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都市现代>大宋奸臣>第34章 当一回文抄公

次日清晨,冷石和祝英台二人早早的用过饭,就来到了黄字班里。

冷石抬头看了看天色,现在才卯时,时间还早呢。

刚进屋,就发现蒲团和书案都不见了,屋里被门板临时隔断,隔出来的空间十分狭小,仅可以容纳一个人写字,手臂都不能完全伸展开来。

冷石走进贴有自己名字的隔间后才发现,横在隔间门口的木板竟然是临时的书桌,隔间里面仅有一张凳子,看着简陋极了。

坐在隔间里,冷石的心里紧张极了,以至于手心有些出汗。

这是他上辈留下来的毛病,考前紧张过度,这可能是每个学渣的通病吧。

冷石只希望这次不要考的太差,万一垫底了,自己不说,蔡卞的老脸就要被自己给丢完了。

他还是很清楚自己有几把刷子的。

自己有几斤几两,他清楚的很。自己穿越以来,虽然感觉记忆力比以往增加了不少,但还是不能够过目不忘,再加上十三经自己还没有通读,这次的考核可能是有点悬了。

就自己最拿手的诗赋来说,莫说是祝英台,就是黄升在遣词造句的功底,也远胜过自己。

不由想到将来的科考,只要自己刻苦学习,将世面上的成文背了个几百篇下来,然后开启后世的高考模式,开始疯狂刷题。

虽然没有十成把握会考中,但七八成也还是有的。

正在冷石胡思乱想之际,只听外面一声锣响,开始放题了。

林峰随即就将考题发放了下来,冷石接过题目一看,果然和林峰说的一样,帖经,墨义,还有诗赋一种都不少。

照例是在《十三经》中出七个个题目,帖一篇经,做两道墨义,作三篇文赋;另作词一首。

帖经一题,就给了“不嗜杀人者能一之”一句,要凭此句默写出上下原文。

墨义是“君子未有不如此”和“上下能相亲也”两句,要以圣人的口气,解释出这两句话的中心思想以及所要表达的意思。

至于三道文赋,则没有什么限定,全凭考生自己发挥。

诗词题则是要作一首词,这次很特别,给了一个词牌,《青玉案》,跟后世的命题作文一样。

大致看完题目后,冷石稍稍的松了一口气,文赋题不限内容,格式,自己可以将后来人的文章照搬上来,《青玉案》也是可以照搬借鉴的。

孔乙己有句话说得好:读书人的事,能叫偷吗?

换到冷石身上那就是:读书人的事,能叫抄吗?

开始答题!

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孟子·梁惠王上》)

冷石对这句话一点陌生,还非常的熟悉,毕竟前世的他被语文老师给闭着背了好几天的文言文。再加上刚刚学完《孟子》,将其默写出来对冷石来说,不算很难。

对于《孟子》虽然不像《论语》那样熟悉,可大致还是可以将《梁惠王上》给默写下来的。

当然,丢句落字是很正常的事。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用了半个小时的时间,冷石边在脑子里回忆,边默写答完了帖经一题。

按照顺序,就该墨义了。

看见[君子未有不如此](《中庸》)和[上下能相亲也](《孝经》)这两句,冷石的头都大了,用嘴咬着笔头,皱着眉头冥思苦想。

想了大约三分钟,冷石就放弃了,根据上辈子考试的经验,一道题如果在三分钟内没有头绪的话,如果不换题的话,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你都将一无所获。

这,就是著名的三分钟定理!

跳过墨义,来到了文赋,冷石就又开始纠结了。

因为。他不知道该选哪三篇才好……

脑子里那么文言文,好难选啊!

有了!冷石眼中一亮,掭了掭墨,下笔有神。

[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

第一篇,冷石选的的在后世顶顶有名的《卖柑者言》,这可是出自刘伯温之手的神作啊!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第二篇冷石写的是后世人尽皆知的“铁杵磨针”的故事。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这第三篇,冷石写的的是宋濂的《宋东阳马生序》,这也算冷石的一点小心机吧,给自己营照出刻苦学习的形象,来给自己加分。这和后世的某好声音一样,请说出你的故事。

两篇寓言,一篇自我介绍。

之所以这样选择,是因为冷石用脚趾头都可以想到,这三篇文赋,用来写策论的人如过江之鲫一样多。

是不会有人写寓言的,阅卷的人员肯定会有视觉疲劳的,突然看到两篇具有哲理性的寓言,是会让他们有眼前一亮的感觉。

再加上是出自名家之手,文赋是肯定能拿高评价的。

就剩下《青玉案》这首词了!

“青玉案啊,青玉案”

冷石趴在桌板上口里不住的嘟囔着。

挠了挠头,冷石有些犹豫要不要将那首词写


状态提示:第34章 当一回文抄公--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