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穿越重生>北洋枭雄>第两百七十一章 霸州战役(一)

自从孟恩远超越其他人一举担任第一军军长后,虽然第一军麾下部队被调来调去,但是第一军的司令部的指挥机构却是从来被撤销,如今围攻京师的具体战事更是由第一军所负责,指挥第九师、第四混成旅、第五混成旅,这就奠定了孟恩远在奉军内的地位是仅次于赵东云的,已经是超过了陈光远、林永权等人。

有了孟恩远这个前例在,后面的几个人哪一个不是眼巴巴想要坐上军长之位!

尤其是咋可以预见的未来中,一旦奉军顺利击溃王占元的第七师,攻克京师,那么奉军的下一步肯定是继续南下,以求掌控南直隶、山东,然后继续南下河南甚至江苏、安徽、湖广等地的。

先不提未来的奉军南下战略如何安排,但是南下作战是必然的,而到时候赵东云也不可能亲自率领部队南下作战,毕竟入关作战赵东云还可以亲自兼任第二军军长统帅部队作战,但是一旦入住京师后,赵东云就会之前的王英楷一样坐镇京畿,到时候南下部队的统帅就必然是会让下面的将领来担任。

而纵观南下的通道中,不管从那一面主攻,但是有百分之九十的可能性都是要分兵进攻山东、河南两省的,而上述两路大军就有可能产生两个军长,其中哪怕一个是被孟恩远夺走了:一:本:读:.,但是还能剩下一个让陈光远、徐邦杰、林永权他们争夺。

在现在这种可以影响未来发展前途的事情上,陈光远自然不会掉以轻心,不愿意给赵东云留下任何不好的印象,所以他接到赵东云的命令后,就非常干脆的率领第三师南下了。

而随着第三师的南下,这原本双方只有二十公里不到的距离就更加缩短了,次日第三师之第五旅在霸州东北部方向和第七师一部展开了接触,这也是是双方主力步兵部队的首次大规模接战。

刚接战之际,双方的将领们都显得非常保守,第五旅的孔眺北可是深知上头并不是让他发起决死冲锋,而是让自己牵制住敌军而已,再加上第七师在霸州停留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也有两天了,也构筑了逐步的野战工事,所以孔眺北也是没有发动大规模的强攻,而只是断断续续发动牵制性的进攻。

而这种进攻虽然对第七师无法造成多少伤亡,但是王占元对此却是皱眉不已!

“可侦查清楚了?对面的是孔眺北的第五旅?”王占元长期在奉军任职的经历,使得他对奉军上下极为熟悉,尤其是对第三师从具体编制到新式的战术甚至到下面的营长名字,他大多都是知道。更不要说他之前就是第五旅的旅长,这孔眺北还只是他的继任而已。

担任第五旅旅长的王占元虽然长期以来都是被架空,但是他对第五旅的战斗力是非常清楚的,实际上他回到直隶后负责重建第七师的过程中,就是极大的仿效了奉军的训练,尤其是战术训练上更是如此。

“让前头的二十八团打起精神来,对面的第五旅最为擅长的阵前对射,而且他们的迫击炮部队乃是奉军中最为精良的,要小心重机枪阵地的保护以及是适当的机动!”王占元对第五旅非常了解。

他清楚奉军里虽然诸多部队都自称是整个野战军,但是赵东云麾下的嫡系自始自终都是这个第三师,相对于其他部队来说,第三师成军多年,士兵训练多年,他们的枪法都是这些年用海量子弹喂出来,尤其第五旅下属的第十团,其步兵射击精度长期稳居奉军第一。另外第三师也是奉军里首支装备迫击炮的部队,这些年来为友军培养了大量迫击炮射手。

这些第三师的迫击炮射手玩迫击炮基本都已经有两三年了,虽然做不到指哪打哪,但是正常情况下,数轮急速射打掉一个没有坚固工事防护的重机枪阵地却是轻松的。

对面的第五旅虽然是奉军精锐,但是王占元也没有太过担心,这年头战壕防御理论大横其道不是没有道理的,对面的第五旅就算是精锐但是要想正面突破第二十九团的阵地,不死伤过半是不可能的事。

王占元更担心的并不是孔眺北的第五旅,他更担心的是顾蓝玉的第六旅,准确的说他也不是担心第六旅,而是担心顾蓝玉这个人。

顾蓝玉此人在去年通州战役之前算得上是默默无闻,此人武卫右军随营学堂出身,这个出身说实话真不咋地,如今的北洋体系高层里,不管是奉军还是直军又或者是其他几家军阀,高级将领以天津武备生为主,少数是留日、留德回国的,还有极少数是保定军校出身的,至于当年的武卫右军随营学堂虽然毕业生不少,但是大部分都是在基层,少数优秀的也会被举荐继续进修,很少有人和顾蓝玉一样,这些年来不进修也蹦到高级实权将领这个阶层的。

此人之所以能够升迁的那么快,其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此人是最早追随赵东云的那一批军官之一,赵东云1901年任职武卫右军第二营统带的时候,顾蓝玉就是他手底下的队官之一。

而后随着赵东云的一步步高升,他也是水涨船高,虽然受到学历、资历的限制让他在去年才任职第六旅旅长,但是此人在通州战役里却是表现的非常抢眼,其人当时率领第六旅在通州战役里的迂回作战堪称迂回作战包抄敌军的经典战例,甚至被奉军军校作为典型战例进行研究和学习。

虽然受限于奉军总体规模有限,不太可能让顾蓝玉一飞冲天,但是当他表现出来这种战术素养的时候,赵东


状态提示:第两百七十一章 霸州战役(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