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网络游戏>唐朝那些事儿>第308章【大唐将帅】

唐高祖李渊的妹妹同安大长公主,嫁给了王方翼的祖父王裕,唐太宗的女儿,也有嫁给祈县王氏的,唐文宗曾忍不住口出怨言,“大唐李氏立国已经二百年了,但是愿意跟皇族结亲的人竟然比愿意与王氏等大族结亲的人要少得多”,由此可见王氏家族在当时的显赫声望。

但王方翼显然不是同安大长公主的嫡出,所以他的父亲王仁表刚刚去世,他就和母亲一起被公主赶到王家的凤泉别业。(幸亏是富贵人家,不然岂不是要赶到街上做乞丐?)

年幼的王方翼成了当家的小小男人,他与仆人们一起劳动,开垦田地,种植树木,“既完墙屋,燎松丸墨”,成为一方富户。

后来他担任夏州都督的时候,发明了人力耕地机械,代替牛耕,世称耕架代牛,力省而见功多,很快推广开来,百姓在没有耕牛的情况下,不至于抛荒土地,导致饥寒交迫,这实在是添砖加瓦的善举,对于百姓民生,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王方翼当然不会置身于隋唐时期贵族子弟浓厚的尚武风气之外,他勤练骑射,很快脱颖而出。同安大长公主去世后,他和母亲回到了长安。一次夜里出行,看见一个身高丈余的怪物,他不慌不忙,拉开弓箭,射中了怪物,走近一看,原来只是一副配木。

唐太宗听说了这件事,提拔他为朝廷的右千牛,王方翼从此开始了建功立业的漫长历程。

唐高宗永徽年间,王方翼的母亲去世了,

子欲养而亲不在,令王方翼十分伤心,竟至病倒,高宗知道后,专门派御医为他治疗,虽然高宗当时的皇后王氏是王方翼的远房堂妹,

但唐高宗未必是因为这个原因对王方翼格外亲善,后来武则天以掐死自己女儿为代价,夺走了王氏的后位,随即杀害了王氏和萧氏,

王方翼作为废后的亲戚,终高宗一生,官位不断升迁,应该说是高宗极力维护的后果,高宗在武则天的教唆下可以害死自己亲舅舅长孙无忌,

对王方翼却格外青眼,除了拉拢豪门士族的功利性目的以外,高宗对王方翼本人应该是非常喜爱和信任的,事实证明,王方翼完全当得起这种信任。

显庆四年,凉州长吏赵持满因为与长孙无忌有亲戚关系,在武则天的授意下,被陷害下狱,严刑拷打后死在狱中,尸体被扔到了城西,他的亲戚六眷中没有一个前去给他收尸。

王方翼收敛了他的遗体,按照礼节把他埋葬了。当时自然有人向上打了小报告,唐高宗深受感动,不让别人据此追究王方翼。

“栾布之哭彭越,大义也;周文之掩朽骼,至仁也。绝友之义,蔽主之仁,何以事君?”王方翼这种坚守信念的名门子弟在那个时代能够尽展其才,实在要感谢奋发向上的大唐社会没有泯灭人性的光辉,无论是君主还是百姓,在心田的某个角落,依然能够保留善良和侠义的情怀。

“忠君爱国”不是一个抽象的词语,它体现在具体的行动当中。王方翼任肃州(今甘肃酒泉)刺史时,为这个词语写下了完美的注脚。

当时的肃州,“州城荒毁,又无壕堑”,经常被突厥骑兵骚扰。王方翼按照兵书的要求,带领士兵修筑城墙,设置烽火,深挖沟渠,引水环城,构成护城河。

这些建设性的工作当然不如战场上的拼杀来得刺激,但正是这些坚固的工事减少了多少边镇士兵的伤亡,避免了“可怜无定河边骨”的命运。

仪凤元年,河西走廊一带发生了非常严重的蝗灾,饥民遍地,很多人投向了王方翼治下的肃州,王方翼来者不拒,他开仓放赈,修建了数百间房屋给饥民居住,竭尽所能,使饥民免于饿死。

当时,其他州县的饥民饿死的不在少数,而留在肃州的饥民大多数都渡过了饥荒,一个尽职尽责的好官,救了多少平民百姓。政治的清明,让多少人受惠,而政治的腐败,让多少人遭殃。如果别的受灾州县能象王方翼这样作为,又何至于有这么多百姓饿死?

权利是上面所赐,官员对百姓的苦难视而不见,实在是封建制度最大的弊端之一,王方翼凭着良心和责任为百姓做事,实在配得上当地百姓为他书写的颂德碑文。

永淳元年(682年),西突厥十个部落跟随阿史那车薄举兵反唐,围困了西北边陲的弓月城。王方翼率军出征,在伊丽河与西突厥军队遭遇,唐军势不可挡,一次斩首千余级。

西突厥伙同咽曲三姓,拥兵十万直扑过来,王方翼率军撤退到碎叶城附近的热海,在这里,与敌人展开了风云变色的血战。

敌人的流箭射进了他的手臂,他马上用佩刀削去,以免自己的受伤影响军心士气。

激战间隙,他获悉了一个重要情报,部下的七千胡人士兵打算绑架他,去投奔阿史那车薄。

王方翼临危不乱,假装发放军资,把这些人召到军中,依次绑起来斩首,当时狂风呼啸,军中乘风振鼓,迅速处决了这些内奸,避免了临阵倒戈的可怕局面(后来的怛罗斯战役就是如此)。

随后,王方翼委派副将分道袭击,几路重拳之下,敌军“皆惊溃,乌鹘引兵遁去”,唐军抓住突骑施等酋长300人,把西突厥军打得七零八落,从此再也没有恢复元气。

“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关山正飞雪,烽戍断无烟”,当年大唐帝国的健儿是何等的英风飒爽啊,他们是天底下最勇武最


状态提示:第308章【大唐将帅】--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