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网络游戏>唐朝那些事儿>第122章【大周帝国】

李煜刚刚继位,就立即派中书侍郎冯延鲁赴大梁向北宋献上黄金二千两、白银二万两、沙罗绘彩三万匹,奉表告袭位等事,并表明将延循旧制,向北宋称臣。不久,赵匡胤赐诏答礼,又遣枢密承旨王文来贺袭位。

这算是李煜同北宋之间的第一次外交,顿时就将他性格中的软弱部分表现的淋漓紧致。

早先,李璟虽然已向后周称臣。但仅去年号,其余仍用王者之礼。但李煜为表虔心,主动换上紫袍迎见宋使,而且在会见过程中。始终是低三下四,诚惶诚恐,极尽委屈求全之能事,直到宋使走后,李煜才敢换回黄袍。

在这之后。每逢年节,或是北宋皇家、王公大臣遇有红白之事,李煜都要送上大批财宝作为贺礼,丝毫不敢怠慢。

在李煜称帝的其后几年里,赵匡胤指挥宋军四面出击,高歌猛进,先后征服了荆南、湖南、后蜀等国,对内也是励精图治、锐意改革,不但使国力蒸蒸日上,更彻底消除了自唐末以来因藩镇割据所造成的动乱局面。一统天下的势头非常明显。

而反过来再看李煜,除了一味地讨好北宋以外,几乎什么也没有去做,国力日渐衰微。

到了开宝四年(971年),北宋已经征服了南汉,开始在长江上游的汉阳屯兵,已直接威胁到南唐的独立。

李煜惊恐万分,急忙派弟弟郑王李从善带着大批珍宝去大梁朝贡,又全面地贬损仪制,请求将南唐改称为江南。自称“江南国主”,改南唐国印为江南国印,此前赵匡胤曾赐李煜“诏书不名”之礼,李煜也上表请除。

不过这些工作。都是表面文章,李煜毕竟还是割据一方的皇帝,赵匡胤也自然不会因为他驯服而罢手。

不过好在宋军刚刚征服南汉,士卒疲惫,需要一定的时间休整,而赵匡胤本身非常看不起李煜。只当他是案板上的肉,想什么时候切,就什么时候切,所以也不急于一时,就将此事答应下来,可是又不肯放李从善回国。

这一来,李煜更加恐慌,便开始在金陵大搞形象工程,下令此后下旨改“诏”称“教”,改中书门下省为左右内侍府,改御史台为司宪府,该翰林院为艺文馆,改枢密院为光政院等等,把政府各主要部门的名称全部改变,用以回避北宋。

南唐开国多年,皇宫修建得十分壮丽,并没有因为向中原称臣而降低规模,里面有许多帝王专用之物。

以前李煜为了向北宋表示臣服,每遇宋使到来,他就命人把这些物件撤去,等宋使走了再摆出来,到这时干脆尽去不用。

除此之外,李煜还降封子弟,把封王者都降为公爵,可这一切都无济于事,最多是把自己的命运从死刑改为死缓,却无法改变最终的结果。

其实南唐并不缺乏忠义之士,很多人都曾向李煜献计献策,试图改变国家面临的这种被动局面,比如说南唐大将林仁肇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林仁肇身高六尺有余,体魄雄伟,身上纹有一处虎形图案,所以被人称为“林虎儿”。

林仁肇作战勇猛,奋不顾身,升为将军之后,仍不忘于士兵同甘共苦,所以在军中很有威望。南唐将江北十四州割让给北朝后,林仁肇郁愤难平,时刻筹划收复故土。

到北宋出征南汉后,他见淮南诸州守军士兵不过千人左右,感到机会来了,便向李煜献计道:“淮南各州守备空虚,而宋军又年复一年地用兵打仗,先是灭荆、湘,又是伐后蜀,现在又出兵南汉,往返几千里,士卒疲惫不堪,正是战胜他们的好时机。

我请陛下给我数万兵马,渡江收复失城,必能一举扭转颓势。”

并说:“陛下如果担心不能成功,可在我出兵之日,对外假称我率兵叛乱,如事不济,便杀我全家以示此事与朝廷无关。”

这是一个既大胆又切合实际的想法,如果一旦成功,南唐的被动局势马上就能扭转过来,更何况林仁肇在献计之时,已经把风险因素考虑进去了,不惜拿自己的全家老少为赌注,用心不可谓不诚,按理说李煜没有理由加以拒绝。可是李煜天性胆小懦弱已到了极点,听完之后竟被吓得大惊失色,急忙制止说道:“你不要乱说话,想害我亡国吗?”

李煜不能识林仁肇的忠义,赵匡胤却看得一清二楚,所以很想事先将这个强劲对手除掉。北宋开宝五年(972年),李煜遣使来朝,赵匡胤便取出事先命人赴江南偷绘的林仁肇画像挂在别室,故意领使者去看,又问道:“知道这个人是谁吗?”使者自然认得,回答道:“是下国南都留守兼侍中林仁肇。”赵匡胤道:“哦,果然是他,日前他遣使称有意投降,怕我不能识其相貌,特地命人送来一副画像。”

说着手指外面一件府宅说道:“既然他肯归降朝廷,我就放心了,那边那座府宅就赐给他居住吧!”使者听完之后吓得大惊失色,回去之后急忙将此事向李煜作了报告。

其实赵匡胤这个计谋并不高明,但李煜实在是糊涂,为防止林仁肇与北宋勾结,竟然赐下鸠酒将林仁肇毒死。

林仁肇之死完全是李煜在自毁长城,这种事情他干了不止一次。南唐的内史舍人潘佑也是一个敢于仗义直言之人,颇有古时大臣风骨,开宝六年(973年),潘佑见南唐国势日蹙,君臣又都无所作为,这样下去,

恐怕就要离亡国不远了,于是在忧愤之下连上七道表章,言辞一次比一次激烈,


状态提示:第122章【大周帝国】--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