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网络游戏>唐朝那些事儿>第六十二章【圣人】
马,再折腾完这些事,到开拔时,时间已过去了一个多月。

七月末,因七总管之兵,尚未完成集结,韦孝宽率带部分人,从洛阳出发后,抢先占据了河阳(今河南孟州市南)。

3、主攻

此时尉迟迥部将李俊,正围攻怀州(治野王,今河南省沁阳市)。

而韦名将之所以要抢先赶到河阳,是因为有人为他献策,认为历史上洛阳做为京都,在城防上一直都很欠缺,全靠在河阳设防,进行护卫。

这个地方做为军事重镇,长期以来,有不少的关东来的鲜卑人,在此居住,这些人都是些以当兵打仗为职业的人,要是尉迟迥抢先占据了,则为祸不小,所以韦孝宽抢先带领了部分人马,要先保河阳不失。

当时河阳城守军中有 多鲜卑人,但家都在邺城,见这韦孝宽带来的人马不多,且尉迟迥反对扬坚,弄得动静很大,原先是有计划,打算投靠尉迟迥。

韦名将是个对“知己知彼”有特殊偏好的人,凡打仗前,首先要搞好的是侦察,而在平时要搞好的则是谍报工作。所以对于这伙人的动向,了如指掌。

因此,心生一奇计,具体做法是,派人先到东京洛阳,制造了一个假官司。

这洛阳是当时北周的行政司法首都,六府即冢宰(国务院)、司徒(户部,即人事、国土部)、宗伯(礼部,即文化部、国家民委)、司马(掌管军队的后勤、训练的部门,及做为最高军事法院)、司寇(刑部、监察院,掌管刑狱、纠察)、司空(工部,即建设、水利部)府,皆设置于此。

于是从在洛阳的法院,还有国务院,来了通知,传这伙鲜卑人中的主要负责人,都叫到洛阳城去,接受封官赏赐。

这种意外惊喜,仔细去想,是有些勉强,但如果真是好事,是不应该放过的,大不了走一趟,再说这洛阳又不太远,只有100多里路,快马当天可到。

这个官司大概被编造成了刑事案件。

而案情可能被杜撰成:有关企图谋反的举报,经审理的,证明这几个被传唤的人,是清白无辜,忠于北周朝迁的,因此让他们几个留下来在任职,并给予赏赐。这样的好处,让他们全部都留了下来。

鲜卑人中的主要负责人都重利轻友,忘了还在河阳城中过清苦日子的弟兄们,大伙于是就只有散了,那个原先说好的投靠尉迟迥的计划,也就宣告破产。

韦名将的这个小动作,到是办成了大事,不仅在于占了河阳城没商量,还赢得了时间,等到了七总管之兵赶到。

接下来的,韦总司令就开始发号司令,命令各部,分兵出击,骁将宇文述,很快扫荡了几股在近处乘乱闹事的乱军。

然后,征讨大军汇合,向东进发,来到了永桥镇(今河南武陟西南)东南。

韦名将以战略眼光,对目前的情况做出分析,认为打仗还是要有所讲究的,只有争取歼灭敌人的主力,才算完成任务,所以决定先不攻河阳城,而是绕过这座坚城,直接攻取尉迟迥的老巢邺城。

但军进至武陟(今河南省武陟县西)时,不得不驻扎下来。

因为前面有一大河,挡住了去路。

这条河叫沁水(山西省东南部,黄河的支流)。

而也就在此时,尉迟迥已派了他的儿子尉迟憞,率军10万,迎面赶来,进抵武德(今河南武陟东南),在沁水东岸布阵20余里。

这时沁水暴涨,两军只好隔水对峙。

看来都是因为有这条河的缘故,而并非七总管中有人收受了尉迟迥的饷金,故意延缓进攻。

8月17日,高颎到达前线。

高监军赶得急。不过,在此之前的折腾,所造成的延误,与他并无干系。

他只能做他现在能做的事。

高监军命令,架桥。

这个命令是惊人的。

因为沁水急流汹涌,换了现在,也难以做到。

架桥,是为准备发起进攻。

这当然是不用说的,这个举动着重要说的是,咱家玩的是拚命的架势。

桥竟然架起来了。

对崖的尉迟憞见了,就让士兵们从上游放下火筏,企图焚桥。

而高颎则让人在离桥桩较远处,构筑水中障碍“土狗”,以阻火筏近桥。

这“土狗”,是用竹笼和麻袋等,装满沙石,在以木桩加固,顶部露出水面,用以阻拦顺流而下的船、筏。由于这东西前锐而高,后阔而低,形状犹如坐狗,所以名叫“土狗”,这是当时发明的一种水战军事武器。

在急流汹涌的河上,使用这种“土狗”的使用,做得到吗?

假设性的回答是:当时的架桥方式,有可能是先以“土狗”形成围堰,再打入木桩,然后再施工架面,而完成的。

这其实也是现在拦河架桥,还有筑坝中,常用的方法。与我们在电视上见过的三峡大坝修建,也是隔江分流后,在围堰中分段施工的情形,如出一辙。

而这尉迟憞,一计不成,又再生一计。

所谓情急之下,计从心起,这都是让新来的这位高监军给逼的:

他把军队后撤了对崖的人,眼睛看不见的地方,心想只要对方一上岸,就立刻掩杀过去,对方背水而战,势必惊慌失措,弄得好的话,可以逼对方跳河。

背水一战,是兵家大忌。

这种以做为让对方处于绝地的战法,其实是一把双刃剑。

有两个结果相反的著名战例:楚霸王项羽的破釜沉舟之法,和韩信的


状态提示:第六十二章【圣人】--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