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原节度使挪用公款二百万缗,被发现,受到查处。此人请求退赃,以家财偿还。宣宗同意,但是给事中看了后,觉得此事必须查处,依次退回敕书。几个谏官也上言应该处罚,否则太不公平。后来。宣宗按大家的意见,对此人降职处分,让他任长史。
宣宗是一位英明的帝王。
司农卿韦廑(读谨)想当夏州的节度使。有一个术士知道后,动起歪脑筋。他登门拜访这一位韦姓官员。说自己善于醮(读教)星辰,求官无不如意。韦官员相信了,当夜就设了醮。醮星辰在古代是一种迷信,祭祀神灵的保佑。术士说,你自己写一个想要的官位。想什么官位就写什么官位,写皇帝也可以。等韦姓官员写好,他拿在手上,突然仰天大呼,韦廑有异志,令他祭天!
韦姓官员知道这一下闯大祸了,出了一身冷汗,十分害怕。全家跪求术士开恩,哭着哀求,愿山人赐百口之命!那术士见目的达到了。说你们自己看着办吧。韦姓官员答应把家中的珍玩货财全拿出来。韦姓官员明知道被讹诈,却不敢吱声,深怕朝廷治罪。
术士得到这么多钱,一夜暴富。因此,术士生活富足,衣冠光鲜。政府巡逻,相当于现在的派出所警员发现这小混混几天不见,油头粉面,人模狗样。怀疑他的钱财一定来路有问题,绝对是偷来的。把他当小偷抓了审一审就知道了。术士被抓。拷问哪里发财去了。术士急了,像竹筒子到黄豆,只好把讹诈的事情一五一十地交代出来。那些派出所的警察,从来没见过这样的事情。便逐级汇报上去,到宣宗那里,宣宗感到此事实在是一个奇闻。术士实在可恶,韦姓官员也着实无知可笑。两人都要惩罚!
宣宗召来韦姓官员一问,这才知道是冤枉。对宰相说,韦廑是城南甲族。为奸人诬陷,不要让狱吏难为他。立刻把这一个可恶的术士交给京兆尹,杖死。不过,韦姓官员也受到处理,贬官到永州,像柳宗元一样,做一个永州司马了。真是冤大了,亏大了。肠子都悔青了啊!
宣宗贵为天子,却很节省。有人知道皇帝十分节俭,提出取消元会。他同意。因此854年就没有举行元会。
但是,宣宗在处理寺庙僧人这一个问题上是有责任的。
851年,有一位进士叫孙樵,他上言,百姓生活辛辛苦苦难以温饱,而如今社会上有那么多和尚安坐华屋,美衣精馔(读转)。十户人家一年辛苦,养不了一个和尚。过去武宗皇帝愤怒地把十七万和尚赶出寺庙,才使天下一百七十万生灵得以生息。如今宗室不修寺庙,那么多和尚又要回到寺庙,你不能像武宗那样除弊,但怎么能让他们死灰复燃呢?宣宗没有采纳。前面说到,宣宗被武宗迫害,到了杭州,受到和尚照顾,此生难忘,能不对佛教情有独钟?
宣宗年事已高,还没立太子,在他迷糊好时候,那些太监立了唐懿宗。懿宗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昏君,混蛋,把爹的积蓄用光。真是为宣宗可惜!
宣宗在859年六月因为服用金丹,疽(读局)发于背,八月去世。《资治通鉴》给予很高的评价:明察沈断,用法无私,从谏如流,重惜官赏,恭敬节俭,惠爱民物。所以大中之政,讫于唐亡,人思咏之,谓之小太宗。他的三把火硬是烧出了唐朝的一线希望:“权豪敛迹”,“奸吏畏法”,“阍寺詟(读哲)气”。
他登基之初就崇尚太宗的言行作为,面对安史之乱、藩镇割据、牛李党争、宦官专权之后千疮百孔的局面,勤俭治国,选拔贤才,励精图治,减少徭赋,使得朝政颇有起色,有了“中兴”的局面。
宣宗时代,很值得唐朝骄傲的事情很多。
首先,收复了秦州,即甘肃天水、固原和安乐。安乐即宁夏中卫。后又收甘肃的安西,新疆的伊州,即哈密。还有西州,即吐鲁番。一共有十州。这样,河西走廊的控制权被收回来,使吐蕃逐渐衰落,迁到岭南。回纥也衰弱下去,朝廷派兵收复了河湟之地。名义上打通了丝绸之路。
第二,“安史之乱”之后,孤悬于外的沙洲就是敦煌的军民,在张义潮的带领下,驱逐了吐蕃,次年重新归附唐朝。
第三,武宗时期的牛党、李党之争公开化,白热化,严重影响社会安定了。他十分重视科举,这也是把武宗时期的权相李德裕贬为荆南节度使的重要原因。贬了李德裕,起用牛党成员白敏中为相。延续了几十年的李牛党争,最后以李党失败告终。而且,动作迅速,使牛党的牛“书记”牛僧儒都感到幸运之星来的太快了,一时措手不及。李党主要是些“红根党”“太子党”,牛党以科举出身。不过两党均归结为门阀制度为目的,只是李党本来就是门阀制度的得利者。
还有,比如昭雪“甘露之变”,除了魁首郑注和李训之外的官员,一律平反。想根除宦官,但后来鉴于“甘露之变”血的教训,没能实施。
医官被杀
宣宗去世没有立太子,宦官立懿宗。宣宗喜欢夔(读葵)王李滋,想立为皇太子,但他不是长子。长子是郓(读韵)王李凗(读崔),就是后来被立的懿宗,故久不决。他对这个长子没有多大的好感。李凗在做皇子的时候,一直都是战战兢兢的,宣宗也是终身没有正式立后的皇帝。
宣宗疾大渐,昏头昏脑时叫来内枢密使王归长、马公儒、宣徽南院使王居方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