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网络游戏>唐朝那些事儿>第二百一十章【反抗】

李渊大军势如破竹,打到河东城下,一路上政府正规军不管用,杂牌军(多是黑社会组织)一见事不好就投降,仗没怎么打,队伍倒是不挺的壮大。

河东守将是屈突通。我们先介绍一下屈大人,因为这个人物很重要,是二十四功臣之一,而且是一个有着戏剧色彩的人物。

当然了他现在是隋朝的左武侯大将军,河东守将,属于杨侑的长安集团。屈突通,隋朝名将,打过杨玄感,也打过黑社会,一边打仗,一边升官。当官很清廉,属于那种六亲不认的类型的。

这哥们着实的不容易,即是一个很好的将军,同时又是一个道德模范。李渊在太原起兵,虽然打着拥护隋朝的旗号。他到底想干什么,大家都不是傻子,一眼就能看出来。于是留守长安的杨广的孙子代王杨侑命令宋老生驻守霍邑,屈突通驻守河东防御李渊。

那成想宋老生那么不经打,一仗就给打死了。防御李渊的任务就直接落到了屈突通的头上。想推都没办法推了,但我估计按这哥们的性格,也不能向外推。

他会慷慨激昂的向属下的将士训话,今天到了我们为国家效命的时候了,大家舍生取义啊。然后,战败了,他就投降了。后来他就是这样做的。

虽然这其中经历一个很曲折的过程。但是,有时候过程并不重要,大家只看结果。就这么一个人,怎么看怎么样隋朝的吴三桂,但历史好像就要和吴三桂过不去,虽然屈突通和吴三桂做的事情大体相同,但是论在历史上的名声,屈突通不知道要比吴三桂好多少倍。但是话又说回来了,吴三桂的名气可是屈突通远远不及的。

历史似乎告诉我们,想要得到被人得不到的东西,就应该有所放弃。无论是好人还是坏人。很多将领建议李渊攻打河东城,有一个人反对,不是李世民,而是一个叫薛大鼎的人。这位是何许人,史书上也没有写清楚,也不怎么重要,露了一面,就再也没有出过场。看来也是一个跑龙套的。

就是这个跑龙套的,他说的话,李渊竟然听从了。原因很简单。因为他说的对,说的对,就要听,这是李渊的一个领导哲学。那么到底薛大鼎说了什么呢?

薛大鼎对李渊说:“攻打河东不重要,占据永丰仓很重要,占据永丰仓不用攻打河东城。”李渊点头,说的有道理。李渊为什么认为有道理呢?这主要看永丰仓是干什么的?永丰仓是杨广用来囤积粮食的,虽然杨广让老百姓过苦日子。但是不意味隋朝政府就穷。

其实隋朝政府还是富得流油的,尤其粮食更是几十年都吃不完。但是杨广心理变态就是不给老百姓吃,真不知道他要干什么,难道用来喂老鼠。

永丰仓就是当时国内大的粮仓之一,李渊要是占据了永丰仓,粮草对于李渊来说就绝对不是问题了。、还有一点很重要,从永丰仓就可以进入关中,没必要一定要攻打河东城。于是李渊命令,王长谐、刘弘基、史大奈率领四千士兵先渡过黄河。

看看屈突通是什么反应,如果屈突通渡河攻打王长谐部。李渊就帅军攻打河东城,如果屈突通不做任何反应,李渊让王长谐等就把他的桥断了(可以从河东城横渡黄河的桥)。兵法上这叫试探性进攻,一步一步蚕食。

李渊的如意算盘打的很好。但是屈突通也不是吃素的,命令手下虎牙郎将桑显和率数千人夜袭王长谐军营。王长谐没有什么防备,差点被桑显和一窝端了,幸好有刚投降不久的原黑社会老大孙华和史大奈率军攻打桑显和的后军。桑显和大败,只带回了很少的人,为了防止唐军追击进城。自己下命令弄断桥梁。

这回河东城与黄河另一岸联系的桥梁彻底中断,倒帮了李渊的一个大忙。不用担心自己过河后,屈突通攻击自己后方。做为一个武将,屈突通并不是足智多谋那种类型的;但是做为一个人,屈突通并不笨。

这些年来,杨广所做的一切,他都看在眼里。人民的反抗以及各地政府官员的反叛,他也都看在眼里。杨广倒行逆施,不把老百姓当人看,他知道杨广这么做不对,可是做为一个臣子,做为一个将军,他又能做什么呢?

他也曾想过进谏,但是前车之鉴就在哪里摆着,多少个比他有威望的大臣向杨广劝谏,不还是被杨广干掉了吗?又何况一个屈突通呢?生在这样的的一个时代,遇上这样的一位国君,屈突通很无奈,我能做些什么?我能为国家做些什么?

我能为那些受苦的人民做些什么?他不断着问着自己问题。也许屈突通读过的书毕竟有限,也许残酷的现实已经让他麻木,他迟迟没有找到答案。在他的内心深处似乎有着这样一种声音在告诉他,这个国家要灭亡了。

但是他不愿意承认,不愿意承认自己效命的竟然是一位昏君,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国家正处于变革之中。可是不愿意承认,也只是不愿意而已,又有什么用呢?社会要变革,国家要革命,并不是随便一个人就可以改变的,更何况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尽职尽责的将军呢?

他很迷茫,他很无助,他为了国家的未来担忧,更为了自己的未来担忧。他真的无法改变现在这样的社会,但是他始终相信可以改变自己。

每逢听见古代那些名将,在战场上斩将破敌的故事,他自己就很兴奋,就像自己也骑着马,纵横驰骋在沙场上,自己俨然就成为了一位名将。他有一个


状态提示:第二百一十章【反抗】--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