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乱结束后,众人将耶律述律推举为皇帝,也就是后来的辽穆宗。这是一个在辽史当中非常出名也是非常有特点的皇帝,人称“睡王”,以后还能讲到。
耶律述律本身对打仗不感兴趣,所以等叛乱平息之后。就带着大军回去了。但是由于他刚刚登基,也不想给人留下一个胆小怕事,或者是不守信用的名声,所以还是派彰国(治在应州)节度使萧禹厥带着五万契丹、奚族兵马南下。去协助刘崇攻打后周。
十月十六日,刘崇亲率两万人马与契丹会师,然后出阴地关(今山西灵宝境内),直奔晋州(今山西临汾市)扑去,北汉与辽国联手进攻后周之战也就正式打响了。
刘崇本次出兵。选择的是当年刘知远入主中原时所走的那条路线,把南下的第一个打击目标定在了晋州(今山西临汾)。
晋州本属河东道,但此时已为后周所有。此处北临汾州(今山西汾阳),南倚太行,汾水纵贯其中,是由河东南下中原的一条重要通道。
穿过这里,就可以直达后周的怀孟地区(沁阳、孟州等地),然后再趋洛阳,直插开封。
总得来说,这是一条近路。当年梁、晋争霸时。李存勖往往会选择从井径(太行山第五个山口)出兵,先入河北。这主要是因为李存勖打的是争霸战,而后梁的势力也比较稳固,所以李存勖的战略重点是要和后梁争夺生存空间,同时再去消耗它的国力,情况不一样,各有各的道理。
除此之外,河东南下中原,还有一条路可走,就是直接从潞州(今山西长治)出兵。这条路其实要更近。
但是潞州是座军事重镇,而长治——上党这一地区的地势太复杂,刘崇很难在这里突破,所以他把晋州作为南下的第一站。还是很明智的。
然而这个仗一打起来就不是很顺利,晋州城内的兵力本来不是很多,而且晋州又不像那些大军镇的治所,有那么坚固的城防。
所以刘崇满心以为自己既然带着这么大一支军队来了,肯定会很轻松地突破进去。没想到这里的后周守将王万敢是个死脑筋,一见北汉军队来攻。立即紧闭城门,据城苦守,竟然坚决不肯投降。
刘崇带着七、八万大军,三面围城,昼夜攻打,足足打了一个多月,这座城纹丝没动。
这一来,刘崇不禁大为心急。而与此同时,后周皇帝郭威也已经派宰相王峻出任行营都部署,节制各路兵马援救晋州,并于十二月初到达了晋州。这个时候,刘崇这支大军已经在晋州滞留了五十多天了。
而且自他攻城以来,就连降大雪,人马无食,粮草接济不上。当地百姓觉悟又低,不肯留在家里等着他们抢劫,纷纷逃进山里,武装自保,搞得四野空旷,荒无一人,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辽军上下又都盼着能早日回国,不肯出力作战,军心已经乱了。
而在此时,刘崇也犯了一个比较严重的战略性错误,就是在晋州的南部有一个叫蒙阬的地方(在今山西省曲沃县西北),这里地势险要,是一处天然屏障,本来刘崇应该派一队人马去防守这里,但他又自做聪明,觉得如果把晋州围死,
守军就不敢逃跑了,所以就只在东、西、北三个方向上围城,故意留下这一个缺口,希望王万敢能理解他,早早领着晋州守军从这里跑路。但这一决定,却给后周的救兵造成了可乘之机。
十二月十八日,王峻率领救兵进入了晋州辖境,此时他最担心的就是刘崇会派人马在蒙阬设防,然而没过多久,前锋就来回报,称蒙坑空无一人,现已顺利通过。王峻闻言大喜过望,仰天大笑道:“吾事济矣!”然后立即率领全军急速通过蒙阬,直抵晋州城下。
此时北汉和契丹的联军已经是毫无斗志,听说后周的救兵赶到,不等开战就立即纵火烧营,连夜逃走。又被后周军队在后方追赶,堕崖而死的、被追兵斩杀的不计其数,到退回晋阳时,人马损失十之三四,伤亡极其惨重。
当时后周将领药元福曾建议王峻应该趁此机会,带兵一举扫平河东。但王峻对这件事情不是很感兴趣,各军将领也不愿再度进军,于是就班师回朝了。
北汉这一仗打得非常窝囊,出兵五十多天,一战未胜、一城未得,就全军惨败而回,还连带害死了不少契丹大叔,也就没有力量再去窥视中原了,这就使郭威的后周政权得以顺利解除了来自于北方的威胁。然而,没等这场战争硝烟落定,后周国内马上就又闹出一场叛乱,也就是后周的泰宁(治在兖州)节度使慕容彦超终于是反了。
慕容彦超是刘知远的胞弟(与刘知远同母),也算后汉的半个宗室了。
郭威造反后,汉隐帝刘承佑很仰仗他,而慕容彦超的自我感觉也非常不错,当着刘承佑的面大吹大擂,称:“北军不过是群小贼,都不用我动手,只需大喝一声,就能吓得他们屁滚尿流。”
结果第二天刚一交战,慕容彦超就被郭威打了个屁滚尿流,狼狈逃回了兖州,后汉也随之灭亡了(详见五代风云卷)。
其后,郭威派人对他进行招抚,仍将他委任为泰宁节度使,慕容彦超自知无力与其抗衡,也赶紧向郭威递了降表,这样也就正式成了后周国内的一镇诸侯。
然而,慕容彦超毕竟曾跟郭威严重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