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青春校园>颠覆清朝>第64章 野蛮的杀戮

贝肯公爵率领全团战车及车队渡过哈格河后,对于巴拉克快速突破并抢占大桥给予口头表彰,然后命令补给车辆给战车加油,命令全团坦克分三个方向警戒,掩护大部队安全渡河。傍晚,装甲师团师团长曼奇尼的身影出现在哈格河大桥上。曼奇尼对贝肯公爵道:“快速突破哈格河大桥,击溃一个团俄军并消灭半个团,令我始料不及。”

“贝肯公爵,我们战车师团一战成名,给你记首功!”“将军阁下,这是属下应该做到的,功劳应该给咱们的战车!”曼奇尼大手一挥道:“命令各旅间隔5公里,成战斗队形排列,明天早晨整体向前推进。”属下得令,立即部署而去。这时摩托车分队到达,清一色三轮摩托威风凛凛,每辆摩托车上都有一挺轻机枪,一名驾驶员一名机枪手。令人怪异的摩托车分队到达,再一次吸引了所有人的瞩目。

当天晚上,一支炮兵部队、一支陆军部队也到达哈格河畔,他们是尾随装甲部队行动,毕竟最后解决战斗是步兵。次日一大早,曼切尼一声令下,装甲师团分三路集群,一字排开正面平推,目标对准了东北方向的比亚维斯托克。比亚维斯托克是波兰东北部重要的交通枢纽,有4条铁路线十字交叉通过这座城镇,该城作为军事要点十分重要。

俄军东线司令部,接到哈格河防线被突破的消息,慌忙命令波兰骑兵部队出动,并在哈格河东北方向平原地带。消灭进犯的德军。波兰10万骑兵部队分别驻防在东部及东北部地区,少部分驻防在南部奥匈帝国控制区内。各地的波兰骑兵部队接到命令快速向东北部区域汇集,这种添油战术给波兰骑兵带来了难以想象的灾难。

大约8点钟,右路第1旅便遭遇了波兰两只骑兵师的夹攻。波兰骑兵作战根本没有完整的作战计划。他们的传统就是逢敌便战,并利用骑兵快速冲击的特点,迅速冲垮敌人。波兰骑兵各个身材高达、臂力过人,他们在马上格斗技术在欧洲是一流。骄横的波兰骑兵见到分散的钢铁怪物。根本没有放在眼里,顷刻之间便发动了狂攻。

第1装甲旅旅长,命令所有卡车组成圆形方阵自保,坦克战车依然保持战斗队形。两万多骑兵同时发动进攻犹如排山倒海,大地的震动声淹没了坦克的马达声。贝肯公爵见到这番情景,内心有些恐慌。他钻进驾驶室,命令开炮。贝肯举着望远镜,看见波兰骑兵被炸得人仰马翻,可是他们冲锋速度太快。很快越过炮火封锁区。进入火炮死角。

贝肯公爵手心冒出了汗水。这时候敌人狰狞的面孔看的很清楚,贝肯公爵似乎意识到什么,“为什么不开枪!”机枪手恐怕看傻了居然忘记射击。坦克的机枪在近距离只能扫射战马。伴随机枪的猛烈扫射,被子弹击中的战马。嘶鸣嚎叫纷纷摔倒在地,马上的骑兵被抛向空中,有的被战马踩踏,有的被子弹击中,波兰骑兵的噩梦开始了。

一群波兰骑兵围着一辆坦克,居然用马刀劈砍坦克履带,几番劈砍他们意识到自己的愚蠢。聪明的掏出手榴弹抛向坦克,可是无济于事。波兰骑兵来了血腥,居然从马上飞身跃上坦克,并寻找入口试图把手榴弹扔进去。坦克的入口在里面有反锁装置,根本打不开。这时侧面支援火力一通扫射,坦克上的波兰骑兵连滚带爬跳下坦克。

另一辆坦克上,爬上坦克上的波兰士兵,被来自后方火力的扫射,惊慌之中其中一名骑兵从前部跳下去,结果被坦克履带卷入 。这名骑兵从坦克履带后面出来,几乎成为尸饼被嵌在土里,其惨景十分不忍目睹。战斗十分惨烈,德军战车越战越勇,而且经验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丰富,尤其是相互掩护作战变得逐渐纯属。

德军的每辆坦克战车前后左右间隔是百十米,波兰骑兵把每辆坦克团团围住,战斗进入更加惨烈的杀戮。德国战车可以360度无所顾忌扫射,不用考虑误伤自己,而波兰骑兵要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打击。上尉巴拉克亲自操纵机枪扫射,他的眼睛通红,杀得忘乎所以。坦克在原地转圈,机枪子弹形成扇面弹雨,波兰骑兵的战马纷纷到地,骑兵似乎变成了步兵。

战场上尸横遍野,很多受惊的战马把骑兵抛在地上,擅自逃之夭夭。向来充满血腥的波兰骑兵,本来对杀戮的战场并不陌生,以往的骑兵对决就是血腥的,可以说冷兵器对决要比热兵器对决惨烈数倍。可是这次不然,几乎是单方面的屠杀。如此惨烈的屠杀,让骁勇善战的波兰骑兵崩溃 。战斗没有任何悬念。

大约中午时分,后方装甲师团指挥部,一辆三轮摩托停在指挥官曼奇尼面前禀报:“报告将军,中路第2装甲旅与增援上来的波兰骑兵遭遇,波兰骑兵大约15000人。”这时另一辆三轮摩托疾驰而来,“报告将军,右路第3装甲旅遭遇波兰两支骑兵师。”曼奇尼点点头表示知道了。第1装甲旅的战斗情况,他已经知晓,因此内心很坦然。

突然北部出现了一股骑兵,人数大约有上千人,或许波兰人发现这里没有钢铁怪物,变凶狠的冲杀过来。担任保卫的摩托车分队立即迎敌,上百挺机枪形成恐怖的弹雨,杀得波兰骑兵人仰马翻、溃不成军。转眼之间,波兰骑兵非死即伤、人员伤亡过半。剩余的波兰骑兵吓得立马逃窜。摩托车分队没有追击,因为他们的任务是保卫师部。

“将军,看来战斗没有任何悬念,装甲战车的


状态提示:第64章 野蛮的杀戮--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