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三国之长公子刘琦>第一百零五章宛城--曹操的痛处

“宛”是南阳最早的地名之一。宛,即反映了“盆地”的地貌特征,又反映了它的生态环境。其义:四方高中央下,符合南阳西、北、东三面环山,当中低平的盆地地貌特征;“屈草自覆”为芳草盖地,植被葱绿貌。

春秋初期,南方的楚国日益强大起来,先后向北吞并了汉水流域诸国,吕、申两国也被楚文王所灭。楚国占据这片既有沃野美壤,又有江河之便的土地之后,便在这里建置宛邑,作为问鼎中原的基地。宛之名,即自此而始。其后,宛由地域名,演变成为“宛城”。

宛城位于中国最东端的大型盆地南阳盆地之中,头枕伏牛,足蹬江汉,东依桐柏,西扼秦岭,历史上,她是屈原“扣马谏王”地,军事家诸葛亮的躬耕之地,著名的秦楚“丹阳之战”和三国故事“三顾茅庐”就发生在这里。曾经孕育出智圣诸葛亮、医圣张仲景、科圣张衡、商圣范蠡、谋圣姜子牙等历史名人。战国时期,是著名的冶铁中心,后为秦朝三十六郡之一的南阳郡治所所在地,东汉时期曾作为陪都,乃光光武帝刘秀发迹之地,故现在又有“南都”、“帝乡”之称。

袁术曾经就占领过南阳,汝南两郡,他可不是傻子。凭借着袁家的势力,把当时最富庶的两个郡占了。可惜袁术此人,骄奢淫逸,横征暴敛,结果白白糟蹋了两个富郡。

宛城曾是曹操的伤心之处,在此地曹操痛失长子曹昂,爱侄曹安民,爱将典韦。原因就是曹操的好色,大意。此战成为了曹操心里最痛之战。

当时,建安二年。曹操征荆州,来到宛城,张绣迎降。曹操甚为欢悦。但因曹操纳了其叔嫂邹氏,张绣感到受辱,想报复曹操。听从了谋士贾诩的建议,张绣反叛曹操,趁夜突袭曹操营寨。并让胡车儿灌醉典韦偷了典韦双戟。

由于曹操对突袭没有防备,张绣取得了优势。曹操上马逃之夭夭,将军典韦在后阻止敌军进入寨门。但张绣军从其他寨门杀入,包围典韦。典韦身边只剩十余人,拼死战斗。典韦手持长戟左右刺击,杀敌军十余人,尸横遍地。典韦负伤十余处,仍坚持战斗,将两个敌军士兵挟死。剩下的敌军不敢上前,典韦又上前杀死数人,伤重,瞋目大骂而死。张绣军不敢上前取其首级,直到他们确认典韦已死,随后还营。

曹操的儿子曹昂把战马让给父亲,并勇敢地在后阻拦张绣军。尽管他为父亲逃脱争取了时间,却被包围杀死。曹操的侄子曹安民也阵亡。此时,曹操已撤到舞阴。得知典韦之死,他痛哭流涕。

如今,曹操再次来到了此处。看着巍峨的大城,曹操心里就是一阵不爽,从没有人能让我曹操如此狼狈。刘琦,贾诩,张绣,我曹操会让你们血债血偿,以祭奠我儿在天之灵。其实曹操还是最喜欢长子曹昂的,可惜因为曹操的好色,葬送了大好生命。

宛城三面环山,一面环水,还算是易守难攻。护城河也是又宽又深。因此曹操也不急着攻城。派兵扫取了椎县,舞阴二城,这才派兵十万驻扎在宛城三十里外。

刘琦也在宛城城外扎了两座大营,每营两万做犄角之势。魏延、刘辟、胡车儿守左营;李严、朱然、苏飞守右营。同时令诸葛瑾领吕蒙、徐盛、凌统三小将屯一万水军在淯水南岸。如此曹操无机可乘。

此次曹操来势汹汹,说实话刘琦心里还是有点忐忑的。毕竟是三国第一用兵大家,连后世太祖都极为推崇的人物。

数百座曹营练成一片,绵延数十里。当然曹操可不会犯刘备那样的错误,连营七百里,且是在丛林密集处驻扎。曹操大营,布置的井井有条,可攻可守,暗藏玄机。应该是出于良将之手,可能就是“五子良将”之“毅重”于禁。

三日之后,曹操开始了试探性进攻。先是派大将徐晃副将蔡阳,领兵两万攻刘琦左营;另派大将张合副将高览,领精兵两万攻其右营。战事拉开了帷幕。

死守宛城是不可行的,毕竟通往荆州的道路有很多。只是宛城是最近的一条,所以与曹操决战也是刘琦的目标。

率先发难的是徐晃部。徐晃也是曹操的老部下了,自曹操迎接献帝之后,就跟着曹操。此后,便成为曹操的一名忠实战将,跟随曹操转战南北,为曹魏的建立了功勋。曹操分兵给徐晃,派其攻打卷、原武两地,破之,被拜为裨将军。又随曹操攻吕布,降吕布将领赵庶、李邹等。后与史涣在河内斩杀眭固。

在官渡之战中,徐晃随曹操击败了投靠袁绍的刘备,又随曹操击败颜良,攻克白马,进至延津,在此击败文丑,被拜为偏将军。后与曹洪击祝臂,破之。当时,曹操出兵与袁绍作战,不胜而还,坚壁自守。时袁绍数千车粮草至官渡。谋士荀攸对曹操说:“袁绍的运粮车旦夕间就到了,其押运粮草的将领韩勇猛但轻敌,出击可以将他打败”。曹操问:“谁可以担当这个重任?”荀攸说:“徐晃可以”。曹操于是派徐晃和史涣带着几千骑兵共同攻打韩猛,在故市截烧其辎重。此战,徐晃功劳最大,被封为都亭侯。

与成名已久,骁勇善战,治军严整,名震南北的徐晃对战,魏延也是有些压力。不过魏延毕竟不是以前的魏延了。随刘琦南征北战哪一次不是委以重任,不是阵前先锋,就是双翼大将。

作为刘琦的这里的“老将”魏延也是身经百战,虽然距离魏延巅峰时刻还是差点,但是与徐晃


状态提示:第一百零五章宛城--曹操的痛处--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