业田全部打理完,这里,又将产出一千二百石以上的粮食。

除去那些麻或则布之类的,光是粮食,差不多就有五千石,市值七八百贯,相当于一个二品郡公的收入,比李龟年那点可怜兮兮的收入,高了至少好几倍。

当然,对于李隆基这个安排,最满意的,要属翠蝶了。

因为,这些东西,袁妞妞都已经转赠给了李龟年,也就是说,到了她的实际控制中。

至于哥舒翰,他对于这点小钱,都是无所谓的,甚至对于李隆基给他封的致果校尉的武散官衔也是一副无所谓的态度。

正八品上的宣节校尉才做了一天,就直接升到正七上的致果校尉,他这比李龟年都还跳的快,而且,没有人不服。

因为马蹄铁这个东西,对于军事的作用确实很大,而且,以他爹从三品的实权官职,给他安排个七品武散官衔,是当下朝堂中十分正常的现象,低了才叫不合规矩,毕竟,人家老娘还是于阗公主,身份地位在那摆着的。

“哥舒,回头去东市再买些好酒好菜,咱们庆贺一下,明天再去接手田地宅邸。”出了南衙,翠蝶难得的大方了一回道。

然而,哥舒翰却是摇了摇头道,“不了,我今天要去庄子上找工匠们研究一些东西。”

好不容易找机会说服了李隆基,让他向民间舒翰自然是要把它挣到的,虽然不过是几千贯的小钱。

但是,整个长安,整个天下,要装马蹄铁的马,可不是只有这次出征的三万多匹马,每个螺纹钢钉他都能赚到一文钱的话,那么,不知道有多少钱在等着他赚呢!

以后每次朝廷对外开战,他都能像这次一样捞一笔的话,那个钱加起来就多了。

因为,皇帝和那些武将们忽略了一件事情,普通百姓们,根本就没有百炼钢打造的凿子来弄螺纹钢钉。

而专业


状态提示:第186章 各有捞钱的招--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