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三国之长公子刘琦>第一百一十五章刘琦的应对--以守为攻

如狼似虎的十万曹军蜂拥而至,如乌云摧城一般。不过曹操大军再厉害,刘琦的荆州军也得出战,西凉铁骑如今已经到了荆州境内,如不能早日攻破曹操,虽然短时间内襄阳城无忧,但荆州南面可都落入西凉铁蹄之下了。为了不使得荆州被西凉军过分破坏,刘琦只能早日攻破曹操,以解决荆南之危机。

八万大军,骑步水三军都被刘琦彻底调度起来。此战荆州军以玄襄阵为主阵。可惜诸葛亮不在,诸葛亮虽然战略上激进,战术了保守,战役上完美。以至于无懈可击,其自创改进的八卦阵,历史上曾让司马懿束手无策。不然在这里布置八阵,胜算更填一筹。不过庞统也不错,毕竟是和诸葛亮比肩的人物。其布置的玄襄阵也是十分完美。

玄襄阵较复杂,除非训练有素,才能运用自如,威力也大,相当于大兵团的兵种配合。以庞统、贾诩之能,练军不在话下,短短的时日内就让荆州军熟悉了此阵。其阵弩兵在前阵,射完后后撤,车兵在两侧,长戟在中阵,长矛在后阵,讲究的是一浪接一浪的攻击。

防守反击就是为了对付曹操的西凉骑兵,通过战阵,弩兵、弓手、长枪、重戟、战车等方法来破解西凉铁骑的势不可挡的冲锋。战术上以攻为主,战役上为防守反击。

刘琦自领大军为刘琦军大都督,庞统为副都督,贾诩为军师,杨仪为参军,鲁肃、廖立等人为从事。名义上上刘琦统领全军,实际上是庞统一个人在指挥着军队,毕竟“凤雏”之才不是浪得虚名,远远胜于荆州“麒麟”。

刘琦军的整个大阵分为五部,分别为前军、后军、左翼、右翼,以及中军。整个玄襄阵呈椭圆状,绵延十里有足够的空间来消耗骑兵的冲击速度。且能更好的防御来自四面八方的敌军,使其毫无死角、弱点可言。

前阵是两个五千人的长枪兵方阵,并列防御敌军。其前军都督为魏延,领一个五千人长枪兵方阵。大将徐盛,领另一个长枪兵方阵。阵前布置的沟壑,拒马、鹿角是专门为骑兵准备的,构成了刘琦军的第一道防线。

一个五千人长枪兵方阵,由三道防线组成,第一道为盾兵,重戟兵组成。以两人为一组,为一千组。一人持盾,一人持三米重戟,盾兵在前半蹲,死死抵住盾牌,作为支柱,重戟兵把重戟放在盾牌上,长达三米的重戟是任何骑兵不想面对的武器。盾牌与盾牌之间是绊马索。绊马索都是惯性的应用。在曹军骑兵经过的地方突然拉起绳子,绳子绊住马腿使骑兵从马上向前摔下。

其后是一排钩镰枪兵,约有两千人。钩镰枪是在枪头锋刃上有一个倒钩的长枪。枪长七尺二寸,其中枪头为八寸。枪头上尖锐,其下部有侧向突出之倒钩,钩尖内曲。枪杆长六尺,粗圆径为四寸,以木制成,杆尾有铁鐏,长四寸。钩镰枪的枪头和普通长枪一样,起到刺杀作用,侧面的倒钩则既可以用来砍杀敌人,也可以钩住敌人,有效防止敌人奔逃。钩虽然起到辅助杀敌效果,但是也具有防止枪尖刺入过深的作用。

这种带钩长枪的始祖是戟。早期的戟是前端有枪头,侧面有横向的刺,与钩镰枪的区别仅仅是侧面的刺不弯曲。即:把戟横向的锋刃向内侧弯,就成了钩镰枪。刘琦改进了长戟,把长戟变成钩镰枪,专门用来对付中原的骑兵。因为刘琦以后的骑兵必然是弱势的一方,难免要遇到敌军大规模的骑兵队伍,所以钩镰枪的提早出现也是必要的。

骑兵军中,要是遇到重骑兵,打造的用铁甲将人马都包裹起来,五骑为一组,冲阵之时一往无前,刀枪箭矢皆不能挡。要是敌军骑兵冲破重戟兵,速度必然下降。到时候,钩镰枪兵就可以趁机用钩镰枪横托敌军马腿,一拉,骑兵马腿已断,就只剩下被屠杀的份了。

后面是长矛阵,千余人负责“补枪”,要是漏网之鱼突破到了这里,就由他们负责把敌军骑兵拖住。

前阵之后是中军,中军都督为黄忠,主要负责弩阵的事宜。前军后面紧跟就是九千弓弩手,分作三营。分别由朱然、陆逊,苏飞统领。弩阵分为三列,第一列为诸葛连弩阵射程八十步,统领为苏飞领兵三千。此列射程最近,也是攻击密度最大的一列。

其后为神臂弩营。将领为朱然,这是接近实战要求的,作战时,全军跪坐,当敌接近至百步时,令一神臂弓手起立射之(这是为了测距),若可入敌阵,则神臂弓手俱发.敌接近至七十步时,令一平射弓手起立射之,若可入敌阵,则平射弓手俱发。当敌至拒马,则枪兵与之肉搏。如此,使用远程打击武器层层拦截防御,削弱敌骑兵迅速机动的能力,使野战中步抗骑成为可能。

最后是蹶张弩阵是一种用脚蹬拉上弦的弩,威力要比用手上弦的臂张弩大的阵形。分成三列,从后至前,第一排上弦,第二排上箭进弩,第三排瞄准射击。运用时,第三排射击后,则通过两列之间的空隙,回到第一排身后上弦,第二排进弩之后,进入瞄准射击状态,如此循环反复。获得持续的较密集的远程打击能力。其将领为陆逊,领兵三千。

弩阵就是刘琦大军的核心力量,骑兵刘琦比不过北方游牧民族,只好在弓弩上下功夫了。三种弩作为刘琦的战略性武器,今日终于都那出来了,作为抗衡曹操的最终力量。弓弩虽多但时间有限,万一被骑兵步兵突击进来,近战就用不上了。弓弩手可是刘琦的心疼


状态提示:第一百一十五章刘琦的应对--以守为攻--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