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网络游戏>唐朝那些事儿>第319章【大唐将帅11】
是大唐为数不多的敌人之一。

吐蕃为了控制小勃律国(今克什米尔西北部),进而控制西北各国,吐蕃赞普把公主嫁给了小勃律王为妻。小勃律国本来是大唐的附属国,

现在由于姻亲关系,倒向了吐蕃一边,连带西北二十多个小国都臣服了吐蕃,

停止了对大唐的朝贡。小勃律国位于通往安西四镇的咽喉要道上,大唐和吐蕃对克什米尔地区的争夺就从小勃律国着手了。

田仁琬、盖嘉运以及夫蒙灵詧接连讨伐,都未能取胜,高仙芝是第四个派去征讨小勃律国的将军,与他同往的还有做监军的内侍边令诚。

天宝六年(公元747年)四月,高仙芝率领一万骑兵从安西都护府的所在地龟兹出发了(当时唐军步兵都有私马,因此长途奔袭就是驾轻就熟的事情了),十五天后到达拨换城(今新疆阿克苏),

又经十余日到达握瑟德(今新疆巴楚),再经十余日到达疏勒(今新疆喀什),

转而向南,历经二十余日,到达葱岭守捉(今帕米尔),又行二十余日到达播密川(阿姆河上游),再行二十余日到达特勒满川(盖茨河),

就是当时的五识匿国,这时候唐军已经逼近了吐蕃边境上的军事要塞连云堡(今阿富汗东北的萨尔哈德)。

天宝六年(公元747年)四月,高仙芝率领一万骑兵从安西都护府的所在地龟兹出发了(当时唐军步兵都有私马,因此长途奔袭就是驾轻就熟的事情了),十五天后到达拨换城(今新疆阿克苏),又经十余日到达握瑟德(今新疆巴楚),

再经十余日到达疏勒(今新疆喀什),转而向南,历经二十余日,到达葱岭守捉(今新疆塔什库尔干),又行二十余日到达播密川(今阿富汗瓦汉附近),

再行二十余日到达特勒满川(今瓦汉河),就是当时的五识匿国,这时候唐军已经逼近了吐蕃边境上的军事要塞连云堡(今阿富汗东北的萨尔哈德)。

高仙芝精通兵法,很快作出了妥善布置,兵分三路,加快了行军速度。

一路由疏勒守捉使赵崇玼统领,3000骑兵从北谷直插连云堡,

一路由拨换守捉使贾崇瓘统领,沿赤佛堂路南下,一路由高仙芝和中使边令诚统领,从护密国南下,约定七月十三日辰时会攻连云堡。

连云堡三面都是山崖,只有北部是平地,还有喷赤河倚为屏障。堡中守军共有上千人,城南十五里处修筑了木栅,驻扎了八九千吐蕃军,成犄角之势拱卫连云堡。时值夏季,喷赤河水暴涨,

如何渡河又不被敌人发现,成了横在唐军面前的一道难题。高仙芝命令士兵们带足三天的干粮,次日清晨渡河。将士们都以为高仙芝是在瞎指挥,不料,

在高原夜间极度寒冷的天气中,唐军“人不湿旗,马不湿鞯”,顺利过河。高仙芝喜不自胜,对边令诚说,“如果我们正在渡河,

吐蕃军发起进攻,我们多半要打败仗,现在唐军集合完毕,吐蕃人注定要成为我们的俘虏”。进攻开始了,高仙芝下了死命令,中午之前必须拿下连云堡。

唐军勇猛无敌,很快斩首五千,生擒一千,“得马千馀匹,军资器械不可胜数”,当然,唐军也付出了代价,识匿国国王五跌失迦延阵亡。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小勃律国的屏障被高仙芝拔掉了,剩下的就是翻越海拔四千六百多米的坦驹岭(今克什米尔北部德尔果德山口),

直捣小勃律国了。太监边令诚看着一望无际的冰川,心生怯意,高仙芝就让边令诚和老弱士卒三千人留守连云堡,

自己率领精锐部队继续前进。如同当年曹操“望梅止渴”的伎俩,高仙芝知道怎样解除士兵们的后顾之忧。他派遣了二十多人先行下山,

扮成阿弩越城人前来迎接唐军。唐军得知了这样的信息,阿弩越城人欢迎唐军,吐蕃增援小勃律国的必经之地娑夷河(今克什米尔西北)上的藤桥已经被砍断。唐军眼看胜利在望,将士们顾不得山高路险,

纷纷沿着冰川下山。

过了三天,阿弩越城的守军果然投降,唐军进入城中休整。高仙芝让将军席元庆、贺娄余润先修桥梁道路。第二天进军,

席元庆率领一千精骑打头阵,假称借道小勃律国,去攻打大勃律国,诡计之下,小勃律国的众大臣被唐军俘获,小勃律王和他的妻子吐蕃公主逃进了石窟。

高仙芝命令斩杀大臣中心向吐蕃的死硬分子,快马加鞭,赶到离孽多城六十里的地方,在日落时分,砍断了吐蕃通往小勃律国的藤桥,

这时,吐蕃的援军已经赶到,只差那么一点点,吐蕃军丧失了先机,修好藤桥杀将过来,起码要花一年的功夫。小勃律王得知吐蕃军救援无望,

丧失了抵抗的意志,带着吐蕃公主一起投降。唐军劳师远征的目的达到了,

高仙芝挑选了王族中的“亲唐分子”当了新国王,还在当地招募了几千士卒,防御吐蕃人的进攻。

至此,唐军夺回了克什米尔以西和以北的军事霸权,“拂菻、大食诸胡七十二国皆震慑降附”,唐书中称大食和东罗马帝国都赶来向大唐帝国称臣纳贡,虽有夸张之辞,

但也说明了此时的大唐帝国已经如日中天,誉满全球,这中间,高仙芝的功劳不言而喻。公元747年的九月,高仙芝押着小勃律王和吐蕃公主返回了安西,

却招致他的上


状态提示:第319章【大唐将帅11】--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